▓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Light人物:專訪上海理工大學莊松林院士

2022-05-12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 編者按 |

你能想象一粒小小的膠囊就能實現導航定位,做消化系統胃鏡檢查嗎?你能想象一臺機器在 24 小時內就能自動完成檢測 4800 多個新冠病毒樣本的任務嗎?不必感到驚訝,這已經變成了現實。莊松林院士和他的團隊將太赫茲技術應用于醫學、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監測及社會安全等各個領域。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光學,與光攜手,與太赫茲并肩前行。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勇氣、堅定和堅持。科研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是他的誓言;傳遞光學精神,培養光學青年是他的責任;辛勤耕耘,不辭勞苦是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本期,Light 特邀記者將帶你走進上海理工大學,追尋莊松林院士光學之路的緣起和經歷,相信一定會為你打開一個不一樣的光學世界,領略光學的別樣風采。

莊松林,1962 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1979 年赴美訪問研究,1982 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1984 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9 年獲第一屆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獎,1995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曾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理事。現任中國計量大學名譽校長、上海理工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他長期從事應用光學、光學工程和光電子學的研究,多次獲部級科技進步獎及多項榮譽。設計了百余種光學系統及儀器,是國內率先開展光學系統 CAD 的研究者。主持完成了國內最大的光學儀器設計軟件系統,在統計試驗總極值最優化方法及公差的非線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獨創性成果。在光學像心理物理實驗研究方面開展了國內首創性的工作。他對非相干光學信息處理及彩虹全息技術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被譽為“現代白光信息處理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在復物體的位相恢復研究中提出多種光學方法,開創了該領域研究的新方向。所研制的 CdSe(硒化鎘)液晶光閥達到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在梯度折射率光學材料、光柵衍射矢量模態理論、高速光學多通道模/數變換、光通信無源器件和高密度光存儲技術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承擔了國家 973 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上海市重點基金項目,包括“人眼視覺修復”、“光學成象矢量場理論”、“波導光存儲”及“光頻左手材料”等基礎研究。近年來領導的重點實驗室在太赫茲技術、光學超分辨成像、微納光學工程及醫用光學工程等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及產業化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刊物 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PRL、Opt. Lett.、Opt.Exp 等發表論文 300 余篇,著有《光學傳遞函數》一書。
在教學和培養人才方面,為學生開設多門有關光學和指導論文的課程,1998 年以莊松林院士為學科帶頭人的上海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正式獲批,多年來他親自指導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四十多名,畢業生在國內外光學工程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指導的博士論文獲選 2009 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和 2013 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所主持的“光信息技術”獲 2008 年國家精品課程,在教學上他以身作則,教書育人,治學嚴謹,受到學生和各級領導的贊譽, 2018 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功臣。

問與答(Q&A)

采訪對象:莊松林(上海理工大學 院士)

采訪人:王卉、于存、郭乃菲

原文信息:Wang, H. et al. Light People: Academician Songlin Zhuang. Light Sci Appl 11, 106(2022)

原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2-00775-y

—— 1 ——

Q:一直以來,太赫茲由于缺乏有效的激發手段,被認為是電磁波段“最后的處女地”。而您作為太赫茲領域的“隊長”,在這塊“處女地”上開墾出了很多建設性成果,您能介紹一下它目前的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A:太赫茲在最近 20 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大家都知道,太赫茲是介于遠紅外波和毫米波之間的電磁波波段,其頻率比紅外要低,比毫米波要高。大多數生物大分子的振轉光譜都在太赫茲波段,所以用太赫茲其指紋特征性會更好。但是為什么長期以來太赫茲沒有得到發展呢?主要受制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沒有合適的太赫茲光源,二是沒有好的接收器、檢測器,三是缺少太赫茲傳輸、聚焦和濾波等功能器件。自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伴隨這三方面的發展,太赫茲系統整機及市場也隨之發展起來。

當前太赫茲的發展,我認為就像飛機在跑道上處于加速階段,部分功能已經得到了實際性的應用,當加速到一定速度就能起飛,一旦起飛,它的產業化發展將會非常迅速。

目前,太赫茲在很多領域,如:生物醫藥、公共安全、通訊、超精密光學檢測、醫用光學設備等都得到了應用,有些已經與醫院合作,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我舉幾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

