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嚴鋒:我的電子閱讀生涯

嚴鋒
2017-08-30 18:12
來源:微信公眾號“嚴鋒老師”
? 翻書黨 >
字號

閱讀的異化

1991年10月的一天,我用一只巨大的草綠色軍用背囊把一臺286電腦從南京背回了上海。那年頭,上海在很多領域非常落后,我跑遍整個上海,沒有一個銷售人員聽說過家用電腦這一說法。我的電腦配置如下:

1M內存,兩個1.2M的軟驅,無硬盤,黑白顯示器,速度是12MHZ。

這種配置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當然是太原始了,可是在當年的復旦南區簡直是件了不得的寶貝,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我甚至還作了個規定:所有想上機動動手腳的人必須先去盥洗室把手洗干凈。

我買電腦的主要動機,是想用電腦來搞作曲實驗和寫作,但是事情接下去就變得失控,嚴肅的動機迅速蛻變為游戲的沖動。復旦研究生宿舍史上第一臺個人電腦也就成為校園普及游戲文化的先鋒。今天的年輕人恐怕很難想象當年我們玩游戲時那種偷吃禁果般的快樂。但是痛苦也是巨大的。最大的痛苦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不要說沒有正版,連盜版都沒有。這種短缺經濟又反過來極大地刺激了我對游戲的渴望。

當時,最主要的渠道是交換。為了換到自己想玩的游戲,我近的地方去過杭州,遠的地方去過廣州,與五花八門的人打過交道。當然更多地還是通過郵寄。有一回,我收到一只包裹,激動地打開,迫不及待塞進軟驅,在DOS下運行主程序,出來菜單。咦,這算哪門子的游戲啊,這是……雜志!

痛苦啊,播種龍種,收獲跳蚤。那就姑且看下去吧。這一看不得了,底下發生的事情只能用峰回路轉來形容,我的人生軌跡也就因此而悄悄地發生改變。這個以軟盤形式傳播的雜志,刊名叫Game Bytes,是史上第一份以電腦游戲為內容的電子雜志,內容包括游戲業內的小道消息、精彩游戲預覽、評測、攻略、截圖,信息豐富,文字生動,讀來令人極為過癮。界面呢,就是DOS時代最樸素的藍底白字,分辨率只有320X240,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Game Bytes不但極大地緩解了我對游戲的渴望,而且更進一步,把我在數碼時代的操作性和身體性的游戲沖動重新轉化為傳統的閱讀行為,以一種數碼的方式!

GameBytes,最早以數碼形式發行的電子雜志之一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鼎鼎大名的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發表了一首名為Agripa的長詩,紀念他死去的父親。這首詩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遲疑地

解開

把這書綁訂的絲結。

一本黑色的書:

AGRIPPA牌相冊

可以添購額外的冊頁

柯達出品

黑色的紙張

猶如被時光焚黑

Agrippa,形式決定內容,形式就是內容!

與Game Bytes相似的是,該詩以3英寸軟盤的載體發行,當詩行卷過電腦屏幕,一個特殊的程序就設定它自行銷毀,不可倒回去閱讀,猶如生命之不可逆。

但是,有好事的電腦高手用解密的手段,把自行解體的詩行重新恢復,并公之于網絡。在數碼世界里,起死回生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

十多年后,AMAZON總裁貝佐斯從這個后現代的詩歌行為藝術中看到了商機,聲稱將推出有閱讀期限的圖書,過期無法閱讀。

1995年,我成為上海電信的首批互聯網用戶之一。我用前Google時代最偉大的搜索引擎Altavista找到了Game Bytes的大本營,把它所有的過刊都載了下來。慢慢地,我不玩游戲了,但是對游戲的熱愛如故,也就是說,我從一個游戲玩家,蛻變為一個游戲雜志愛好者。這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人類行為吧,俗稱異化。

所有在DOS時代曾經浴血奮戰的同志,可以借這份免費和永生的極品雜志,溫故一下自己的記憶:

http://www.dosmuseum.com/doku.php?id=gamebytes:index

新的書香

那個年代,要玩游戲,對軟硬件沒有點知識是不行的。慢慢地我也就被身邊的人稱為“電腦專家”,甚至還獲得一個“復旦大學人文學院電腦中心主任”的頭銜。

1997年,楊福家校長指派我到挪威奧斯陸大學,跟隨何莫铘(Chritoph Harbsmeier)教授學習信息處理技術。何先生學富五車,詼諧豪邁,是挪威皇家學院的院士,李約瑟的好友。李約瑟委托他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語言邏輯分卷,我去的時候,該卷已經完稿,何先生正為來不及校對而發愁。我也就當仁不讓,承擔了部分校對工作。

