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財經委明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機構看好安全基建等
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資本市場將有怎樣的投資機會?
4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會議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4月27日,基建股開盤走強。新城市(300778)漲超20%,誠邦股份(603316)、上海港灣(605598)、浙江建投(002761)漲停,深圳瑞捷(300977)、山東路橋(000498)、正平股份(603843)、深水規院(301038)等跟漲。
從券商對此發布的觀點來看,大部分券商認為,會議有助提升中期內基建增速中樞,基建也有望成為后續較長時期內的重點經濟任務和市場投資線索。
“著眼長遠、兼顧當前。”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建設現代化基建體系并非新提出的概念,但考慮我國當下面臨三重壓力和疫情沖擊的影響,穩增長、保就業等壓力顯著提升,在當前時點提出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兼顧當前的意味。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中財委會議主題歷來是市場的重要投資線索。本次會議專門討論加強基建,凸顯了基建的重要性,指向基建有望成為后續較長時期內的重點經濟任務和市場投資線索。
“從歷次中央財經委會討論的議題看,議題更多偏中長期并講求遠近結合,同時在地方隱性債務監管大方向不會動搖的前提下,我們認為基建增長也要尋求多目標的平衡,即既要超前也要把握超前建設的度,因此對基建投資有提振但更多是中期利好。”中金公司研報也有類似的觀點。
中國基建仍存空間,基建有望“量、質”齊升
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是哪些領域?本次會議進行了一個全面的闡述。
會議指出,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著力提升網絡效益。
中金公司認為,從具體內容來看,能源基礎設施、綜合立體化交通(如水運空運管運貨運鐵路等)、城市群交通、水利、新基建、軌交、城市更新(如管網、智能化改造)、農村基礎設施等成為基建發力重點。今年電源電網、運營商算力網絡和IDC投資、部分交通運輸(如高速、軌交)、水利等投資增速或相對較高。
在廣發證券看來,強調的領域包括交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能源(分布式智能電網,新型綠色低碳能源基地,油氣管網)、水利(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產業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物流)、 城市基礎設施(城際鐵路網、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公共衛生應急設施、智慧基礎設施)、農村基礎設施(農田水利、農村交通運輸、城鄉冷鏈物流、規模化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
對于中國基建是已經飽和還是仍存空間的問題,廣發證券分析稱,會議明確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基礎設施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不適應”,在這一判斷的基礎上,會議指出“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這是對基礎設施建設比較高的一個定調。
國盛證券也分析認為,會議指出“要立足長遠,強化基礎設施發展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生產力布局和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指向基建有望“量、質”齊升:一方面在于量的補足,即農村、中西部地區、部分領域的基建補短板;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質的提升,如道路質量、服務效率、供水供電的安全穩定性等。
具體到抓手上,國盛證券研報指出,會議指出“要加強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指向后續基建各領域將全面發力,具體包括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分布式智能電網,新型綠色低碳能源基地,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群交通一體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細分方向。
“放基建”是今年穩增長的主要手段,基建投資預期走高
隨著會議打開基建中長期空間,基建投資預期也水漲船高。
國盛證券指出,在本輪疫情影響下,“放基建”的必要性更加凸顯。隨著“放基建”成為今年穩增長的主要手段,今年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高增,有望達到全年8%左右甚至更高。
綜合政策、趕工和基數影響,浙商證券也將全年基建投資(不含電力)同比預測提升至7%(此前預測為4%),在新能源基建和新基建的支撐下,全年基建(含電力)同比增速達到9%左右。
“本次會議精神所對應的不是基建今年短期增速的問題。”廣發證券研報還指出,今年基建增速已經不低,一季度同比增長為10.5%,3月單月達11.8%。會議精神所對應的,是后續年份“一籃子增速”的問題。從會議精神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已是中期的一個穩定導向。
中信建投進一步表示,新基建工程、交通、能源、水網、新型城鎮化等領域是投資的重點,也是新一代基建投資提質增效的重大契機。根據測算,“十四五”規劃期間新基建的整體投資規模在27萬億左右,新基建為老基建賦能,新老基建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將進一步打開。
機構看好安全基建、基建龍頭
在基建投資預期走高的背景下,投資者該如何把握投資線索?
國盛證券建議密切關注基建鏈投資機會,尤其是新增的安全基建。
“安全方面的基礎設施,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災害防治、傳染病防控等領域,尤其值得關注。”國盛證券指出。
中信證券指出,隨著疫情逐步好轉,天氣進入晴好時期,基建穩增長的落地見效將具備更好條件,頭部建筑企業被延遲的需求有望在旺季集中兌現為收入增長彈性。
具體到標的上,中信證券推薦低估值龍頭中國建筑(601668)、中國中鐵(601390)、鴻路鋼構(002541)、東珠生態(603359),建議關注中國交建(601800)、中國電建(601669)、中國能建(601868)、精工鋼構(600496)、志特新材(300986)、山東路橋(000498)、華設集團(603018)、中天精裝(002989)、安徽建工(600502)、中國海誠(002116)。
長城證券也建議關注基建占比較高、一季度訂單充足的基建龍頭,如中國中鐵、安徽建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