比如,太赫茲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應用。以前,傳統的手持式金屬探測是公共安全領域普遍采用的安檢方式。而用太赫茲檢測儀,能夠實現無接觸、不停留、無輻射的快速安檢,上海、深圳等地已經開始采用這種檢測儀。還有就是應用在海關檢查夾帶違禁品的信件上面。以前都是用狗來聞,現在就可以采用太赫茲儀器來找出可疑信件。可以說,太赫茲為安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再比如,利用太赫茲輻射可以確定腦腫瘤的邊界,從而提高腦腫瘤治療的效果。由于腦膠質瘤與正常的細胞很相似,兩者之間的邊界非常模糊,醫生對患者開顱后,如果腦腫瘤部分切少了會導致病人疾病復發,如果切多了,對病人身體是一種損傷。而現在,利用太赫茲可以檢測出腦膠質瘤的邊緣帶,大幅度地提高手術的精度和效率。目前這項成果已經應用于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使用效果非常好。

此外,太赫茲影像與光譜技術也可以運用到腎臟病,比如腎結石的檢測中。我們知道腎結石是由體內鹽和礦物質積聚而成。通過檢測尿液中會產生結塊的代謝物是捕捉并阻止結塊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這個過程很耗時,而通過太赫茲可以做到精準檢測、對癥下藥,并且縮短檢測的周期。

我們還正在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合作,希望能夠將太赫茲應用于心梗的預先檢測。以往如果需要做預測心梗的檢查,采血量大、耗時長且費用高昂,對于心梗的預先檢測無法做到大范圍地普及,我們用太赫茲技術使心梗的預先檢測做到采血量少且耗時短、費用低廉、效率提高。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的應用外,太赫茲波給空間通信及萬物互聯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如 5G 和未來的 6G 通訊。6G 估計會落在太赫茲波段。6G 要實現的不僅僅是網絡速度的提升,還有可能要研究電磁波與人意識的相互作用。但是要實現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頻率越高,傳輸的網越密,需要的基站數就越多,再就是太赫茲需要在空氣中傳輸,因為它非常怕水,所以如果要使用太赫茲,我認為在臨近空間中使用效果可能會更好。

—— 2 ——

Q:在疫情爆發之初,您和您的團隊承擔了中國工程院的應急項目,為疫情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您能簡要介紹一下嗎?

A:疫情爆發之初,我們也是臨危受命,當時我和我的團隊歷時三個月,成功研制出了 24 小時即可檢測 4800 個新冠病毒樣本的快速全自動檢測系統,這是第一代新冠病毒多通道檢測設備,現在經過改良的第二代設備也研發成功了,這個設備相當于一個 P2+ 的實驗室,可以實現全自動無接觸的檢測,降低了醫生的感染風險,對疫情的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3 ——

Q:您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而做科研與做成果轉移轉化有很大區別吧?您能談談您的經歷和感受么?

A:我是學物理出身,所以我總想做基礎研究工作,雖然說基礎研究很重要,但是技術終歸是要為社會發展和經濟服務的,要真正解決一系列“卡脖子”問題,所以我們團隊現在也努力地將太赫茲的發展從研究階段走向應用。

我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做科學研究不是天馬行空,更不是為所欲為,它要求我們在研究前就要思考清楚每一個步驟,比如,為什么做?怎么做?做成了之后怎么用?做研究的終極目標是要為人服務,為社會服務。如果單純就是為了發幾篇文章,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我在做檢測生物的儀器時,希望最終能把它做成一個檢測設備,給病人使用。2009 年,肖國華從美國回來,給我看了一份計劃書,提出要研究一款能夠做胃鏡檢查的可導航的膠囊內窺鏡。我當時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做,我就拿出自己的經費來支持他們,并同時幫助他們找資本,這其中最大的一家資本公司就是清華同方。我們知道,做傳統的胃鏡很難受,所以很多人望而卻步,據調查,超過半數的胃部不適者都懼怕內鏡檢測,而正是因為這份恐懼導致很多人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無痛胃鏡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它需要注射麻醉劑,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拒絕做無痛。為什么呢?因為老年人做完無痛后,大腦的認知程度會大幅度地下降,有的甚至變成了癡呆,所以麻醉對老年人的影響非常大,年輕人我們也建議盡量少用。我們研制的“膠囊胃鏡”,使用方法非常簡單,病人只需要服下一粒小小的膠囊,就能完成檢查。膠囊的內鏡前端是一個微型數碼攝像機和多盞閃光燈,能夠在漆黑的消化道內拍攝出清晰的照片,醫生可以在電腦屏幕上實時查看病人的消化道情況。除此之外,這款膠囊還具有定位功能,病人吞服膠囊后躺在“檢測床”上,醫生可以通過體外磁場進行控制導航,引導“膠囊胃鏡”在病人體內游走,由于它擁有仰視、俯瞰、旋轉等 6 個角度的“視角”,所以醫生可以從多個維度對病人進行診斷。這項成果目前已經進入醫保了,全國 700 多家醫院已經做了 100 多萬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4 ——