有一天,何先生拎了一袋軟盤來到我的房間,愁眉苦臉地說,你看,我們大學花了幾千塊錢從中國買了一套全唐詩全文數據庫,可是買來了根本就不能用,你能不能想想辦法。我打開一看,這個數據庫就是用DOS的BACKUP命令打包分卷備份的,用RESTORE命令就行了。何先生興奮得像小孩子一樣歡呼雀躍,從此他也不叫我名字了,直接稱呼“大恩人”。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可以全文檢索的文獻數據庫,震撼于其功能之強大。我是一個唐詩的熱愛者,我曾經在1978年5月1日在南通和平橋新華書店外面徹夜不眠排一個購書的長龍,第二天清晨買到的寥寥幾本書中就有人文版的《唐詩選》。但是,過了20年,面對320X240分辨率,黑白界面,以檢索條目呈現的唐詩,我徹底倒了胃口,完全沒有閱讀的興趣。同樣是極為粗糙的界面,Game Bytes給我帶來的是閱讀的狂喜,而唐詩數據庫給我帶來的是震驚和沮喪,為什么?

但就在同一年,回國以后,我買到一張叫作“中國古代文學寶庫”的光盤,感覺又大不一樣了。這張光盤包含了四大古典名著、三言二拍,以及全唐詩。這個WINDOWS下的全唐詩與何先生那個DOS下的全唐詩比起來,完全是鳥槍換炮,不可同日而語。“中國古代文學寶庫”做得非常漂亮,不僅上升到640X480全彩的分辨率,而且里面的書頁可以選山水畫作背景,上下兩端各有卷軸,文字在中間,你可以選擇讓文字自動地慢慢地向上卷動,仿佛一幅字畫在慢慢地展開,再配上幾十首美妙動人的中國古樂,那意境比市面上買到的書強多了。文字的字體、大小和間距可以根據你自己的窗口平臺任意調節,如果是老花眼的人,可以把里面的字體放大到核桃那般大小。毛主席當年如果有這樣的軟件,恐怕就不用專門為他開一家印刷廠了。我最喜歡選用三號的行草字體,配上《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看《春江花月夜》慢慢地向上升起。遇到任何一個不懂的字,用鼠標點一下,就可以看到權威的解釋,聽到標準的讀音。你見到過這樣的書嗎?這已經不是書了,這是藝術。讀這樣的作品是一種真正的享受。你會感覺到,新的“書香”正在產生。何必一定要死守住已經嚴重破壞生態、大量消耗能源、污染極其嚴重、又貴得太不像話的紙質書呢?

我曾經瞎想過,如果秦始皇的時候就有網絡和電子書,焚書坑儒是更容易呢?還是更困難?這個問題打破了頭也想不清楚。想當年儒生為逃秦火,還要把笨重的竹簡藏在墻壁的夾縫里什么的,又吃力又危險。如果是做成電子書的話可以用一張光盤來輕松搞定,可以放在自己硬盤的一個隱藏目錄里,可以藏在網上的免費信箱里,還可以寄放在公共的FTP站點。可如果那時候大家讀的都是電子書而不是竹簡的話,秦始皇大可以命令他的電腦專家做一個超級病毒,讓所有的電腦統統癱瘓。如果這樣做還不能讓中國文化斷子絕孫的話,他可以干脆命令把電廠關了,讓大家一了百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NuvoMedia公司推出“火箭書”(Rocket Ebook),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專業電子書閱讀器之一。它重0.6公斤,大小與普通平裝書相仿,用戶可以將在網上購買的電子書下載到電腦上,再導入“火箭書”,一共可裝載約4000頁的圖書,售價為200美元。NuvoMedia于2001年被Gemstar公司收購,但是到了2003年,Gemstar即宣告倒閉,中止其電子書閱讀設備以及電子書內容的銷售業務。失敗原因:除了早期閱讀器分辨率較低,閱讀效果較差以外,“火箭書”只能閱讀獨家封閉格式,書源很少。

