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上師”膜拜風波:從歷史上的宗教迷霧到當代的政教糾葛
日前,印度一名宗教領袖,“真業之家”的第三代傳人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Gurmeet Ram Rahim Singh)被法院判處強奸罪入獄。他的信眾在哈里亞納邦組織集會表示不滿,進而與警察之間爆發沖突,演變為導致多人喪生的騷亂。
這場騷亂,在中文互聯網上吸引了大批關注。印度人為何迷信邪門歪道?為何這樣的“神棍”可以吸引如此多的信徒?看上去非常奇特的“真業之家”信仰,其實與印度歷史上的宗教神秘主義思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旁遮普地區錫克教信仰中的張力,也促成了這一團體的勃興。更進一步,我們也在這樣的事件背后看到了印度錯綜復雜的政治-宗教關系的冰山一角。

“真業之家”到底是什么教?
多年來,我們剛開始習慣官方統計口徑以及教科書上對印度宗教的簡單分類,剛開始接受作為昔日佛國的印度現在主要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這樣的敘述,“真業之家”這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突然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第一個令人頭疼的是“真業之家”的“歸屬問題”,或者說,這到底是個什么教?用通行的學術術語來界定,“真業之家”屬于一個膜拜團體(cult)。但“真業之家”膜拜團體并非憑空出現,印度的膜拜團體也不必然是某種西方現代性的產物。相反,在印度這樣一個“宗教大國”,歷史上各類膜拜團體層出不窮,甚至一些日后的建制宗教派別也脫胎于膜拜團體。
從師承譜系來看,“真業之家”的創始人俗家姓名叫亥瑪馬勒(Khemamal),出生在英屬印度的俾路支斯坦,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俾路支地區。得益于瓜達爾港的建設,俾路支斯坦對許多關注國際問題的讀者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過于陌生的地名。根據“真業之家”官方的說法,亥瑪馬勒14歲時離家求道。和許多其他印度宗教圣人一樣,亥瑪馬勒也是在遍訪名師之后才遇見了他的“真師”(Sadguru,也就是“真正的上師”)巴巴·斯旺·辛格·格雷瓦爾(Baba Sawan Singh Grewal,1858–1948)?!鞍桶汀比绻欢ㄒg成中文,比較合適的或許是“老人家”。就南亞而言,自中世紀以來,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都有以“巴巴”尊稱教門圣人領袖的傳統。
巴巴·斯旺·辛格·格雷瓦爾便是一名錫克教徒,但他另一個更重要的身份是“比亞斯羅陀之主賢聚會”(Radha Soami Satsang Beas)的第二任“真師”?!傲_陀之主”(Radha Soami)是19世紀以來在印度頗有影響力的一股宗教思潮,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帕克蒂運動(也稱虔誠運動)中的“真士見”(Sant Mat),在文學史上也被學者稱作“無形派”(Nirguni)。
簡單地說,這股宗教思潮相信“羅陀之主”一直通過人間的“真師”向世人布道。此處的“羅陀”已經不再特指印度教神話中與黑天(也就是深受眾多Bibili視頻站觀眾喜歡的“小葵花”奎師那)一同在牧區嬉戲玩耍的牧區女郎,而是一切眾生的一個代稱?!氨葋喫沽_陀之主賢聚會”是主要活躍于旁遮普地區的“羅陀之主”運動宗教團體。所以,雖然巴巴·斯旺·辛格·格雷瓦爾是一名錫克教徒,但實際上在宗教生活上,他更是一個擁有自己組織的掌教。直到今天,“比亞斯羅陀之主賢聚會”依然活躍,現任掌教名為古林德爾·辛格(Gurinder Singh),也是一名錫克教徒。
亥瑪馬勒拜入巴巴·斯旺·辛格·格雷瓦爾門下后改名為“瑪斯塔納·俾路支斯坦尼”,也就是“迷醉的俾路支斯坦人”。如果我們沿用漢語習慣術語的話,這便是亥瑪馬勒的“法名”。據說巴巴·斯旺·辛格·格雷瓦爾曾稱贊他為“迷醉者中的迷醉者,王中之王”(Mastanon ka Mastana, Shahon ka Shah)。這樣的稱呼對熟悉伊斯蘭教蘇非派的讀者來說或許并不陌生,“迷醉”是一些蘇非通過功修達成的狀態,“王”(沙)則是歷史上對許多蘇非圣人的尊稱。印度歷史上對“沙”的界定甚寬,除了與中亞、西亞各蘇非道團傳承譜系明確的蘇非圣人之外,許多印度本土的宗教圣人也曾被尊稱為“沙”,如錫克教創教祖師曾經被莫臥兒皇帝尊稱為“巴巴·納那克·沙”,另一名宗教圣人格比爾也曾被皇帝尊稱為“巴巴·格比爾·沙”。
瑪斯塔納·俾路支斯坦尼在1948年創立了自己的“賢聚會”。“賢聚會”的概念同樣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最初的“賢聚”是一種“同道之人”的聚會,后來許多宗教團體都在這一基礎上發展而來。和其他宗教導師一樣,瑪斯塔納·俾路支斯坦尼亦廣收門徒,其中就有日后成為他繼承人的哈爾班斯·辛格(Harbans Singh)。哈爾班斯·辛格法名“薩德納默·辛格”(Satnam Singh)。薩德納默·辛格又在1990年傳位于今天熱點新聞的主人公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