Q:您做的很多研究都是將太赫茲應用到生命健康領域,由于醫療器械是需要有許可證的,那在真正進入臨床之前您有哪些準備工作?

A:對的,醫療器械必須有許可證。我們都是及時向各級醫療發證機構以及檢驗、檢測機構合規申請的,他們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比如,我剛才提到的膠囊胃鏡是我們和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的李兆申院士合作研發的。

論文也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近幾年,我們在論文的發表和寫作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如 Nature Photonic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以及 Advanced Materials 等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但是追根到底產業化一直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團隊的詹其文教授,他在光束調控和光子軌道角動量的工作被美國評為 2020 年全世界三十大光學進展,他的研究成果未來會有重要的應用。以上都是我們覺得必須要做的一些事情,此外我們團隊也在做一些非常基礎的研究,比如:人體能量轉化問題。為什么我們通過吃飯就能獲得供給人體正常運轉的巨大能量?化學反應在人體內的效率為什么與其在燒杯中的反應不一致?還有 Science 有 125 個基礎科學問題,其中有 3 個牽涉到生物化學問題,我們也在研究諸如人為什么要睡眠?睡眠調整了什么?人需要睡多久等等這樣的科學問題。相應的研究發表在 PNAS、Nano Research 等頂級學術刊物上。

另外,我們的很多工作也是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有關。現在全世界還處于疫情的籠罩下,上海每天進關的人數高達 3000~4000人,這些人都需要做核酸檢測,這是一個難度系數非常高的工作,所以有關部門就聯系我們,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能不能像過安檢那樣進行核酸的檢測。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做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研制一種共振芯片,通過哈氣的方式將病毒復制在芯片上,然后用太赫茲進行檢測,這種方式肯定要比現在鼻咽拭子要快和舒服得多,目前這項研究還處于實驗室階段,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得到實際應用,早日造福全人類。

—— 5 ——

Q:您在光學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鮮少有人知道,您曾作為編程的“門外漢”,設計出我國首個光學系統優化程序,使得原本花一整年時間才能完成的計算量,僅用一天就算出了結果。您能談談當時做這項研究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克服的嗎?

A:1962 年,我從復旦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了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做光學設計工作。光學設計其實就是將半徑、折射率、空氣間隔等幾十個參數進行設計,得到成像質量優良的光學系統。那時, 用手搖計算機計算一條光路是 6 分鐘,還需要兩個人對算驗證,所以一個復雜鏡頭的設計需要一年,我當時想這不就是帶邊界條件的優化問題嗎?1962 年美國 Applied Optics 期刊創刊,第一期就是介紹自動光學設計,我當時就覺得這與我的想法簡直是不謀而合,所以我就嘗試著去做,先計算再優化,那時計算機沒有像現在這么發達,一分鐘只有 70 多次的運算,做個除法需要 7 秒鐘。后來,我用了半年的時間終于設計出了光學系統的程序,經過核驗也準確無誤,這就是我寫的第一個程序。后來我與長春光機所的翁志成老師合作一起做了程序優化,使得這套程序得到廣泛使用。我與長春光機所很有淵源,合作的第一人是蔣筑英,后來我還擔任了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當時的主任是母國光先生。

圖1:1980 年莊松林院士與母國光先生在賓州大學電子工程系合影

—— 6 ——

Q:您曾說您最喜歡的專業其實是理論物理,但是機緣巧合下您被分配到了光學專業,您在愛好和實際從事的兩種專業間的心態是如何調整的?現在您又如何看待光學?

