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去豪門踢2年替補仍值500萬,26歲國腳仍被認可
相信不少球迷都知道,現在國足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短板。在過去的12強賽比賽中,我們的球迷體驗頗深,平均年齡接近30歲的國足已經在亞洲賽場上跑不動了,幾乎同組的所有球隊都能用快節奏把我們拖垮。就像在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國足在客場1-3不敵越南的比賽,對方就通過提升節奏,快速跑位,讓國足跟不上,然后防守漏洞百出,進攻總是找不到出球點。

當然了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球員跟不上12強賽的節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超本身的節奏真的很慢,我們進攻和防守都有很長時間去思考,大家習慣了跟不上。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球員真的太老了,主力基本上都是30歲以上的球員,他們5年前可能跟得上這樣的節奏,但現在想跟,真是心有余力不足了。

所以中國足球真的需要更新換代了,再不更新,隨便來個節奏快的球隊就要把我們打垮了。但是國足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才斷檔、青黃不接。我們的年輕一代的整體實力和比賽經驗都與他們的前輩相差甚遠。尤其是一些關鍵位置上基本上就無人可用,比如中軸線。

而為什么我們會出現這么大面積且如此嚴重的人才斷檔呢?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青訓,的確在十幾年前我們曾經的青訓系統的確崩塌過,也導致了大量的足球人口流失。但是因為我們中國的人口基數大,留下來踢球的人數雖然不多,但是也比起很多人口總數少的國家多一些。所以中國足球已經快淪落到亞洲三流,把全部問題拋給青訓并不合適。

而且細心觀察的球迷發現,我們的年輕球員其實并不缺少潛力和實力,他們最缺的其實是比賽經驗和信心。我們的中超聯賽前些年雖然火爆,但是我們的聯賽體系不健全,聯賽水平也不高。聯賽缺乏足夠的層次,職業聯賽就分3級,同時也沒有系統的梯隊的聯賽。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年輕球員,在進入一線隊之前,基本上沒有完整的、系統的、高水平聯賽踢的。甚至很多球員到了25歲,都還沒有踢上幾場正式的聯賽。沒有比賽踢,球員怎么可能有所提高,無法提高又怎么可能接班呢?

另外就是我們的聯賽水平太低了,基本上所有的球隊都是靠外援拼天下的。把大牌外援堆到中軸線,然后讓本土球員去配合,外援強等于球隊強,外援弱等于球隊弱。本土球員根本不用負太多責任,而且這些邊角料的工作,老球員就可以做好了,所以本土的年輕球員就更難獲得機會。而且我們的球隊急功近利的不在少數,眼前的成績遠遠比長遠的規劃更重要,所以年輕球員就更難獲得機會了。即便是獲得了出場,有幾場表現不錯,一旦狀態差,基本上就被打進冷宮了,這也導致了很多年輕球員就像流星一樣,頭年還挺熱鬧,第二年消失得無影無蹤。對于年輕人實在是沒有耐心和寬容。

其實最近就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名球員的名字就叫楊帆。在2019賽季,23歲的楊帆在天津泰達隊表現十分出色,為球隊出戰26場26場首發,防守穩健、跑動積極,成為了球隊的后防中堅。也正是因為在聯賽中表現出色,楊帆入選了中國國家隊集訓名單,并于2019年年12月15日在東亞杯與韓國隊的比賽中完成了國足首秀。而且在賽季結束之后,楊帆很快被中超豪門北京國安相中,以國腳身份加盟球隊,當時的轉會費足足有2000萬。可以看出北京國安當時非常缺好中衛,同時對于楊帆的能力也是非常認可。

但是首個賽季北京國安隊并沒有給楊帆更多機會,楊帆僅僅代表球隊出戰了6場中超,其中4場首發。可以看出,豪門球隊對于年輕球員更是鮮有耐心,你不能快速適應,就會快速被淘汰。第二個賽季,因為賽程密集,楊帆獲得的機會多了一些。但依然是球隊的替補角色,并不被重視。也正是因為如此,楊帆也沒有再進入國字號,甚至有些被大家淡忘了。

不過就在本賽季開始前,楊帆又一次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他轉會了。他從北京國安租借加盟了他的老東家,也是他成名的地方,天津津門虎。最關鍵的是他的租借費用,高達了500萬。也正是這500萬,讓他成為了新賽季中超的本土標王。

而對于自己2年的豪門經歷以及這次回歸,楊帆這樣說:“這兩年在北京的機會不是很多,自己也希望能打上比賽,所以一直想回來。俱樂部在我回歸這方面也耗費了很多精力,很感謝津門虎俱樂部,也很感謝國安,這兩年我們津門虎的成績不是特別好,我希望自己回來能更多的幫助球隊。”可以看出楊帆對于自己在北京國安的經歷并不是很滿意,但是他內心是好強的,他是想踢得更好的,所以他又回到天津津門虎隊。他想在這里重新站起來,他想完成自我救贖。

當初2000萬走的,現在500萬回歸,似乎身價少了四分之三,但這個價格依然是標王,也說明了足球市場尤其是津門虎隊對于楊帆還是有期待的,期待他的滿血回歸。你對楊帆這次回歸是什么看法?你覺得楊帆能夠完成自我救贖嗎?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