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沈騰賈玲盡力了,但開播4.4沒得洗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Sir又準備對一檔國綜說再見了。
的確輝煌過。
內娛最難組的局,它能組;國內最難請的明星,它能拿下;磕磕絆絆連辦七年,逐漸躋身熱度一線的“國民綜藝”。
如今?
剛開播,全網倒戈大罵吃相難看;
剛開分,評分跌破及格線,穩定4.4。



不得不說節目名從來沒有夸大:
喜劇界的王牌,沈騰+賈玲+楊迪;流量界王牌,華晨宇+關曉彤;綜藝界王牌,吳彤。
一手好牌打稀爛?
要Sir說。
一桌湊數的牌局,注定難以盡興。

01
不想演了
第七季給Sir的第一感覺:給廣告商交作業。
賈玲累了,沈騰疲了,吳彤沒活了。
真正的主角換代了……
換成誰?
bingbing~
提!詞!器!

開頭介紹看提詞器;背古詩也要看提詞器。

△ 楊迪:導播老師,下次提詞器字體要打大點哈
最離譜是沈濤。
不是抬頭看提詞器,就是低頭看臺本。

這廣告詞翻來覆去Sir都會背了,沈濤還不會。
廣告商也太好糊弄了,這么硬的口播都能給錢:
某華語樂壇領軍人物aka清純孩他爹,給大家科普完陸游是有名的貓奴,賈玲就盯著提詞器開始念:
玲:我也喜歡養貓
華:你喜歡什么貓
玲:我們的老朋友**貓(品牌名)

如果說一個人看提詞器,還是小部分不敬業;那一群人都看題詞器,是不是節目本身出了問題?
為此Sir特意拉表格計算一番。
拿第一期為例,包括粗暴植入和口播,廣告時長達到8分55秒,節目總共才一個半小時,占了快九分之一。
哦,這還沒算貼片廣告。

△ Sir親自一秒一秒數出來,也是真愛了吧
一期就完成第一季半季的kpi,建議年底節目組開年會,把“團隊最佳貢獻獎”直接頒給商務部。
廣告的密集,只是表,更致命的還是里。
它的模式集中了內娛綜藝所有偷懶的“訣竅”:堆明星、拼資源、抄襲和邏輯不清。
衰落,或許正印證著這些“訣竅”的失靈。
02
不想玩了
眾所周知,《王牌》手握兩大王牌:
明星和游戲。
就這僅有的倆殺手锏,這幾季也越來越拉。
Sir直接拿王牌前中后的三季來縱向對比一下。
《王牌》有個拿手的常見主題“武俠”,這個選題分別在第一季、第四季和第七季,來回做了三次。



初期第一季。
嘉賓包括梁家輝、楊紫瓊、黃日華、張柏芝,以及《武林外傳》劇組,或多或少都演過些經典武俠作品。
此外,還有當時頂流黃子韜,準頂流小鮮肉吳磊。
中間吳磊表演《壁花小姐》時,還忽然走出了原唱阿雅。

一浪接一浪。
不說高潮,起碼全程驚喜迭起,環節每推進一次,就能變出來個明星,越往后越大咖。
明星來了也不是走馬觀花。
時年54歲的楊紫瓊和黃子韜pk,一段打戲全程吊著威亞;
58歲的梁家輝也在游戲里和年輕人打成一片;
那時的嘉賓反應很真,倪虹潔看見當時的小鮮肉黃子韜,立刻變成星星眼。


中期第四季。
主咖黃日華,主題是《天龍八部》原班劇組重聚懷舊,雖然星光黯淡些,但經典IP加不太好找的演員大集合,還算用心。

后期第七季。
Sir單看陣容就摸不著頭腦——
趙文卓和《雪中悍刀行》劇組。
不是說他們不紅,可《雪中》是年前播的劇,3月來上節目,熱度早沒了。
這不就是炒冷飯嗎。
再看趙文卓,這兩年沒少在內地綜藝刷臉,神秘感也沒多少了,當他扮成聶風出現,我一度以為是《風云》劇組重聚,還以為會有何潤東和蔣勤勤。
結果……
是請到當時武指元彬和趙文卓一起回憶感人幕后故事。
只是兩人似乎太久沒見面顯得很生疏。

