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擁抱
所屬系列/疫情中的圖畫心理:嚴文華團隊(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原畫作者/陽光驅散憂郁
修改畫者/zoey
撰稿人/嚴文華、陽光驅散憂郁、zoey
運營/王云汐
疫情居家隔離期間,人們不僅需要儲備各種物資,同時,還要儲備心理能源以面對各種狀況。嚴文華老師帶領的成長小組圍繞著“疫情期間感受到的沖突和矛盾”做了表達性藝術治療活動。每個人畫出了自己的圖畫,然后邀請一個伙伴對自己的圖畫進行重組。呈現在這里的就是一幅原始圖畫、一幅重組圖畫,每個人對圖畫的解讀和延伸理解。
烏云、閃電、懸崖和黃色巨人


原畫作者說:“我最先畫了茫茫的大海,再畫了右邊的山崖。左邊黑色的烏云逐漸濃密,中間有閃電,烏云向著山崖靠近,山崖上有一個帶著黃色的光的巨大身形,這個巨大的身形想要照耀、擁抱海里飄過來的黑色烏云和閃電,想要承接、化解這個沖擊。巨大的身形是一個白色長袍的父親形象,頭上有黃色的光。烏云逐漸靠近,烏云里面有閃電和雷雨。巨大的身形一開始只有頭部有發出光,隨著閃電和雷雨更加密集,巨大身形身上也開始發出光芒。隨著畫面逐漸被畫出來,我感覺需要在光背后畫上綠色。于是最后就畫上了綠色,當出現綠色的世界時,心里變得舒服了。”
作畫者后來還對圖畫有很多聯想:“畫完之后我想到了現在的自己。和上海的其他家庭一樣,我們也被統一封控,居家隔離。家里有六口人,物資消耗挺大,我需要花時間搶團購。孩子還小,有些不太懂事,需要家長操心的事情特別多。老大孩子網課跟不上,粗心。作為父親,我有些著急,就訓斥、責罰孩子,還動了手。過后自己感覺很內疚,也很無奈。希望得到孩子的原諒。我后來和孩子好好談了一次,那一次擁抱了孩子。內心存下這個畫面。今天的畫面中也有一個擁抱。”確實,在原圖畫當中,黃色的人形確實也像一個偉岸的父親,保護著家人不受傷害和沖擊。這個父親的形象,也是疫情期間千萬個父親形象的代表,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守衛著自己的家庭。
修改者說:“看著圖畫,我試圖理解畫面的內容。左上角是黑云密布、閃電劃撥夜空,下面是深藍色的大海。海邊巖石上有個大大的黃色的人張開雙臂,好像要迎接和擁抱這個世界。盡管頭頂上方還閃電雷鳴,明亮的黃色在視覺上完全碾壓了黑暗。我看到黃色的人形里、隱隱約約有個小人兒,仿佛在大人的懷里,和大人一起展開雙臂。黃色的人,背靠著綠色。是嫩綠色,新生綠葉的綠、明亮的綠。我不知道這綠色是什么,是一棵樹嗎?只是這綠色讓我聯想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 我決定把充滿能量和力量的黃色變成明晃晃的太陽掛在天空,驅散陰霾。‘太陽出來照四方、照的人身暖洋洋’。黃色人形變成了兩個充滿活力的綠色小人,手拉手、奔奔跳跳的跑向海邊。不遠處有艘船兒來接他們重新出發、自由遠航。”
緊張的對峙VS自由航行
原先的圖畫當中可以感受到非常緊張的氛圍,這不僅是顏色上的視覺沖擊帶來的,也是由構圖本身帶來的。畫面被分成了三個部分,整個畫面的下半部分是藍色的大海,這種藍色給人的感覺是有一些陰郁的、暗黑的,雖然平靜,但可能蘊含著危險和不可知的力量。這是圖畫的色彩基調,同時也是情緒基調。
而畫面的左半部分是烏云和閃電,這些烏云已經濃重到似乎有實體的感覺,像是石頭一般沉重和堅硬,而且里面攜帶著巨大的閃電,似乎是要摧毀一切。
