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子簽行業:e簽寶們狂奔,騰訊字節向前
原創 松果財經 松果財經

行業熱潮下的“眾生相”
文│松果財經
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正式頒布施行,明確了“可靠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應”,及電子認證的市場準入制度,為電子簽約在商業、政務及多個領域的應用提供法律依據。
如今,17年已過,電子簽約行業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
近幾年間,“數字中國”的理念逐漸在國內傳播,其中電子簽名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建設施,也因此在各領域加速落地。
今年3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了申請人可以通過全國統一電子營業執照系統等電子簽名工具和途徑進行電子簽名或電子簽章。

相關政策的再度落地,大幅擴張了電子簽約的應用場景,疊加遠程辦公的影響,電子簽約行業的價值增長勢頭已經成型,并逐步得到進一步的釋放。
崛起:電子簽正入暖春
近段時間,全國多地出現疫情反撲。大量企業措手不及,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缺少應對突發情況的規避措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相關風險。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企業也利用自身優勢去做行業賦能,幫助中小微企業規避風險。
例如,電子簽市場的e簽寶就推出“春生計劃”,為全國100萬中小企業免費發放2億份電子合同,以此縮短合同簽署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接觸風險,幫助中小企業們減輕因為疫情對合同簽約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電子簽約在幫助企業解決日常合同簽約困難的問題上,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通過線上簽約的形式,企業們可以繞過時空限制,快速完成相關文件的簽署,保證相關業務的正常推進與運轉。在此趨勢下,電子簽市場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電子合同簽署次數達到557億次,同比增長99.7%;其中電子簽名市場規模突破100億規模,同比增長53.9%,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235億元。
國內電子簽行業規模加速增長,背后受益于疫情帶來的遠程辦公風口。電子簽行業的興起源于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為迎合互聯網金融催生的監管合規備案要求,電子簽合同誕生。
近年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疊加國內多層次且種類豐富的市場結構,為電子簽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空間。電子簽證迅速由最初的金融市場,逐步滲透至文旅、地產、醫療等多個領域,整體規模加速膨脹。
規模的持續擴張,也讓電子簽行業受到了資本的密切關注。
2020年開始,包括啟明、順為等投資機構紛紛下場搶籌;互聯網大廠們也不甘示弱,騰訊、字節紛紛推出電子簽應用。在資本的催熟下,電子簽行業加快步入成熟階段。
格局:行業熱潮下的“眾生相”
目前業內格局主要分為三類玩家,以e簽寶為代表的新興電子簽SaaS廠商;以騰訊、字節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以泛微為代表的傳統軟件廠商。
整體而言,三者之間互有優劣。
第一類是以e簽寶為代表的新興電子簽SaaS廠商,由于入場較早,在技術、資質、牌照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先發優勢,且已初步建立品牌優勢。
對于它們而言,現階段基本已經占據了國內較多的市場份額,并逐步發揮主導地位優勢。據天眼查統計的數據顯示,e簽寶、法大大和上上簽三家分別占據了33.85%、20.50%、15.20%共計79.58%的市場份額。
但相對而言,這類企業的B端客戶資源相對較少。由于目前國內電子簽市場滲透率較低,B端用戶接受度并不高,也直接導致e簽寶們有著較高的獲客成本。
而以字節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則屬于第二類,他們擁有豐富的B端資源,基于廣泛的資本投資版圖和大量的B端客戶資源,這類廠商也是電子簽市場未來最主要的競爭者。畢竟在技術、資金能力等層面上的優勢是看得見的。
以電子牽為例,據愛企查顯示,電子牽是面向企業和個人的一站式文件簽署管理平臺,所屬的北京矩陣分解科技為字節跳動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除了有字節跳動背書之外,據官方介紹,電子牽首先被投放于巨量引擎內部使用,這也意味著電子牽實際上采用的是與抖音、今日頭條等相同的底層架構,足以承載億級日活流量壓力,在技術上并未處于下風。
只是,由于大廠們入局相對較晚,因此電子簽業務的落地相對滯后,短期內距離新興電子簽SaaS廠商有著一段差距。
第三類,則是傳統軟件廠商。與新興電子簽廠商和互聯網大廠不同的是,這類企業與B端客戶的聯系更加緊密,由于他們長期身處B端市場,可以基于現有的軟件生態協同能力,加強與B端客戶聯系,從而打入電子簽市場。
只是,這或許也是一把“雙刃劍”,傳統軟件廠商因為過于依賴現有客戶資源的弊端,在新渠道的擴展上可能會存在一定局限性。
國內電子簽市場的當前格局已然明朗,只是有關國內電子簽市場未來走向的探討一直都未曾停止,誰會是中國版“DocuSign”的討論也頗為常見。但在松果財經看來,至少需要明確的是,未來的國內市場是否有機會誕生“DocuSign”?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期待什么?
機遇:
除了要成為“DocuSign”,還能期望什么?
與特斯拉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相似,在全球電子簽行業內,DocuSign無疑是處于頭部地位。
據東方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全球電子簽名市場內,DocuSign處于絕對龍頭地位,約占7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Adobe僅占20%,剩余10%的市場份額由中小公司瓜分。
國內市場是否有機會誕生“DocuSign”這樣的企業?
從目前服務規???,國內市場也同樣呈現行業集中度較高的狀態。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電子簽名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頭部五家廠商e簽寶、CFCA、數字認證、契約鎖及法大大的市場占有率接近40%。