“火箭書”,世界上最早的專業電子書閱讀器之一

“躺著讀書”

書非躺不能讀也

1999年,我在日本東京大學教書。遠居異國,備感寂寥。何以解憂?對我而言,惟有秋葉原電器街,當時號稱世界電器之都。收入所得,一大部分投在購買各種電子器材上面。有一回看到一只巴掌大小的卡西歐電腦,愛不釋手,當場拿下。這臺型號為PV-100的掌上電腦,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指標極為低下:3寸多大的單色屏幕,120X120的超低分辨率,1MB內存,只能使用固化的內置程序,沒有任何擴展功能。但是它有個無與倫比的優點,那就是可以裝進口袋。而且在反復折騰之下,我居然發現了許多操作手冊上沒有標明的功能。比如說,手冊上根本沒有說明它可以和PC聯機,還可以把PC上的文件拷貝進去,甚至可以閱讀文本文件。也就是說,它可以搖身一變而成一臺隨身手持閱讀器。

它與Game Bytes和“中國古代文學寶庫”相比,有個巨大的進步,那就是可以像傳統的書那樣捧著讀,甚至是躺著讀。著名作家陳村在“榕樹下”開過一個專欄,叫“躺著讀書”。“捧”和“躺”,是千百年來形成的閱讀的本真狀態。據此類推,不能“捧”和不能“躺”的,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人對坐在電腦面前閱讀的反感,也就一目了然了。確實,那是腰酸背痛,頭暈眼花,難以持久的。

那時候,一些早期的網上書屋已經開始出現,比較有名的如“文學城”、“青少年讀書網”、“黃金書屋”等,各種免費資源令人眼花繚亂,對于遠在異國,購買中文書不便的我,更有特殊的意義。當時下載閱讀的一些作品,今天回想起來,印象深刻的,有黃永玉的《大胖子張老悶兒列傳》,妙子的《林斗在1977年》、譚竹的《一生有多長》。我也記得曾經在從東京港區白金臺開往文京區本鄉的紅線地鐵上,掏出PV-100,重溫從網上下載來的王朔的《頑主》。環顧四周,日本的通勤族也大多在埋頭閱讀,不過他們拿的可都是再生紙的口袋書,頓時心中升起一股身懷利器、與狼共舞的豪情壯志。

多年以后,曾經和我一起坐過兩年通勤地鐵的這幫人終于鳥槍換炮了。他們手上開始出現索尼PRS-500電子書,還有……手機。手機小說在日本橫空崛起,大行其道。2007年日本暢銷書排行榜的前10名中,有5名是手機小說,每部銷量都在40萬冊以上。用他們的說法是:手機小說救活了整個日本出版業。目前最熱門的《戀空》,銷量已達200萬部,還將被拍成電影,國內各大出版社正在搶購這部書的版權。對此,我毫不覺得奇怪。

尋找理想的平臺

用PV-100來看書,除了隨處可看、還有可以躺著看以外,就沒有任何優點了。那種粗糙丑陋,不是任何一個熱愛書籍的人所能忍受的。有更好的屏幕,更精美的字體,更舒適便利的操作嗎?有的。早在1993年,蘋果公司就生產了代號為“牛頓”的隨身個人電子助理。今天的PDA上的一切功能,在“牛頓”身上一應俱全。它唯一的缺點,是太大,太貴。還有,就是問世太早。1998年,“牛頓”黯然退世,留下一批狂熱的粉絲,擁戴至今。粉絲們熱愛“牛頓”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可以成為一個相當理想的電子書閱讀器。5英寸的屏幕,320X480的分辨率,超長的待機時間(據說可以達到一個月),足以讓當年的我大流口水。

但是“牛頓”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器,至今我也沒有搞到一個。這時候,電子書的概念已經開始流行了。2000年3月14日,號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本無紙小說的《乘子彈飛行》繞過印刷廠,直接通過網絡渠道發行。這是斯蒂芬·金遭遇車禍以來出版的第一部新作。該書在第一天就以付費下載的形式銷出去40萬份,開創了出版史上空前的一項紀錄,作者也因此狠狠地賺了一筆。