A:我上高中的時候,數學不錯,當時還獲得了上海市數學競賽獎,本來我想考北京大學,后來父母反對我去外地,所以就放棄了。高二那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件事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所以高三在報考志愿時我就選擇了復旦大學,讀理論物理是我最大的愿望,但在分專業時,我被分配到光學專業,當時相比于無線電物理、核物理和固體物理,光學屬于比較“古老”的學科,得知這件事后我當時還很不開心,后來我跑去問系主任,他說光學專業是物理系專業中較強的,最后我也就接受了這個現實,既來之則安之。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在讀大學時曾經因病休學一個學期,當時是需要留級的,后來我就問系主任能不能不留級?系主任說如果我能順利通過考試,就可以不留級。當時我在家里自學高等光學等課程,后來所有功課都考了 5 分,最后沒有留級并且順利畢業。畢業之后,我和沈冠群、王能鶴報考了王大珩先生的研究生,但是因為身體原因,我留在了上海,當時就遇到時任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的所長朱壁文,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屬于工業部門,偏重產品的研發、技術攻關,朱所長是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她說我們也做一些應用基礎研究,比如光學信息處理等,你可以先工作試試,所以我就留下了,這個階段對我后來理解光學儀器幫助非常大。

圖2:1980 年莊松林與王大珩、王正鼎在底特律合影

圖3:莊松林在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

—— 7 ——

Q:您從學生開始,到擔任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所長,再到后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這些年您對科研的認知有什么轉變?

A:我首先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的想法就是始終要站在科研一線。別人做過的事情你可以去做,但是要挖掘一些新的內容,不要做添磚加瓦的事情,要有新的突破點和創新。我在給中學生做講座時,我說我希望你們都能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比如做平面幾何題,很多人都解過,你要想出一些別出心裁的方法,我上中學時解題的方法經常和別人不一樣。還有一點,我想分享給年輕的科研人員,我們在看文獻的時候不要被文獻所束縛,不要先看別人怎么去做,而是先看目的是什么,自己思考操作的方法,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現在這個時代是年輕人的天下,我們這一批老科學家已經是即將謝幕的演員,我們能做的就是甘當幕后英雄,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平臺,把舞臺中央的位置留給年輕人,讓他們施展才華。

圖 4:朱亦明教授向 Light 中心主任白雨虹女士介紹實驗室

—— 8 ——

Q:人們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很多年輕人在“大樹”下可能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但是對于沒有走進“大樹”的人,您有什么忠告?

A:不可否認,這句話有一定的合理性。跟隨一流的科學家,年輕人的確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條件。但所有的事都是天時、地利和人和。單有一方面的因素還遠遠不夠。我認為個人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像我們太赫茲實驗室,規模非常大,水平也是國際級的,資金投入很多,很多優秀的學者在看到我們實驗室后就決定要到這兒來工作,我們這里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條件,而且我們還會匹配相應的經費支持,在申請人才計劃等方面也享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來我們這的人就一定能有好的成果。拿我自己來說,我畢業之后沒有去科學院,沒有去高校,而是最先到了產業部門,但是我也沒有放棄,我一直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用讀書來充實自己,我用知識武裝自己。所以,我覺得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腳踏實地,堅持耕耘。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上天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堅持向上的人。

圖5:青年時代的莊松林

—— 9 ——

Q:雖然您現在已經年逾八旬,但依然奮戰在光學研究和教學一線,是什么讓您一直致力于在光學研究這條賽道上永不服輸,堅持不懈?

A:對于光學研究我是一種慣性的熱愛。實驗室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現在實驗室的面積接近 2 萬平方米,從開始建設到擴展再到現在日益的發展成熟,實驗室條件越來越好。大多數人員都是我面試來的,我們團隊非常龐大,有來自國外的,也有來自國內的,而且團隊里的隊員們都非常努力,得到了國際和國內學術界的認可。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平臺建設好,讓大家充分發揮和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 10 ——

Q:1982 年,您在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后毅然選擇回國報效祖國。時隔多年,您回首過去,有什么感受?您想過留在美國嗎?