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這一點與海外市場頗為相似,至少可以認為,未來國內市場跑出更強的企業是具備市場條件的。
同時,國際市場數據研究機構IDC在《中國電子簽約軟件市場預測報告,2020-2024》中指出,與全球其他發達地區,如北美、歐洲相比,中國電子簽約軟件市場的發展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IDC數據統計,美國電子簽約市場滲透率約為10%;而據巨量引擎電子牽與央視市場研究聯合發布的《中國電子簽約行業發展新篇章白皮書》顯示,國內電子簽約整體行業滲透率在4.1%。
事實上,這也意味著國內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IDC認為,預計到2024年,中國市場在全球電子簽約軟件市場的份額將達到4.7%,與2019年相比份額將近增長一倍。
這種快速增長,與國內龐大的B端市場容量有著密切聯系。近年來國內中小微企業發展迅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專利發明、80%以上的城鎮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龐大的中小微企業群體,為電子簽市場的增長提供充足的擴張空間。伴隨著未來滲透率的進一步深化,國內電子簽約市場的內部價值將得到釋放。
在互聯網行業之中,“梅特卡夫定律”一度被奉為市場真知。該定律認為“網絡節點的價值與節點數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代入到電子簽行業,這意味著電子簽約的單一用戶價值,與其用戶總數的平方成正比。
那么,e簽寶、電子牽等玩家們,依托自身已有或未來將有的優勢,有希望在國內電子簽行業加速演變與進步的過程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進而推動國內電子簽行業步入更為成熟化的發展階段,助力國內市場誕生DocuSign這樣的高價值企業。
只是,與C端市場不同的是,電子簽的B端客戶們并不容易形成對某些產品的依賴性。如抖音、快手、微信等產品,其能夠讓用戶長時間使用,源于它擁有用戶無法離開的內容或者社交關系所帶來的成癮性。
而對于B端客戶,電子簽的價值無非是提升原有的銷售效率或是降本增效,以及提供更強的安全保障性和法律合規性。
這也因此指出一條思路,要想行業整體邁入更為成熟的發展階段,首先要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目前國內電子簽市場滲透率較低,主要原因在于B端用戶對電子簽名平臺的安全性存在不信任問題。如何消除客戶的安全隱私擔憂,豐富產品矩陣,顯然需要業內玩家不斷完善相關技術。
此外,B端客戶對于電子簽平臺的需求呈現多樣化,企業之間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
例如e簽寶最初由政府端和大型企業端入手,切入電子簽章本地化服務,并逐步由此轉型為SaaS平臺,將業務拓展至包括電子簽章在內的電子簽約全方位服務體系。
電子簽行業并不只局限于電子簽約SaaS市場,而是更廣泛的滲透到如電子認證、電子簽章等多樣化產業生態鏈條。這對電子簽SaaS廠商們提出了不僅僅是內部的技術實力,同時還有在外部資源、生態建設等多層次的綜合實力要求。
總體來講,在松果財經看來,誕生DocuSign不是國內電子簽市場的終點,但可以明確的是,基于國內中小企業這一市場可能帶來的長尾效應,我們對國內的電子簽市場仍然充滿期待。
本文來源:松果財經(公眾號:songguocaijing1)—— 解讀財經熱點事件,以獨特視角帶你挖掘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機會。
原標題:《電子簽行業:e簽寶們狂奔,騰訊字節向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