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銀魂》真人版:還原度很高,但還沒有打破次元壁
《銀魂》真人版于7月14日在日本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素有“史上最無節操動畫片”之稱的《銀魂》在真人化后,的確帶來了一些意料之中的驚喜,在還原度上也非常用心,這部帶著極大誠意,試圖討好原作觀眾與普通觀眾的電影,在“接近原著”一事上幾乎做到了極致。

一、從還原度說起
《銀魂》真人版的劇情幾乎完全照搬了2010年上映的《銀魂:新譯紅櫻篇》,后者作為銀魂的第一個劇場版動畫,也幾乎完全復刻了TV版中58-62話的《紅櫻篇》。
《紅櫻篇》作為《銀魂》系列動畫中的第一個大篇章,深受觀眾歡迎,被譽為“銀魂系列動畫最佳長篇”,雖然這種“最佳”的定義里充滿了人氣角色高杉晉助的加成,又帶著頗多對“主線開端劇情”的初戀感,但《紅櫻篇》的人氣的確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從TV版至劇場版,再從劇場版至真人版,紅櫻篇劇情多次重復出現在觀眾面前,無論有再多人氣加成,新奇感終究不足,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工作便交由“真人化”。
還原度高是《銀魂》真人版的最大優點。
《銀魂》真人版中的人物造型幾乎與原作中完全一致,僅在個別細節上有所差異,所選的演員也大多能夠勝任表演任務。


在訪談中,導演福田雄一也曾談到過還原化問題,并試圖將真人版的畫面通過后期制作成略帶動畫感的模式,因此,最終呈現給觀眾的天空、街市細節等都帶有“仿真感”。

為了還原性,演員也時常模仿動畫人物的動作細節。


但演員所表演出的效果與動畫效果終究有所差異,因此,在動畫中原本令人習以為常的動作表情,真人化后卻有“用力過度”之嫌。


而為了還原動畫中的笑點,演員也不得不一直重復角色的小動作。如在《銀魂》真人版中,小栗旬飾演的坂田銀時與岡田將生飾演的桂小太郎共同行走在歌舞伎町的街上,除了對話外,小栗旬一直重復著“挖鼻孔”這一動作,直到這一幕劇情結束。

對于喜歡原作的觀眾而言,高還原度是在復原原作粉絲心目中的“銀魂世界”,真人版中的人物造型、設定越靠近原作,原作粉絲的接受程度就會越高,對作品的評價也會因此上升。
但真人版畢竟不如原作能夠給予觀眾更多想象空間,高還原度在某種程度上也束縛了演員本身的發揮。一些在原作中不得不以夸張動作、表情所呈現的劇情效果,在真人版中完全可以以更自然、更貼切的方式呈現,但礙于“高還原度”的特點,演員也不得不采用最夸張的肢體動作與表情。
二、尊重原作,不是復制原作
所有改編作品都必須面臨一個問題:改編后的作品能否呈現原作精髓?
在不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對原有劇情進行不合理刪減,對原有人物設定肆意更改,往往會引來原作粉絲的怒意。因此,在制作改編難度較高的作品時,一些制作者也會選用討巧的方式復制原作。
在由張敏執導,張智堯、樊少皇、夏清等演員主演的《楚留香新傳》中,制作方也如《銀魂》真人版一樣,對原作進行了近乎極致的復制,甚至連臺詞都盡量照搬原作,并曾以“劇本就是原著”做為吸引觀眾的重要特點。然而可惜的是,盡管《楚留香新傳》是一部極為用心且制作精良的武俠劇,但其所呈現出的緩慢節奏、拖沓劇情、“廢話念白”也壘成了很高門檻,對于非原作粉絲的觀眾而言,非常不友好。
《銀魂》真人版在這一點上處理得并不好。
TV版中原本與主線關聯不大的《獨角仙篇》被借用至真人版中,成為一條暗線,但暗線的作用卻僅僅局限于回憶殺的“道具”。對原作笑點進行復制后,笑點仍是笑點,但卻顯得較為生硬。

正如導演福田雄一在訪談中說到的那樣,TV版《紅櫻篇》播出后,許多粉絲希望真選組有更多戲份,因此在劇場版《重譯紅櫻篇》時,真選組已有多個出場鏡頭,而真人版沿著這個思路繼續進行。雖然是考慮到粉絲意愿進行“加戲”,但對于故事本身其實并無助益。

