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時隔12年浙江再現民資參建鐵路:與政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時隔12年,浙江再現民資參建鐵路,并以51%絕對控股。9月11日,由浙江復星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的民營聯合體與浙江省政府簽署“杭紹臺鐵路PPP項目”合同,成為全國首個由民營資本絕對控股的鐵路項目。
杭紹臺鐵路是集路網、城際、旅游及沿線經濟開發功能為一體的客運專線,北起杭州東站,南至臺州溫嶺市,全長269公里,新建正線22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預計總投資448.9億元,是國家級的鐵路PPP示范項目。
“鐵路項目的PPP模式在國內還沒有先例。”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幸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該項目擬采用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T)方式運作,由民營資本、中鐵總公司、浙江省交投集團、沿線地方政府出資成立SPV公司(特殊目的公司),負責投資、融資、建造、運營和維護。SPV公司由民資占股51%,中國鐵路總公司占15%,省交通投資集團占13.6%,紹興市、臺州市各占10.2%。合作期限為34年,其中建設期4年、運營期30年,合作期滿無償移交政府方。
浙江鐵路建設領域不乏社會資本。1992年,我國第一條合資新建鐵路——金溫鐵路開工,該鐵路由浙江省政府和一家香港公司出資建設,后香港公司將股份轉讓給當時的鐵道部和浙江省政府。
國內首條民資參建的鐵路也在浙江。2005年鐵道部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后,當年11月開建的衢(州)常(山)鐵路是國內首個有民資參與的鐵路項目,民企光宇集團通過子公司常山水泥有限公司持股32.5%。但此后,因業務波動等,2007年9月鐵路通車時光宇集團已退出。
據《東方早報》當時報道,光宇集團退出,是由于鐵路的利益分配體制堅冰未破,民企沒有定價權、控股權,回報收益不明確。
“當時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只是簡單的股權合作,沒有回報機制設計,合作模式上有欠缺。”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城鄉建設處處長柴賢龍告訴澎湃新聞,此次杭紹臺鐵路的回報機制為“運營收入+可行性缺口補貼”,在實施方案確定的合作條件下,可行性缺口補貼金額通過與社會投資人磋商,競爭性確定。同時,約定列車開行對數、超額收入分配等回報調整機制,在政府與社會資本間合理分配風險,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