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師好⑤|上應大朱廣用:教學生辨百種氣味,配獨一無二香料
【編者按】
“老師好”這句學生每天都說、老師每天都聽的話,承載著平凡而又深厚的師生情。
在第33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澎湃新聞推出“老師好”專題,講述五位大學教師的故事,他們是各自領域中的佼佼者,是言傳身教的好老師,也是人民教師中的普通一員。
新學期伊始,他們將向學生展示一個更多元、更廣闊的世界。
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雙目失明的弗蘭克中校在飯店用餐時,通過空氣中飄散的歐吉維姐妹香皂味,嗅出附近端坐著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士,兩人隨后跳了一段被影迷奉為經典的探戈。
在現實中,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副教授朱廣用在課堂、實驗室和生活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分辨數百種氣味的學生。
朱廣用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學生并不總是與“香”相伴,提升花香鮮韻的吲哚取自糞便,酸奶中的丁酸有股腳臭味。剛接觸氣味辨別,嗅覺疲勞可能會流鼻血。
但久而久之,這批未來調香師們,不僅能辨識氣味,還能做出香氣逼真、天然感好、又在自然界找不到對照物的香精。通過調配香精,他們時常做出獨一無二的化妝品、飲料、食品等,用于自己的生活。
學生能辨別300-400種氣味
9月7日上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奉賢校區,澎湃新聞記者跟隨朱廣用進入一棟辦公樓,剛踏入四層,一股酸菜泡面味順風飄來。
“這是顧永波老師在調試酸菜味的香精。”朱廣用的實驗室也在這層,他說著擰開了一間實驗室的門,一股花香透了出來。

實驗室里,桌上的試管和試劑瓶擺放得整整齊齊,每個瓶身上都貼著標簽。朱廣用熟練地換上有些發黃的白色實驗服,“衣服沒時間清洗,做實驗也沒太注意這些?!彼行┎缓靡馑嫉卣f。實驗室里掛著的其他幾件白色實驗服,也布滿了試劑留下的暗黃色斑點。
“辨別氣味,特別是初學階段是很痛苦的。”朱廣用說,人的嗅覺長期使用也會疲勞,一旦過度使用,會發生鼻粘膜充血甚至流血的情況。因此,他要求學生每天練習辨別氣味的時間控制在3小時內。
“大一剛剛接觸香料,前一個月基本上人是懵的?!敝鞆V用的學生、今年大三的舒健禎說,因為沒有接觸過各種特殊的味道,感覺很難達到老師要求的標準。經過兩三個月的分子結構學習和氣味辨別練習,他們大概能分辨出氣味差異比較大的香氣,但是對同樣類型,分子結構有略微差異的氣味,他們在分辨時仍然會有誤區。
對于這種細小差異,朱廣用會根據自己經驗告訴學生:“有些香料甲基比較尖刺、乙基比較酸、丙基比較柔和而丁基帶花香?!?/p>
當學生們遇到難題,他會反復講解,反復鼓勵。他經常告訴學生們,知名的調香師能分辨上千種味道,只有不斷積累才可能創造有特色的香味。

“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理解和運用跟氣味有關的知識?!敝鞆V用說,接觸各種氣味,并能辨別它們,這是調香師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他在《食用香精基礎》和《日用香精基礎》兩門課上教給學生們的技能。作為專業課,學生們要能辨別300-400種不同氣味,并能根據散發不同味道香料的化學結構,分析出其不同特點。
舒健禎現在已經能分辨400多種氣味了,讓他最有成就感的是“有時候偶然聞到一種氣味,腦子里能夠反應出分子式和調配方法”。他打算參加今年學院和企業合辦的調香大賽,“這是學院大三、大四學生參與的實踐項目,通常根據舉辦方給出的不常見水果調味,勝出者可以出國學習?!?
學生們自己調配化妝品,給面包加香精
“香料其實并不香,很多味道還很大。”朱廣用說,以往不少新生剛入校,會“天真”地以為將與花香、草香相伴。
他舉例說,作為茉莉花香的必備添加物,吲哚能夠顯著提升花香的鮮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吲哚是從糞便中提取的。還有酸奶中使用的丁酸,這個味道更大,有股腳臭味,我們在實驗室都會接觸?!?/p>
課程中,朱廣用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單體原料,這些原料聞起來十分枯燥。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他會在課上用這些原料調配出香蕉和菠蘿香精。“很多學生可能以前沒有接觸過,覺得特別新鮮很好玩,自己就很想試一試?!边@是朱廣用的小訣竅。
“有些同學如果沒有調配成功,都不愿意走。有些第一次調配成功的同學還會把小樣拿回宿舍作紀念?!敝鞆V用說,看到學生們對自己成果的堅持,他很欣慰。
最讓他高興的則是調香課考試上,一些學生調配的香精香氣協調、香氣逼真特征突出、香氣天然感好。“香氣天然感好是我最看重的,因為我們的香精是配出來的,而且在自然界找不到對照物的東西,所以能夠有種天然感是非常好的作品?!彼忉屨f。
“知識只有運用才會帶來更大的動力。”朱廣用說,他鼓勵學生們將學到的東西用于生活。

他透露,現在他們專業很多高年級學生的日化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學生掌握了調香技術,在實驗室為自己調配化妝品、沐浴露、洗發水和潤膚乳的香精。
“飲料、食品、洗滌劑、牙膏等產品學生們都可以加,我們有學生自己買面包試著加香精,來改善面包的風味。”他有些得意地說。
“調香其實是一門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學科。”朱廣用曾在一家日化企業工作,但最終他選擇回到母校當一名老師,他說他更享受跟學生交流的單純,也很欣賞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很多時候學生的配方都能給他靈感和啟發,“希望我的學生能夠享受知識和技術運用給他們帶來的快樂?!?/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