而在劇場版中間接加入的松下書塾內容,其實與《紅櫻篇》本身關聯不大,而是與銀魂系列的主線密不可分。真人版也按照劇場版中的方式,將主角幼年時的片段照搬過來,因缺乏前因后果,又無法當作支線劇情完整呈現,反而顯得冗雜。
盡管制作組專門邀請為動畫中為吉田松陽老師配音的山寺宏一再次為電影中的吉田松陽配音,但此類小細節的驚喜程度,卻很難抵過劇情的拖沓性。
同理還有人物對話的節奏。在原作中,岡田似藏與高杉晉助的確會在對話前加入語氣詞,但復制入電影版時,卻大大拖慢了劇情的進展速度,以至于每每到對話,劇情節奏就步入了“慢放”。在動畫中貼合人設的說話風格,在真人版中卻有令人焦躁的“故作高深”感。

為了高還原度而犧牲的剪輯流暢度,為了高還原度而犧牲的劇情完整性,為了高還原度而犧牲的故事節奏感,都使《銀魂》真人版逐步偏離了“一部優秀電影”本身,轉而趨向于原作向、粉絲向的標簽。
而制作方曾為了非原作向普通觀眾所做出的妥協,如簡化一部分多線劇情等努力,也隨著上述趨勢變得多此一舉。
可以說,《銀魂》真人版的驚喜往往在高還原度上,但高還原度卻并不能作為構成一部優秀電影的全部理由,如果僅僅為了“高還原度”,觀眾不如去看原作,《銀魂》真人版并不帶有獨特的亮點。
三、令人驚訝的契合度
盡管上文論述了《銀魂》真人版的種種缺點,但有一點卻不得不提:
《銀魂》真人版與原作擁有令人驚訝的契合度。
真人版中所自創的笑點都與原作特點極為吻合,可以說是延續了《銀魂》系列動畫自我吐槽的風格。制作組為坂田銀時特地設立的新對話嗎,也十分符合原作人物的氣質,對于原作觀眾而言,這些新細節帶著一些“小彩蛋”的驚喜,而對于普通觀眾而言,《銀魂》的故事風格雖然有些“特立獨行”,但在人物刻畫上卻是一致的。

在坂田銀時身負重傷,卻又不得不再次投入苦戰時,制作方特地為坂田銀時加入了一組對話。對話中坂田銀時一直尋求著“輕易取勝”的作弊方式,而劇情卻借配角之口反復強調“熱血動畫的主角不應該說這樣的話吧?”,而后續劇情中突然借用其他動畫完成劇情的方式,也與原作令人驚訝地契合。

從原作角度而言,《銀魂》是一部十分“接地氣”的動畫作品。主角坂田銀時懶散邋遢,血糖高瀕臨糖尿病邊緣,腰間的木刀來源于電視購物。平時喜歡打小鋼珠,看少年漫畫,出行時騎乘銀色電動車。最大的外貌特點是“銀色自來卷”與“死魚眼”。

正如原作中由“志村新八的本體是眼鏡”衍生出了無數笑點,但在現實中,這些情節卻完全失去了立足點。
《銀魂》在平面世界中所構成的完整世界觀,一旦移植進“三次元”世界,邏輯與規則都面臨“違和”挑戰。而《銀魂》真人版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只能通過還原契合盡量模糊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界限,這似乎是無解中的唯一辦法。
二次元文化如何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前提下轉變為二點五次元甚至三次元文化,如何降低違和感與生硬感,這似乎已成為全世界“真人化”作品所面對的問題。

而《銀魂》真人版也向大眾揭示了一點:
演員、服化、場景、劇情都已盡可能靠近原作,但呈現效果仍有違和感時,說明這些因素都只是“改編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非核心因素。拋去粉絲濾鏡,一部動畫作品真人化后,能否得到普通觀眾接受的關鍵,在于原作的邏輯應契合“日常生活”。

而像《銀魂》真人版,通過高度還原吸引了原作觀眾的好評,同時又因高度還原招來了普通觀眾的困惑。這樣的“復制粘貼”在原作觀眾看來,當然是勉強令人滿意的,但在普通觀眾看來:
次元壁很厚,跨越的路程,也還很遠。
歡迎關注公眾號“尋隙”:xunxi2016。從武俠翻閱到劇作,從史冊翻閱到專著。字里行間,尋隙而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