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東省食品學會成功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助力產業高值化發展
4月28日上午,廣東省食品學會組織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對《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生物活性肽的挖掘與產品開發》、《荔枝龍眼高值化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應用》兩項科技成果進行評價。
本次成果評價會由省食品學會理事長李汴生教授主持,邀請的專家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研究員,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名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蔣躍明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趙謀明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李來好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雷紅濤教授,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研究生處處長白衛東教授,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蘇新國教授。吳清平院士和張名位研究員分別擔任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
《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生物活性肽的挖掘與產品開發》項目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海南大學、汕尾市五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盛美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百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項目組成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胡曉從項目背景及總體思路、科技創新及關鍵技術、知識產權與成果、推廣應用與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匯報了項目的整體情況。項目針對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生物活性肽進行挖掘與產品開發,構建了基于計算機模擬輔助酶解靶向制備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生物活性肽技術,解析了目標肽的功能因子組成與化學本質,開發出系列生物活性肽產品,并實現產業化生產。相關技術在廣東、海南、云南等省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華南農業大學胡卓炎教授在《荔枝龍眼加工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及產業應用》成果匯報中介紹,項目以提升荔枝龍眼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營養功能為目標,通過研發智能機械脫枝、去皮去核取肉、熱泵節能組合設備,解決了加工預處理過程中勞動力投入大、手工操作食品安全風險高、自動化程度低等“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優化了低溫加工、多效真空濃縮、瞬時殺菌、無菌灌裝和冷凍保藏果汁加工技術,并進行技術集成和產業化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項成果由華南農業大學、合浦果香園食品有限公司、茂名市金皇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州市燊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州佳荔干鮮果食品有限公司、廣東威而信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評價委員會專家分別審閱了兩個項目的材料,聽取了項目組的詳細匯報,質詢了關鍵技術問題,對兩個項目分別給出了評分和綜合評價意見。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兩項項目總體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本次科技成果評價會圓滿完成,學會將繼續發揮專家優勢、技術優勢和第三方公正性優勢,做好科技成果評價服務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助力成果轉化,推動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推動我省食品行業的高效快速發展。

《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生物活性肽的挖掘與產品開發》項目組與評審專家組合影

《荔枝龍眼加工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及產業應用》項目組與評審專家組合影
成果轉化與對接:
羅非魚加工副產物生物活性肽的挖掘與產品開發:基于羅非魚加工副產物蛋白氨基酸組成及序列差異性,創建了其生物活性肽的計算機模擬輔助靶向酶解制備技術,魚皮膠原蛋白肽制備得率較傳統技術提升10%以上;建立了生物活性肽定向分離技術,分離效率顯著提升;明確了羅非魚抗氧化肽、促礦物元素吸收肽、促皮膚修復肽等健康功能及結構特征。該項目成果可應用于以羅非魚魚皮、魚鱗、碎肉等為原料開發出系列生物活性肽產品中。
荔枝龍眼加工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及產業應用:以提升荔枝龍眼加工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營養功能為目標,發明智能機械脫枝、去皮去核取肉一體機,達到去枝率98%,去皮去核率95%;集成創新果汁、果干加工工藝及設備,形成日處理鮮果200噸的果汁加工的生產線及節能干制生產線各一條,并獲得富GABA的高品質果汁、果干等系列產品。
如對以上成果有轉化需求,可聯系學會秘書處,電話:020-87111548。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