《乘子彈飛行》的巨大成功無疑是在已經被炒得很火的“無紙出版”這個概念上面澆了一勺熱油。當然金也是一個相當特殊的例子,他的名字實在是太有號召力了。貝佐斯說,金哪怕是在香蕉皮上寫書,大家也會搶著來買。

2002年,我在PV-100上寫字的時候,用力過猛,液晶屏幕竟被我戳成冰裂狀,迫使我升級購入一臺國貨精品,聯想天璣XP210。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WINDOWS CE系統的掌上電腦,核心是Intel Xsale PXA250處理器,運行頻率400Mhz,配以64MB RAM以及32MB ROM,3.6英寸320X240分辨率的彩色屏幕,這樣的指標,就是放在今天,也是相當過得去了。XP210全金屬外殼,四角圓潤,輕薄而富有質感,與全塑料的PV-100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我第一次把XP210拿在手上的時候,腦子里想到的是:我們真的崛起了。XP210的使用也是非常便利,熟悉WINDOWS的人完全不用學習,直接就能上手。它可以運行成千上萬的PPC軟件。電子書方面的軟件,就有Halireader,Teamone Reader,Mobi Pocketbook,Isilo,掌上書院等等。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叫ubook的免費閱讀軟件。這是唯一一個在PPC上能真正徹底地更換“皮膚”的程序。其它軟件的所謂“換膚”,只不過是更換顏色而已,而ubook可以把閱讀界面改造成自己喜歡的任何形狀。我想,這個ubook的設計者,除了是個編程高手以外,真的很懂書,很愛書。我最喜歡的,是羊皮封面的“皮膚”,左側是烏木卷軸(是的,就像數碼時代最早打動我的那個“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虛擬卷軸),暗黃的內頁,可以看出紙張的紋理。暗黃的顏色對我很重要,因為在我最熱愛圖書的少年時代,圖書是稀缺之物,當時我們最喜歡讀的書,是那些被禁的、紙張暗黃的“毒草”。

XP210還可以裝上一個叫Comiguru的軟件,用來看漫畫。我曾經一口氣裝上60本1960年代上美版的《三國演義》小人書,可憐我小時候只從同學那里借到過其中的一本缺張少頁、紙質暗黃的《李郭交兵》,多少無奈,多少渴望,多少夢想!從《李郭交兵》,到我看到《三國演義》小人書的其他分冊,這中間跨過了30年,跨過了“文革”,跨過了模擬與數碼的分界。

2003年,我帶著XP210來到波士頓。幾乎每一個周末,朋友都要駕車帶我到郊外去遠足。他們喜歡帶上我,不僅是因為我會做一種極香、極適合野餐的鹵肉,更因為我的XP210可以插上CF口的GPS全球衛星定位儀,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怕迷路。我喜歡秋天新罕布什爾的白山,當朋友去爬山的時候,我挑一棵又大又紅的楓樹,坐在樹下的山石上,掏出與我小時候最熱愛的小人書一般大小的XP210,打開Comicguru,在滿山的紅葉中,把我小時候沒有看完的《三國演義》小人書接著看下去。

漸行漸遠

再往下,事情就有點失控了。我不斷地升級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而升級的時候總是會很執著地想:這個東西看電子書效果怎么樣?為了字體更精細,外形更時尚,我拋棄了心愛的XP210,購入PALM操作系統的ZODIAC。此機堪稱電子尤物,流線型的身材,超薄的厚度,比XP210更有質感的暗黑金屬外殼,屏幕也上升到真彩的320X480,閱讀效果已經接近傳統紙質書。但是很快地,WINDOWS陣營又推出分辨率達到640X480的PDA,我也就在2005年的半年之內相繼購入三大PDA廠商的旗艦產品:東芝E800、惠普4700、戴爾X51V。這完全是條不歸路。到了2006年,我又從網上購買了二手的韓國三星NEXIO S150,一個相當另類的冷僻產品,國內少有人知,內含CDMA手機模塊。我看中的是它的屏幕,竟有5英寸之大,分辨率更高達800X480,絕對是觀看電子書的理想平臺。

S150,怪獸級的韓國另類手機,屏幕有5英寸之巨。我買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看書