臺上嘉賓嘩嘩說,臺下觀眾嘩嘩哭。
很敬業。
然后呢?
上價值無可厚非。
可只有干癟的“價值”,卻未延伸出鮮活的細節枝蔓,便是偷懶。
說完嘉賓,另一張王牌:
游戲。
無需避諱,節目里的游戲大部分都是“借鑒”,別的綜藝“借鑒”羅英錫,《王牌》借鑒的是一檔港綜《獎門人》。
傳聲筒、你畫我猜、猜歌名,都是《獎門人》玩了好幾季的經典游戲(當然《獎門人》也有借鑒成分)。
靈感來源問題先不掰扯。
只看執行態度。
《王牌》產生名場面最多的游戲——答題扔傘。
與獎門人的《無敵乜嘢》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王牌》對嘉賓客氣多了。
《獎門人》,一場游戲下來,嘉賓頭上一般會完全被澆濕;
《王牌》,嘉賓就算沒搶到傘,被頭上僅一層的“大雨”澆完,身上也就濕了三根頭發。


△ 對比“八兩金”雨水口水交融的慘狀,誰認真玩游戲一目了然
《獎門人》一直以敢玩,對嘉賓夠狠著稱。
不管你是大美女、當紅偶像還是影壇老前輩,上節目,都讓你形象全無。
黎姿被撓腳:
遠近知名的大美女,眉毛掙扎成八字,聲音都變調。

盡管玩著一樣的游戲,甚至請來《獎門人》好幾季的主持人王祖藍,但《王牌》這幾季的游戲還是越來越水。
第一季有個壓軸的游戲,規則是,嘉賓要沖向斜坡,期間可能會被呲水槍和泡沫球攻擊。
大家拿著水槍、泡沫球都沖得不管不顧,勝負欲也很強,對男女老少都不留情。
宋小寶把王祖藍褲子都差點扒了。

第四季同樣場景。
嘉賓們變得客客氣氣、禮禮貌貌,充分弘揚內娛風范。
華晨宇和李若彤狹路相逢,李若彤就在他旁邊掙扎,隨便碰一下李若彤,她就能滑下去。
大家猜猜,華晨宇是怎么做的呢?
A、勇敢地推她獲得勝利
B、護送她到終點幫她拿冠軍,自己掉下去

答案呼之欲出。
是B……
節目組花字給出的解釋是……不忍心。

這不忍心的本質是什么?
不相信。
不相信陳舊的游戲環節還能逗笑觀眾,于是草草收場;不相信自己的身份,認真玩游戲有可能背上罵名,倒不如做回老本行,服從名利場的尊卑秩序。
Sir不想苛責任何嘉賓。
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
畢竟,《王牌》越來越少展現出“服務觀眾”的誠意。
游戲漸漸退化成幼兒園水平的桌游,連道具都不用準備,直接在黑板上畫畫完事了。

還記得“獎門人”曾志偉回歸TVB后有過一個插曲。
他牽頭的首個重磅節目《開心大綜藝》。
開播前,身為TVB副經理的他到現場陪著大家彩排。
對著后輩們語重心長:
在綜藝玩游戲的宗旨,不是給你夸夸其談,而是讓你真的去玩去感染觀眾,它會是一家人茶余飯后的話題。

03
靈藥,還是毒藥?
如果要盤《王牌》從興盛到衰落的本質,離不開一個人:
吳彤。
09年一畢業,他就進入浙江衛視當編導,做的第一個節目是《越跳越美麗》,主題是女生減肥。
當時所有人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找人,但這些在他的面前,不是問題。
他請的素人,都是最熱門最具爭議的。

