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烈焰唇和小翹鼻,這是誰家的夢中情猴?
黑棕發亮的毛發,白凈清秀的臉龐,黑黝黝的靈動雙眸,艷紅飽滿的雙唇——你以為我在說哪個絕世大美人嗎?
不,我說的是它,滇金絲猴(Rhinopithecus bieti)。它們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能夠在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的靈長類動物,是正兒八經的“雪山飛猴”。
在抖音上,金絲猴是名氣僅次于“水猴子”的人氣名猴。據說每出現一只金絲猴,就有一只峨眉山獼猴被“網暴”,峨眉山猴子也對此表示:“不信謠不傳謠。”

圖源 | 網絡
這些當然都是網友們的玩笑話,但金絲猴人氣之高的確是事實。
這個五一,如果你也沒法出去“野”只能家里蹲,不妨跟著日歷娘一起云游大自然,認識下這位人氣爆棚的雪山美猴!
仰天的小豬鼻,是高原隱士的身份認證
滇金絲猴是中國的特有物種,生活在我國云南、西藏地區海拔3200米-4600米之間的針闊混交林和寒溫性針葉林帶中。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滇金絲猴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能夠生存的靈長類動物。想要在這片孤寒的土地上生存,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呼吸問題——高原地區空氣稀薄,習慣平原生活的人來到高原常常會因為缺氧而出現高原反應。
而滇金絲猴們卻沒有這個困擾,在長期的演化中,它們的鼻骨不斷退化乃至消失,鼻孔也不再像我們人類一樣向下開口,而是像直愣愣戳在臉上的兩個洞。這樣大開大合式的鼻部構造,減少了滇金絲猴們呼吸時的阻力,即使在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帶,它們依然能夠正常生活。在滇金絲猴所屬的金絲猴屬,每一個成員都帶著這樣的仰天鼻。

滇金絲猴 | 圖蟲
豐滿艷麗的紅唇,同樣是滇金絲猴的特征。在靈長類動物中,只有滇金絲猴和人類有這樣艷紅的雙唇,至于作用嘛……一種說法是,紅色的嘴唇和發情期的紅屁屁一樣,是公然發送的性暗號。
除了高原式小翹鼻和烈焰紅唇,滇金絲猴那銀白交錯的毛發也十分具有特色。和真正的“金絲”猴——川金絲猴不同,滇金絲猴身上沒有一根金毛,而是純純的黑白色。滇金絲猴的毛發顏色并非生來如此,而是隨著年歲漸長發生變化,小猴子多是銀白色,而隨著長大,皮毛顏色逐漸變深,手腳和背部逐漸染上炭灰色,就像家里的暹羅貓一樣,在變成挖煤工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幼年滇金絲猴 | 圖蟲
除了外觀好玩兒,滇金絲猴們的私生活也十分有趣。它們是一夫多妻制,猴群里除了有多個一夫多妻的家庭,還有一群找不著對象的單身公猴,以及一些因為年老體衰而被搶地位、搶老婆的中年猴。同是天涯淪落猴,這群大老爺們就組成了一個全雄單元一同生活,簡直就像低配版的兄弟會。
在孤寒的高原地帶,滇金絲猴們安靜地過著自己的“猴生”,搶老婆、搶地盤,生小猴,忙得不可開交,對于山外面的世界并不關心。
但是對于山外的人類來說,這一切卻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人類,差點就在還沒認識這群猴的時候,把它們給搞沒了。
一張神奇的皮毛,打開認猴新世界
19世紀70年代,法國傳教士畢天榮(Félix Biet)等人,在云南打獵的時候,遇到一種從未見過的猴子,于是解剖并記錄下了這種猴子的信息,還狩獵了7只做成標本送回國,展示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中。
1897年,法國科學家為這種新猴子命名為Rhinopithecus bieti。此后的近一百多年里,都沒有人繼續關注這種黑白色的猴子,直到1960年,中國的動物學家彭鴻綬教授偶然在云南當地見到了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大青猴”、“白猴”或“花猴”的猴子皮毛,這種尚未被科學界所熟知的猴子才終于來到了人們的眼前。

Cataloging Nature | flickr
人們發現,近百年前發現過的這個神秘物種真實存在,并且至今仍然隱匿在山林中。滇金絲猴,就此進入人們的視線,但科學家和保護人員們卻始終未能一窺它的真容,而只能通過收購藥材中的猴骨、當地人狩獵來的皮毛,構建出一個模糊的滇金絲猴形象。直到1985年5月,白馬雪山保護區的一名工作人員才終于親眼目睹了自己的保護對象——一只活著的滇金絲猴。
自此以后,滇金絲猴才算真正地被人們重視起來。但因為此前的長年忽略,以及當地盛行的狩獵活動,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已經大受影響。再加上其棲息地本就比較狹窄,只有金沙江和瀾滄江之間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帶。再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本就不寬闊的棲息地越加破碎,這也導致不同種群被隔離,自然繁衍受到了影響。
到1996年時,滇金絲猴的數量僅剩13個種群——不足1000只。

Cataloging Nature |flickr
盡管認識得晚了一些,但保護行動并沒有來得太晚。早在1983年,云南建起了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也是第一個滇金絲猴保護區。1989年,滇金絲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6年,IUCN將滇金絲猴評為瀕危動物。1997年,CITES公約將滇金絲猴列入附錄一,禁止國際貿易。
各種保護舉措下,滇金絲猴的種群逐漸恢復,2016年,滇金絲猴恢復到了18個種群3000只,到2021年又繼續增長到了23個種群3300只以上。這群可愛的雪山飛猴,將會和我們一同,在美麗的地球上長久地生活下去。
生靈繁榮,我們與自然的故事還在繼續
實際上,滇金絲猴種群的恢復,只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一角。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像滇金絲猴這樣的物種,從瀕臨消失的絕境,重新走回了我們的身邊。
曾經瀕危的國寶大熊貓,在2021年迎來了喜大普奔的降級,從瀕危降為易危;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里,野生東北虎種群數量悄然翻倍;長江禁漁后,一度絕跡的江豚不僅數次出現在我們眼前,其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那些曾經一度走到懸崖邊緣、幾乎就要從地球上消失的生物們,正在一個又一個地重新回到我們身旁。

江豚 | 圖蟲
這背后,最主要的因素自然是我國日益完善的保護政策,還有保育人員們年復一年的辛苦工作;但這同樣也少不了你我的共同參與——即使我們普通人,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節能減排,為地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除此之外,我們的持續關注,其實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我們一點一滴的小積累,也能推動這項龐大事業的前行。
只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關注到自然之美,與自然建立起和諧而美妙的聯系,人類與自然的未來才能夠更加和諧。
在滇金絲猴的故事里,這樣的力量同樣存在。在當地政策的保護之外,與滇金絲猴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藏族人、傈僳族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滇金絲猴。在他們民族的美麗傳說中,滇金絲猴是真正的雪山神靈,甚至是自己的祖先。這些信仰、關注的文化力量,其實同樣也是滇金絲猴種群保護的重要一環。

滇金絲猴一家 | 圖蟲
保育人員的努力,能夠讓滇金絲猴種群轉危為安。當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則能讓這些來之不易恢復的種群,能夠更加長遠地生存下去。對于整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事業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能夠成為滇金絲猴故事里的“藏族人和傈僳族人”,用我們關注的力量,為所有野生動植物群體的保護提供堅實的后盾。
作者:Jerez S
-果殼商業科技傳播部出品-
原標題:《烈焰唇和小翹鼻,這是誰家的夢中情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