相比其他國家,印度的宗教氛圍一直比較寬松,所以這種宗教導師另立門戶的情況層出不窮,而一定要將這些形形色色的宗教團體都歸入某一個建制宗教之中都會有削足適履之嫌。如果一定要歸類的話,從歷史發展的脈絡和師承譜系來看,“真業之家”和錫克教的關系最為密切。
“真業之家”背后:錫克教的神秘主義傳統
若要探討“真業之家”的根基,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錫克教的發展歷程。錫克教本身就是印度中世紀帕克蒂運動中由宗教導師納那克的門徒團體發展而來?!板a克”便是“弟子”,“古魯”便是“上師”,如果字面直譯,錫克教就是“門徒會”。早年錫克教還有另一個名字,“納那克道團”,即遵循祖師納那克道路的人。第十任祖師過世之后,祖師們的詩集被確立為上師,是為《古魯·格蘭特·薩哈卜》。早年錫克教祖師的具體宗教身份存在一定模糊性。納那克出身卡特利種姓??ㄌ乩N姓雖然自稱是古代“剎帝利”種姓的后代,但從有相關記錄以來,卡特利種姓多以經商或充任文書稅吏維生。世界各地錫克教移民善于經商的傳統也可以追溯到卡特利種姓的這一特色。隨著錫克教不斷拓展,從第五任祖師開始,越來越多的賈特人開始加入錫克教。賈特人歷史上是遷入次大陸的游牧民族,中世紀開始逐步農耕化。在這個過程中,各地的賈特人的宗教生活也開始分化。次大陸最西部的賈特人逐漸伊斯蘭化,旁遮普一帶的賈特人多追隨錫克教(當然在當時錫克教和伊斯蘭教蘇非派的邊界也并不那么清晰),更東面的賈特人則被“印度教化”,尤其是成為黑天派信徒。錫克教與莫臥兒中央的矛盾激化后,錫克教開始有意識地吸納賈特人入教,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在此后的的歷次作戰中,以賈特人為主的祖師衛隊逐漸成為錫克教武裝,并為日后的錫克王國打下了基礎。所以,后來的錫克教卡爾薩實際上是以賈特錫克教徒為主,錫克教尚武的一面多體現在賈特錫克戰士身上,而非卡特利錫克商人。
然而,錫克教內部一直存在有別于卡爾薩的神秘主義傳統。比如最重要的一支就是被稱作“烏達斯”(Udasi)的一派修行人,他們將師承譜系追溯到納那克的長子室利·昌德,推崇修行,甚至是苦行。實際上,兩支傳承之間的關系一直比較微妙。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卡爾薩錫克教徒才烏達斯修行人手中奪回了對包括阿姆利則金廟在內的許多圣地的控制權。20世紀初,錫克教阿卡利運動傾向于強化錫克教與印度教之間的差別,甚至據說正統派曾不惜重金四處搜羅、銷毀《古魯·格蘭特·薩哈卜》之外的古代寫本,以免挑戰現有圣典的權威性。烏達斯和許多其他神秘主義派別則傾向于模糊印度教和錫克教兩教的差別。
從思想來看,“真業之家”與錫克教的聯系主要體現在與神秘主義傳統的傳承關系。這種思想傳統傾向于消除各建制宗教之間的教派隔閡,例如錫克教祖師納那克的一句名言“并無穆斯林,也無印度教徒”便可以被作這種理解。當年錫克教觸怒莫臥兒皇帝的原因之一便是在皇帝看來錫克教祖師已經將自己的權威置于《古蘭經》之上。上文已經講了“真業之家”與“羅陀之主賢聚會”的關系,在此不再贅述。其實,從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的名字也可以看出“真業之家”這樣一個神秘主義膜拜團體融合各建制宗教的傾向。“古爾米特”字面義為“上師之友”,“拉姆”即印度教大神羅摩,“拉希姆”則是安拉尊名之一?!罢鏄I之家”的標志中也兼有錫克教/印度教(Aum)和伊斯蘭教的符號(星月)?!罢鏄I之家”的口號也帶有鮮明的上師崇拜色彩:Dhan Dhan Satguru Tera Hi Aasra “真師無處不在,惟有依靠你”。

與此同時,“真業之家”也幾乎不可避免地繼承了卡爾薩錫克教徒和神秘主義之間已有的矛盾。2007年,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在一則廣告中模仿錫克教第十祖師戈賓德·辛格(Gobind Singh),這引發了錫克教卡爾薩的不滿,進而引發兩派信徒的流血沖突,最終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在巨大壓力下選擇道歉。
除了思想傳承,“真業之家”發展最重要的土壤是被社會所忽視的邊緣群體。錫克人中不乏成功的學者、商人、軍人、大農場主。但學者、商人多出自卡特利錫克人,軍人、農場主多為賈特錫克人。低種姓,尤其是原賤民種姓改信的錫克教徒的境遇并不理想。甚至在一些地區,盡管同屬一個宗教,高種姓錫克教徒并不和低種姓錫克教徒各有各的金廟。相反,低種姓錫克教徒依然和低種姓印度教徒保持了密切的社會往來。正是這些被建制宗教生活排除在外的人群構成了“真業之家”的信眾基礎。“真業之家”的原名Dera Sacha Sauda的字面義就是“做真正事情的帳篷”,這么接地氣的名字或許更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它的草根色彩。在哈里亞納等地,“真業之家”為信徒提供了廉潔、高效的免費食物和醫療服務,并在教內消除種姓差別。一個標志就是“真業之家”的信徒都將原本帶有種姓色彩的姓氏改為“因桑”,也就是“人”,包括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本人也采用了“因桑”作為姓氏。
由此,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為何部分“真業之家”信徒對此次審判的激烈反應?;蛟S問題的根源不在于“真業之家”如何“控制”了這些信徒,而在于這些信徒為何“選擇”了“真業之家”。
印度當代政教關系:“世俗主義的黃昏”?