畫面的左、右兩個部分形成強烈的對峙,給人的感覺是畫面上正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圖畫的右邊雖然是一個整體,但由三樣事物構成:黑色山崖、黃色人形和綠色背景。原畫作者說這是一個懸崖,但畫面中這個懸崖非常低矮,特別是和黃色人形相比,沒有帶來懸崖的危險感,如果不是黑色讓人覺得濃重和壓抑,反而更像是一塊堅實的陸地。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黃色人形,以及他背后的綠色。黃色的人形,盡管沒有五官,但它具備了人的基本形狀,會讓人把它看成人,又聯想到擁有巨大翅膀的天使。黃色人形當中還有一個人形,像是被保護和包裹在其中的一個幼體。綠色給人的感覺是給黃色人形加持更多力量,以和對面的烏云、閃電相對抗。
而在修改的圖畫當中,這種緊張對峙的、劍拔弩張的感覺不見了。原先圖畫中基本的要素都還存在,特別是在顏色上,原先圖畫中的藍色、黑色、黃色在圖畫當中都有忠實的重現,大海、烏云、閃電、山崖、人形這些元素也都存在,可是它們被重新組合,創造出不一樣的氛圍:整個畫面更為平靜、寧和。這些變化是怎么發生的?
首先,從視野上,大海的面積增加了,畫面的留白增加了,給人的感覺是更加遼闊和悠遠,視野也更加宏大,仿佛作畫者可以從原先的戰場上投身出來,到一個更遙遠的時空來看正在發生的事情。
其次,在色彩的使用上,烏云和閃電還存在,但顯然烏云和閃電都變得很淡,烏云和閃電從之前的前景退回到天邊背景的部分,它仍然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是它已經被淡化,不再是核心的威脅,也不需要畫中人全身武裝去應對。懸崖的顏色也不再是濃重的黑,而是可以透氣的黑,更像是陸地。原先黃色的背景幻化為天上的太陽,更多體現的是溫暖、照耀和希望。
再次,構圖上,原先的烏云和閃電方方正正地占據著畫面的左邊上半部,但現在烏云和閃電只占了畫面左上角的位置,回歸了天空,而不是像原先圖畫中那樣入侵性地占據畫面左邊所有的空間。而原先背景中的綠色,現在被畫成兩個人,這兩個人和之前圖畫中黃色人形相呼應,他們更像真實的人,可以腳踏實地,安心地站立在大地上,而之前圖畫中的人形,被像是遇到威脅后被迫調動最大能量用虛幻的形象來嚇唬對方,他們更像是戰士。而修改后的圖畫中,這兩個人更像是兩個相互守望的家人,翹首以盼,看著遠的小船。他們是黃色人形的脫胎換骨,更具有真實感。而船的出現,代表著大海是可以航行的,是可以被穿行的,代表了人類對大海的掌控。同時船也是交通工具,代表著大海和陸地之間是可以往來,人和人之間是可以溝通的,人類是自由的。
修改圖畫體現出修改者在情感的捕捉上非常精準,不僅保留了原畫作者感受到的威脅,而且用自己的方式把一些美好的祝福、希望和力量放進了圖畫當中:希望人與人不再被隔絕,不再像生活在孤島上一樣,擁有可以去任何地方的自由。畫面中充滿了資源意識:人際的支持;太陽的溫暖;船的存在。
在分享之后,原畫作者說:“第一幅畫更加壓抑,濃重,山雨欲來風滿樓。氣勢場面大,但是還是沒有實現,沒有真的在一起。第二幅畫輕松了很多,更現實具體的操作,看得到的聯結在發生。看到修改后的畫,感覺更快樂了,有個相互的呼應的感覺,云變淡了,還有船駛過來,有兩個人真的在擁抱。陽光也照耀下來。一個龐大的場面變成一個細膩的場面。細節更豐富,關鍵還是有擁抱的動作出現,綠色的部分從背景直接變成了兩個擁抱的人物。感覺真實了。駛過來的船只,真的帶給我可以抵達的感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