屏幕越來越大,分辨率越來越高,界面越來越美觀……但這不是唯一的方向。近年來,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與PDA越來越合二為一,從拍照到GPS到上網,大有包攬一切,一統天下之勢。比如我手頭的LG KU990,三寸屏幕,400X240的分辨率,裝上ANYVIEW 3.0讀書軟件,閱讀效果比當年的PV-100不知要強多少倍。基本上,如果是在上班高峰的時候去擠公交車,東倒西歪,一只手吊住車頂橫桿的同時,突然冒出來閱讀的強烈欲望的話,救急的唯有可以單手操作的KU990。如果能夠有座位了,那么自然就會從另一個口袋中掏出更有感覺的戴爾X51V。到了星巴克呢,那就得有更大尺寸的牛物,比如筆記本電腦,這樣與環境才顯得和諧。

曾經有人預言,電腦時代是圖像時代的新階段,文字和書籍會凋零。結果呢?到了網絡時代,文字鋪天蓋地、變本加厲地回來了。傳統書籍的時代,閱讀是特定空間和時間發生的行為,比如要在書房,要在圖書館,變態一點的只有在衛生間才能看得進書。到了PDA和手機時代,閱讀行為變得無所不在,簡直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我相信自己一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在讀書上投入這么多的時間,但是我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與書店和圖書館漸行漸遠。

書的靈魂

但是這里面有個很大的問題。

我總的閱讀時間遠勝以往,但一次性閱讀的時間卻難以長久。我的閱讀越來越變成零星的、快餐性的、速食性的行為。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在于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電腦,都是使用的液晶屏幕,盡管比更早的CRT顯示器要好,但還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閃爍和眩光,容易引起視疲勞,也就是所謂視屏終端綜合征。那么,有沒有不傷眼睛,真正為長時間閱讀打造的產品呢?

有的,這就是專業的電子書閱讀器。目前,最流行的手持電子書閱讀器越來越多采用“電子墨水”(E Ink),這是E Ink公司上世紀90年代以來開發并日趨成熟的技術。其原理聽上去實在簡單,所謂“墨水”者,就是無數頭發絲直徑的微囊。每個微囊里有帶正電荷的白色微粒和帶負電荷的黑色微粒,懸浮在透明的液體中。當施以正電場的時候,白色微粒游到微囊的頂部,電子紙的表面就呈白色。同時,一個相反的電場把黑色微粒拖到微囊的底部藏起來,不讓我們看見。用同樣的原理,也可以讓黑色微粒顯示,而把白色微粒隱藏。“電子墨水”不同于一般的平板顯示器, 如同普通紙一樣可以反射環境光,無需背光燈照亮象素,沒有任何閃爍,不傷眼睛,閱讀效果與真實的墨水非常相似,而且可以在不再加電的情況下保留住原先顯示的圖片和文字狀態,極大減少能耗。

2006年,天津津科公司推出使用“電子墨水”技術的專業電子書閱讀器翰林V8,其技術指標我早已了然于胸,十分滿意,極為期待。可是一看到實物圖片,頓時大失所望:略嫌臃腫矮胖的個頭,猶如老式電視機那樣厚厚的邊框,更糟糕的是上下左右密密麻麻排滿各種各樣按鈕,讓人望而生畏。這個外形,說得客氣一點,是平庸、繁瑣和小家子氣,缺乏書的感覺,激不起人閱讀的渴望。

我熱切關注國內的專業電子書開發商已經多年,研究過他們的幾乎所有產品。我一直渴望擁有一臺給人真正書的感覺的電子閱讀器,可是我一直遲遲沒有下手,而是固守著一堆只能稱為替代品的大大小小電腦,究其原因,一是覺得技術還不成熟,再就是幾乎所有的外形設計都入不了我的眼。我覺得,幾乎所有的電子閱讀器制作商都不知道“書”這個東西真正是什么。他們以為書就是傳播信息的工具,僅此而已。大錯特錯!他們不明白,書與人類千百年來培養出來的關系非同小可,至少是伴侶和導師,甚至是靈魂和圖騰。在一個廉價的塑料框子上嵌塊劣質、傷眼的顯示屏,給人帶來的,只能是巨大的沮喪、挫折和厭惡感。在下班后的地鐵上,也許能用郵票大的手機屏幕打發一下時間。但是在浴后、在音樂間、在躺椅上、在微風里,我們需要一些更優雅、更美好的東西。懇切希望廠商們明白,在做“書”的時候,在技術已經騰飛的時候,美學、品味和風格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國外的廠商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如2007年底AMAZON爆炸性推出的Kindle,迅速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封面故事,被認為是跨越式的產品,AMAZON老板貝佐斯也躊躇滿志,要在模擬時代最頑固的堡壘——圖書領域——干一場相當于iPod在音樂領域那樣的革命。Kindle功能極為彪悍,使用也非常便利,其最大優勢,在于依靠AMAZON雄厚的圖書資源,絕不會出現其它電子書平臺上缺少內容的尷尬局面。Kindle發布時同期推出90000部圖書,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中的絕大多數作品。Kindle的另一優勢,在于它采用了先進的無線技術,不需要借助互聯網和Wifi即可保永遠在線,無需電腦即可隨時隨地下載圖書。但是,我們這些紙質書和電子書長期的死忠,一看到Kindle的實物照片,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既為電子書失望,又替紙質書慶幸。