“真業之家”事件另一個引人關注的點在于它暴露出了印度當代政教關系的一角?!罢鏄I之家”是少數公開參與政治的低種姓教派之一。古爾米特·拉姆·拉希姆·辛格曾經是國大黨的支持者,然而在2014年和2015年的地方選舉中,它又逐漸轉向印度人民黨(BJP,以下簡稱“印人黨”)。這背后究竟有多少政治博弈,恐怕是不容易為外人所知了。但是就一般情況而言,擁有一大群忠實擁躉的膜拜團體比較容易成為政黨爭相拉攏的力量。從膜拜團體自身的發展需求來看,如何獲得更多政治、經濟、政策支持也是宗教領袖們經營教團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其實這種微妙的政教關系在印度歷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歷史上印度君王向不同教派、寺廟、宗教學者布施并非全部基于個人信仰,很多的時候是為了穩定政局。笈多王朝供養佛教,莫臥兒王朝曾資助錫克教都有類似考量。同理,一些被后世解讀為宗教迫害的歷史事件在一開始也有中央政權打壓地方政教割據力量有關。
印巴分治之后,由于深受教派主義政治之害——國家分裂、國父遇刺、教派沖突、血流成河,印度共和國確立了一種世俗主義的政治正確。但在今天,放眼望去,尼赫魯時代給印度共和國留下的“世俗主義”政治正確正搖搖欲墜,許多印度民眾已經厭倦了近乎條件反射一般的排斥宗教參與政治的“世俗主義”政治正確。Secular也被調侃為sickular,或者說“病態世俗主義”。這種調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特朗普支持者對美國建制派精英的調侃,不同的是美國建制派精英的影響力遠大于印度中左翼。
如果認為推崇經濟發展、體制改革的這一代印人黨人終將因為制度制約而回歸“世俗主義”,那就可能低估了核心意識形態對一個政黨的意義,也認為割裂了印度的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之間的有機聯系。更重要的是,如果印人黨可以在堅持自己意識形態的同時獲得執政地位,甚至是一黨獨大的地位,又為什么要放棄自己的意識形態呢?在剛過去不久的北方邦選舉之后,印度教納特瑜伽派戈勒克普爾神廟住持瑜伽士阿迪提亞納特出任首席部長,而在此前,戈勒克普爾神廟住持已經三代從政。在政黨組織之外,印度人民黨的母體組織國民志愿服務團(RSS)、世界印度教理事會(VHP)依然在推行其宗教、文化路線,反皈依運動依然時不時刺激著印度國內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宗教界的神經。巴巴·蘭德福(Baba Ramdev)等宗教人士也熱衷于一方面為執政黨搖旗吶喊,另一方面用民族主義為自己的宗教事業凝聚人氣。
相比執政黨,反對黨缺乏擁有廣泛影響力的意識形態?!懊裰鳌保坑《热嗣顸h經過幾十年的歷練,早已對參與議會制選舉熟門熟路,其基層組織的完備程度、社會動員能力、選戰策略已經遠超其他政黨。“包容”?發展主義和印度教民族主義兩者的結合,加上莫迪這樣的政治明星效應已經足夠為印人黨拿下足夠多的選票。在西孟加拉邦、北方邦等地區,“反對社群主義”旗幟下的穆斯林和低種姓票倉幾乎是反對黨用來抵擋印度人民黨旋風的最后防線。但這道防線或許也只是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反對黨的腐敗已經讓許多選民失去信心,國民志愿服務團現在也在建設自己的穆斯林群團組織,形成自己的穆斯林工作方式,印人黨對穆斯林和低種姓的動員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人黨無意,也沒有必要放下自己的意識形態走上國大黨的老路,反而正在嘗試進入一個以宗教吸納世俗,以世俗充實宗教的新循環。印度是否會由此走出一條富有印度教色彩的印度民族發展之路,還是會如反對者認為的將墮入教派主義的深淵,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