甚至還有兩個選手,后來去了韓國,成為明星——王霏霏和孟佳。
之后吳彤做《中國夢想秀》《我不是明星》……節目雖然類型不同,但都有一個特點:
嘉賓、話題度和節目本身的精彩不相上下。
2016年,吳彤開始做《王牌》,一開始也發揮了他最大的優勢和能力:
找人。
為請來嘉賓,死磕。
別的節目組,明星說沒檔期就算了,他不行,用各種辦法也要把明星磨來,就算是素人也掘地三尺去挖。
第一季,他們想請《夏洛特煩惱》那個“馬什么梅”的老大爺,當小游戲的npc。
可大爺只是劇組臨時抓來的鄰居啊。
上哪找?
說實話,觀眾是來看明星的,大爺沒請到不影響節目整體。
但當時的節目組就是很熱血,編導坐火車專門去到拍攝地,一家家地問,硬是給找來了。
后來看節目效果,大爺一出場,氛圍立刻直線升溫。

第二季,嘉賓成龍,恰逢成家班成立40周年。
節目組想找來“成家班”重聚,但連成龍的經紀人都不看好,覺得找不到。畢竟那么多年過去,很多人已經不在影視圈混,早都轉行了。
于是一群人從老電影里扒片尾表,一個個暫停了去認,再去微博搜,多管齊下,終于找到了7代成家班隊員。那期,是《王牌》里難得重聚不尬的場面。
成龍當場流下硬漢淚。

可惜。
當吳彤成為綜藝屆知名大導,手握的明星資源越來越多,這種有“人味”的時刻,反而越來越少。
他的優勢是“找人”,但也只停留在了“找人”。
(有網友調侃,就應該讓吳彤去做《找到你》,功德無量)
吳彤從《王牌》的總指揮,漸漸淪為一個單純的攢局者。
《王牌》第四季,口碑飆升,豆瓣破7,不是因為游戲創新了,邏輯理順了,而是請到了中國最受認可的兩位笑星:
賈玲和沈騰。
游戲+重聚牌依然好打,熱搜上了20個,收視率也在同類頂尖。

△ 圖源:娛樂資本論
固然,不全怪吳彤。
節目背后看不見的環境高壓和潛規則,都參與了這場閹割王牌的共謀。
第6季,堆資源模式的弊端徹底被明星本人挑破。
有一期“音樂”專題,嘉賓是汪峰、張靚穎、汪蘇瀧和時代少年團。
節目剛播出,張靚穎就發了一句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來自“世界名曲”《一剪梅》(這都不算“隱喻”了吧)。
那期節目,前半部分玩游戲,后半部分煽情局。
游戲,是汪峰華晨宇時代少年團玩的;
煽情,是汪峰華晨宇時代少年團煽的;
最后甚至來了場華晨宇的粉絲見面會。
張靚穎和汪蘇瀧干啥了?
基本做了一整期的reaction,鏡頭比坐在贊助商立牌旁邊的美女觀眾沒多多少。

為何?
Sir簡單推理:汪峰,樂壇前輩,不能得罪;時代少年團和華晨宇擁有大量粉絲,也不能得罪。
吳彤曾說因為節目素材太多,節目播出時一般只選擇精華播放。
顯然——
以張靚穎和汪蘇瀧的流量和地位,不屬于這類”精華“。
終于,《王牌》徹底淪落成為湊數而湊數的明星露臉秀。
最后。
你要問它的結局會怎樣?
Sir不知道。
此時逆流而退,固然“體面”。
可我們能保證日后的國綜市場,不會被更低配、更敷衍的“王牌們”霸屏嗎?
命運總有輪回的傾向。
就像2013年,《獎門人》。
60歲的曾志偉召集來歷屆主持人,做了《超級無敵獎門人·終極篇》,還辦了一個簡短的頒獎典禮,來表揚多位在過去節目中表現出色的參賽者,以及致敬已經離世的嘉賓。
平時嬉皮笑臉的曾志偉都收斂了笑容。

得體又有尊嚴。
可你猜怎么著?
TVB為挽救日漸難看的收視,被迫重拾“獎門人”這一曾經的流量密碼。
“告別”兩年后。
曾志偉再次以主持身份出現在新節目的C位。

這一次。
原標題:《沈騰賈玲盡力了,但開播4.4沒得洗》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