A:那個時期國家將大批的學生派往國外深造學習,我就是其中一個,那年我 38 歲,被國家公派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時我的導師非常器重我,希望我畢業后能夠留下來。事實上,我在實驗室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在讀博三年期間,我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發表了 30 多篇論文。但是,我當時沒想太多,就覺得我是國家派出去的,怎么能不回來呢?國家派我出去是希望我能夠學業有成,歸國建設,所以在拿到博士學位后的第二天我就給大使館打電話,幫我訂機票回國。我當時以為我今生都不會再去美國了。

圖6:1988 年上海市領導與科學家合影

—— 11 ——

Q:您曾說,如果說您有一些成績的話,有一半應該是屬于您妻子的。那么家庭在您科研生涯和生活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A:我和我的妻子是青梅竹馬,我夫人的父母和我的父母是世交,在我妻子未出生時已經為我定親了, 也是所謂的 ”指腹為婚” 吧。但是后來誰也沒有在意這個事情,還是強調自由戀愛。直到我母親生病,當時我夫人(史以玨)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工作,非常關心照顧我的母親,后來很自然地我們就走到了一起并結了婚。我的夫人對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不僅是工作上的支持和理解,而且對我的身體更是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我的身體一直以來都是由我夫人全權負責。1979-82 年,我去美國訪問,當時美國的大學為我夫人也設立了一間辦公室邀請她去工作,但是由于醫院科室工作不能離開,她只能一人帶著年幼的兩個孩子留在國內,所以我的成功離不開我夫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很感激她。

圖7:莊松林與夫人史以玨合影

—— 12 ——

Q:您酷愛足球運動,從小就癡迷于古典音樂和讀書,在您看來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您是如何看待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它們又是如何影響您的呢?

A:我的興趣愛好比較廣泛。從小我就喜歡拉小提琴,上大學時,我是學校足球隊隊員,而且我的夫人也是一名球迷,我還是上海申花隊的形象大使。此外,我非常喜歡古典音樂,喜歡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交響曲,還有俄羅斯的鮑羅廷,德國的巴赫等的作品等。在我看來,古典音樂有一種特別的旋律美,而且藝術與科研有時候是相通的,科研探索有了人文藝術的浸潤才能做得更好,有時候,寫論文寫不出來,突然間靈感來了就能才思泉涌,一氣呵成。

圖8:申花隊贈送給莊院士的帶有隊員簽名的特刊

—— 13 ——

Q:談到寫論文,在 2013 年 3 月您在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LIGHT)上發表了第一篇文章“Mode splitting transmission effect of surface wave excitation through a metal hole array? 1 ?” This investigation “may open a door to distinguish the spoof surface plasmons and the coupled modes of surface waves and hole modes.” 隨后分別在 2017? 2 ?和 20193 ? 年又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我們都知道 LIGHT 創刊于 2012 年,您為什么愿意在 2013 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當時還不知名的 LIGHT 上呢?是什么讓您持續不斷的在 LIGHT 上發表文章呢?您可以談談自己對 LIGHT 的評價和建議么?

A:Light 不僅在中國的光學領域享譽盛名,在國際上也是知名的光學期刊。我認為像Nature Photonic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Light)等都是世界頂級的光學期刊,所以將稿件投遞給 Light 并在上面順利發表,我覺得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我還記得我應邀把第一篇稿件投給 Light 期刊后被拒了,因為當時 Light 剛剛創刊,我還不了解這個期刊的定位。后來我們又有新的成果投稿后才得以發表。Light 當時這種嚴格按照標準審稿的做法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相信 Light 能夠越來越好,正如它現在這樣。

圖9:莊松林院士與白雨虹女士和 Light 科學編輯王卉合影

—— 14 ——

Q:近年來,您開始積極投身光學科普事業,啟蒙廣大中小學生。此外,還會給大一新生上專業導論課,您為什么想做這件事?初衷是什么?

A:我現在在上海理工大學任職,所以經常會到大學本部以及附屬中學去做講座,現在的孩子們面臨的誘惑非常多,我希望通過我的經驗分享,讓這些好不容易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要對自己放松,教他們如何讀書,如何確定職業發展的目標,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他們如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時候我也會給他們做一些光學的科普,希望他們能夠喜歡并最終選擇光學作為自己的事業。

—— 15 ——

Q:在您的工作和事業中,誰對您的影響是最大的?為什么?

A:在我成長的路上,不同的階段對我產生影響的人是不同的。比如在中學階段我的中學老師對我影響比較大。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教我們的老師大多是國外留學生,他們知識非常豐富,而且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當時國內有本雜志叫《數學通訊》,每期都會出一些很難的題目,然后在下一期會刊發解答出問題的人的名字,所以我們特意組建了一個興趣小組,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攻克。后來去美國時,我的導師是楊震寰。他對我日后的學術影響比較大,現在每年他回國,我都會邀請他來上海做客,對我來說,他是亦師亦友。

—— 16 ——

Q:您對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有什么建議?