Kindle!AMAZON推出的專業電子書的終極產品,功能強大,形狀丑陋,令人不知是愛是恨

貝佐斯不懂書?全世界恐怕沒有人敢這么說。但是他可能太愛書,也太懂書了,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比如說,他的電子書要長得像傳統書,所以成心讓Kindle做出厚厚的書脊的模樣,但這又完全違背了電子時代輕薄便攜的美學標準。這里面有個悖論:數碼時代的電子書,要讓人有傳統書的感覺,但是又不能照搬傳統書的外形。也就是說,要神似,而不能形似。誰掌握此中的真諦,誰才能真正擁有電子書的未來。

就在對Kindle失望的同時,我漫長的等待終于有了回報。2007年底,津科在連續推出外形與V8差不多的V6和V2之后,終于出了一個改頭換面的產品:V3。屏幕還是6英寸,800X600的分辨率,但是邊框變窄變細,按鈕大大減少(與Kindle的發展方向完全相反),采用黑色磨砂面板,風格簡約時尚。雖說功能比起前面的產品大大縮水,可真的讓我眼睛發亮,二話沒說,立刻上淘寶買了一臺。買來的第二天,我就把V3拿到著名作家孫甘露那里去炫耀。甘露當然是傳統圖書最忠實的熱愛者,他手持V3,把玩多時,愛不釋手,眼中流露出極為復雜的感情。

翰林電子書V3,這是到目前為止我最熱愛的產品。我堅信,就電子書而言,外表比內容更重要

這將會成為一個爭論的焦點:電子書是要走簡約化,功能單一化的道路,還是要像Kindle那樣,可以上網瀏覽博客,也可以用屏幕下面的鍵盤輸入關鍵詞檢索,還可以在書中任意寫字批注?這也涉及到貝佐斯津津樂道的下一代書,也就Book 2.0的概念。傳統的書是穩定、單一、封閉的,而Book 2.0則是開放和集體性的,每一本不是作為個體存在,而是相互鏈接,相互指涉,讀者也不是被動的閱讀,而是可以相互作即時的討論,甚至可以在第一時間把意見迅速反饋給作者。再進一步,Book 2.0不再具有穩定的物理形態,它可以像妖怪那樣變來變去,作者可以隨時隨地改變作品的內容,這過程當中讀者可以參與進來,充當某種意義上的作者!不要說這不可能,想一想如火如荼的維基百科吧。

據說Google正在偷偷地把全人類所有的圖書做成一個知識的終極數據庫(http://books.google.com/)。貝佐斯也夢想把以往所有出版過的書都做成Kindle格式來賣錢,這樣可以永無缺貨之虞。人類會到最后只有一本書,它的名字叫Google嗎?人類最后會只有一個書店,它的名字叫AMAZON嗎?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嚴鋒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嚴鋒老師”(微信號:fudanyanfeng)。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周宁县| 宾川县| 黎川县| 耒阳市| 平舆县| 长乐市| 丰原市| 昌平区| 马山县| 彝良县| 浮梁县| 黄平县| 北票市| 遵义市| 凌海市| 罗江县| 丰台区| 壤塘县| 乌兰察布市| 鲁甸县| 博野县| 奉新县| 堆龙德庆县| 文水县| 安溪县| 兴安盟| 香河县| 潼关县| 营口市| 舒兰市| 扎兰屯市| 栖霞市| 绵阳市| 翁源县| 惠水县| 普兰县| 都匀市| 安仁县| 南丹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