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新機場完成投資308億:獨立運營,與首都機場適度競爭
同定位“大型國際樞紐機場”,首都機場與北京新機場將在航線網絡方面形成適度競爭,在短期內則各有側重,首都機場重在“提質”,北京新機場重在“上量”。
9月6日,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劉雪松在第六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開幕式上表示,首都機場的“提質”在于疏解非國際樞紐功能,增強國際航線網絡覆蓋,提升國際運量的比例;完善功能規劃,優化臨空產業布局等。北京新機場的“上量”重在初期,即確保建設工程按期完成、加緊推進新機場運營籌備、推動過渡期航班從首都機場轉場到北京新機場、緊密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北京新機場已于今年8月底完成綜合交通中心工程主體結構封頂,這也是北京新機場的核心區域。根據總體計劃,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整體將于2017年底實現封頂封圍;2018年底實現新機場主體工程完工,2019年建成通航。
在工程項目投資方面,劉雪松透露,北京新機場已累計完成投資308億元人民幣,約占計劃總投資的39%。按照該說法,則北京新機場的計劃總投資約為789.74億元。
據悉,目前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已組建北京新機場運營籌備工作機構,正在制定完善運營籌備實施方案。
首都機場的“提質”計劃已有最新動作。9月7日,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簽署《北京-香港快線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服務、營銷和人員培訓三方面開展合作,提高北京-香港快線地面保障效率和航班放行準點率,開展自主和聯合營銷,并推動人才隊伍建設。這也是繼2010年10月首都機場與香港國際機場結成姊妹機場后雙方的又一次合作。
新機場建成投用后,“北京兩個機場如何協調”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對此,劉雪松表示,未來將實施雙樞紐戰略,打造北京兩個大型國際樞紐機場。
“雙樞紐”將具備4個特點,一是并駕齊驅,兩個機場“均衡發展”;二是獨立運營;三是適度競爭,目前以航空聯盟劃分兩場運營有利于形成規模競爭態勢,未來能夠各自構建完善的樞紐航線網絡。四是優勢互補,借助兩場各自運營的航空公司在全球細分市場上的優勢航點,集中資源和精力深耕優質市場。
關于航空公司的分配,首都機場與新機場以航空聯盟劃分運營。其中,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等星空聯盟成員在首都機場運營,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東航”)、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南航”)等天合聯盟成員以及河北航空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等航空公司,在北京新機場投入使用后整體搬遷至新機場運營。東航、南航為北京新機場主基地公司,其他進駐北京新機場的航空公司為非主基地航空公司。
8月22日,民航局在《關于征求<國際航權資源配置和使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中,提及了北京“一市兩場”國際航權資源配置政策。該政策規定,將首都機場與新機場視為一個航點,即從兩家出發至同一城市的航線視為同一航線。并表示,在新機場投運后6年內,北京市場二類國際遠程航線的重疊度需控制在15%以內,6年后重疊度需控制在30%以內。
由于上述文件規定,在北京新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其在首都機場運營的國際航線航班需于4年內全部平移至新機場,并繼續持有已獲批的國際航權。一時間引發外界對留守在首都機場的中國航空集團公司等星空聯盟未來在國際航權上話語權減弱的擔憂。
對此,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旗下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8月31日公司業績報告會上表示,正在和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反饋意見,由于上述規定中對現有情況造成的變動較大,希望新的行業管理規定能夠公平、公正、透明,“我們希望政策的制定能夠以國家的行業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以打造國際樞紐的行業競爭力為目的,希望能夠確立一個原則,形成合力,實現1+1大于2,不希望在內部進行惡性競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