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拉“金蟬脫殼”留下亂粥一鍋,泰國政局或風雨再起

近期,泰國前總理英拉以身患耳疾為由,未能出席最高法院有關“典米案”的最后宣判,之后一直保持“失聯(lián)”狀態(tài),在泰國國內(nèi)及國際社會引發(fā)了諸多猜測與爭論。筆者擬就近日來泰國國內(nèi)關于英拉去向的爭論及各方反應進行梳理,并對英拉事件有可能引發(fā)的政局影響進行分析。
據(jù)泰國網(wǎng)早前報道,大米收購項目是英拉2011年當選泰國總理上臺后開始實施的一項惠農(nóng)政策,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農(nóng)民手中的大米,但這一政策后來被批評導致糧食過度囤積和國家財政巨額虧空,也最終演變成了英拉政府的致命傷。
英拉去向仍然是“謎”
8月25日,本應出席最高法院聽取“典米案”最后宣判的泰國前總理英拉,以“耳水失衡”為由玩了一招漂亮的“金蟬脫殼”,進而“人間蒸發(fā)”。泰國最高法院火眼金睛,識破英拉,當即出具逮捕令,要求警方緝捕英拉歸案,并將案件最終宣判推遲至9月27日。
4天過去了,英拉像是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一般,毫無音訊。看得出來,她很沉得住氣,沒有為外界覓其芳蹤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打開她的Facebook主頁,最后更新時間依然停留在“逃案”前一天。那是一封勸告粉絲們不要去最高法院加油鼓勁的信函,言辭懇切。但是,現(xiàn)在讀來,感覺話中有話,似乎對于次日之“逃”已有所暗示。
對于英拉的去向,目前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英拉早在8月23日便在政府高層的幫助下,從象島離開泰國,進入柬埔寨境內(nèi),并經(jīng)由新加坡飛往迪拜,與兄長他信會合。而且,迪拜不是英拉的目的地,她最終是希望進入英國,尋求政治庇護。但是,柬埔寨首相洪森否認英拉入境,而泰國駐阿聯(lián)酋大使也否認英拉使用泰國護照進入迪拜。英拉究竟藏身何處?坊間眾說紛紜,仍然莫衷一是。
軍政府成為眾矢之的
盡管英拉離境的消息沒有得到證實,但是媒體與民眾的反應卻令軍政府如坐針氈。此前,泰國安全部門對英拉采取24小時嚴密監(jiān)控,“連上廁所都會跟著”,但這次英拉竟然從眼皮底下溜掉,確實難以置信。而且自8月23日英拉做完佛事后回到賓館,至8月25日上午未能出庭這段時間,至少有36個小時英拉不在安全部門的監(jiān)控之下,不禁令人疑竇叢生。所以,不少泰國媒體和民眾從邏輯上分析,都認為安全部門難逃干系,有“華容放曹”之嫌。同時也有人認為,英拉離開泰國是與軍政府高層之間達成的秘密協(xié)議。泰國捍衛(wèi)憲法組織協(xié)會秘書長西素萬·占亞于8月28日赴國家預防懲治腐敗委員會辦公室呈遞信函,起訴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威上將以及警察總監(jiān)乍格拉提作為泰國安全力量的最高指揮層,竟然為英拉出逃而不出席審訊大開綠燈。
很快,泰國國家維和委發(fā)言人云泰上校駁斥了這一說法。他表示,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告誡民眾切勿捕風捉影,空穴來風,以訛傳訛,如此只會使得泰國社會重新陷入之前的怪圈。在媒體的追問下,各位大佬最近就英拉“逃案”事件也頻頻發(fā)聲。因“玩忽職守”而被起訴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巴威上將表示,英拉“逃案”是出乎意料之事,而安全部門已盡職盡責,自己不懼被控。巴威還請求媒體以后不要再問及此事,他也不會回應。
而巴育總理在會見媒體時,則一改往日強硬作風,顯得十分委屈。他表示自己對于英拉如何出逃毫無所知,而安全部門也確已盡力。他向媒體解釋,由于泰國與鄰國邊境線既漫長又復雜,所以對于前總理英拉來說,謀劃一條合適的線路出逃并非難事。他同時還請求媒體不要用他擔任陸軍司令時與總理英拉的親密合影來“搞事”。