A: 最美的科研誓言就是愛黨愛國,我希望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堅持科技報國的初心情懷,自覺做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的模范引領,在時代洪流中抒寫精彩人生。希望科研工作者不管在什么學校、什么單位,都能努力做出好的工作,做出突出的貢獻,趁年輕把時間和精力多用在科研上。最后送大家一句祝福語,同時也是我的行動準則:心比天高,腳踏實地,堅持耕耘,必有收獲。

| 作者寄語 |

2021 年 10 月,Light 出版中心主任白雨虹女士與我赴上海理工大學采訪莊松林院士。“溫潤如玉”是莊院士給我的第一印象,他待人親切、和藹、寬厚,讓人交流起來絲毫沒有距離感。“君子不器”則是與莊院士交流后出現在我腦海中的詞,他絕不是只專心科研的“老學究”,而是身著剪裁合體的西裝,精通小提琴,擅長書法,喜歡踢足球,擁有多彩生活的“成功人士”。他和他的夫人均出自世家名門,也都是各自所屬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兩人青梅竹馬,珠聯璧合,比翼雙飛 。一聊起太赫茲,已近耄耋之年的莊院士神采奕奕地向我講述他的各種成果以及背后的故事,從少年時的志存高遠,中年時的碩果累累,到如今的桃李滿天下,莊院士侃侃而談,躊躇滿志。在聽莊院士的講述時,我不禁感慨,看似成功的人生背后其實也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是經過千磨萬擊、跌宕起伏。在莊院士身上,我們看到了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看到了德與才的相得益彰,他既是開辟太赫茲領域的先驅者,也是傳遞光學事業的發展者,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太赫茲,獻給了光學事業。但是他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更重要的是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在逆境時不氣不餒,始終堅守本心。希望終有一天我們也能坦然地舉杯對自己說,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不畏艱難,心中有光,不負韶華,不枉此生。

| 參考文獻 |

(1) Chen, L., Zhu, Y., Zang, X. et al. Mode splitting transmission effect of surface wave excitation through a metal hole array. Light Sci Appl 2, e60 (2013).

https://doi.org/10.1038/lsa.2013.16

(2) Gu, F., Xie, F., Lin, X. et al. Single whispering-gallery mode lasing in polymer bottle microresonators via spatial pump engineering. Light Sci Appl 6, e17061 (2017). 

https://doi.org/10.1038/lsa.2017.61

(3)Dai, B., Jiao, Z., Zheng, L. et al. Colour compound lenses for a portable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Light Sci Appl 8, 75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19-0187-1

| Light科學編輯 |

王卉,現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光機所)國際合作處副處長,主要從事國際交流,國際傳播,國際人才合作等工作;曾任長春光機所與自然出版集團合作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的創刊英文編輯,在《編輯學報》,《國際人才交流》等期刊發表文章多篇,并應 SPIE 邀請在 SPIE Women in Optics 發表文章。她是 Rose in Science 活動發起人,也是 iCANX Story(大師故事)欄目的共同發起人兼主播,曾采訪多位重量級國際科學家,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Donna Strickland、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Jean-Marie Lehn,德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 Johanna Stachel,IEEE 光子學協會主席 Carmen Menoni,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李琳,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Chennupati Jagadish,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埃尼獎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首位華人獲獎者王中林等。

| Light特邀嘉賓 |

于存,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光機所)國際合作處職員,主要負責中白國際創新中心外聯、俄烏白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工作;在《國際人才交流》、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雜志上發表多篇文章;中科院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

郭乃菲,歐洲留學七年,畢業于德國慕尼黑大學,現就職于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光機所)國際合作處,負責外事管理、國際基金、英文網站建設等工作。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莎车县| 体育| 滨州市| 双辽市| 鄂托克前旗| 秦安县| 阳城县| 麻江县| 永清县| 阿拉善右旗| 菏泽市| 行唐县| 湘潭县| 宜君县| 盘锦市| 哈尔滨市| 绿春县| 天气| 泗水县| 扶沟县| 常熟市| 抚顺县| 茶陵县| 乌苏市| 洛川县| 昭平县| 安仁县| 博兴县| 商河县| 融水| 昆明市| 清水河县| 郧西县| 宕昌县| 即墨市| 临邑县| 平利县| 监利县| 永丰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