泰國政黨政治蒙陰影
“出逃”盡管還未得到最終證實,但從近幾日英拉選擇保持緘默來看,她再在泰國露面的可能性非常小。此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恰逢泰國面臨新舊交替的節(jié)點,九世王葬禮后新王將正式加冕,執(zhí)政三年的軍政府也需要通過大選來踐行其“還政于民”的諾言。所以,英拉這一走,對于泰國政局內(nèi)的諸方力量都會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甚至攪動整個政局。
就為泰黨而言,其當務之急是調(diào)整策略,推選新黨魁,以彌補英拉出走后的民眾“信仰真空”。三年來,英拉一直以女英雄形象示人,堅持通過法律途徑證明自身清白,而支持者們也是一路追隨,不離不棄。按照此前預計,如果英拉此次到庭聽宣,即便最終被判入獄服刑,對于為泰黨參與大選也將是有利局面。因為那樣將更加激發(fā)支持者們對他信家族的忠誠,成為為泰黨再次崛起的一面旗幟。然而,英拉的不辭而別,多少都是令人失望的,“掉粉”在所難免。
英拉此次“出逃”如被證實,刑罰將會加重。泰國主管法律的副總理威沙努說,為以儆效尤,出逃者絕對不會被法律輕判。而且,依照泰國現(xiàn)行憲法,最高法院可以在英拉缺席的情況下宣判。所以,英拉想要東山再起,其難度近乎登天。英拉這一走,紅衫軍陣營勢必出現(xiàn)“信仰真空”,為泰黨如何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盡快調(diào)整步伐,重振旗鼓,考驗著他們的政治智慧。
目前,有關前衛(wèi)生部長坤仁素拉樂即將出任黨魁的消息不絕于耳。她從政經(jīng)歷豐富,在紅衫軍中民意基礎較為牢固,或許是最合適的人選。多位為泰黨元老通過媒體表示,為泰黨不會因為英拉的出走而陷入絕境,他們有足夠的信心能夠調(diào)整步伐,繼續(xù)將支持者們聚集在該黨的大旗之下,畢竟他們代表的還是廣大貧苦農(nóng)民的根本利益。
而執(zhí)政的軍政府或許正在面臨兩大危機。第一,信任危機。如果傳言最終被證實,軍政府確實與英拉之“逃”有關系,那么就必須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很有可能是安全部門的某位主要負責人。不然,軍政府就會失去民眾的信任,在媒體和民眾每天的狂轟亂炸下,軍政府形象必然受損,進而直接影響接下來可能舉行的大選。第二,倘若他信家族勢力經(jīng)過此役,分崩離析,那么原先因反他信家族而聚集在一起的各方勢力,在失去共同敵人后,本來被掩藏的互相之間的利益矛盾便會浮現(xiàn)。之前陸軍醫(yī)院爆炸案便有傳言說是因為軍方內(nèi)部勢力之間互斗而致,可見軍政府內(nèi)部也是派系林立。尤其是大選步伐越來越近之時,各派勢力對于未來利益分配的訴求也會表現(xiàn)得越發(fā)急迫,向來強勢的巴育總理的如想繼續(xù)執(zhí)掌大權,恐怕還需先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xiàn)的內(nèi)部紛爭。
而對于民主黨及其他政黨而言,此次事件可視作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泰黨的影響力大為削弱,會有不少原先的英拉支持者投入其他政黨的陣營,在未來的政治角力中,民主黨等黨派勝算自然提高。但另一方面,民選總理英拉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令其他政黨不免也會感傷“兔死狐悲”。
從長遠來看,此次英拉“典米案”可能會為泰國未來的政黨政治帶來一個極其消極的效應。那就是,今后的民選政府在制定各項重大政策時,將會以英拉為前鑒,寧可“惰政”、“懶政”,也絕不以身犯險,避免最終淪為階下之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