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受虐兒童口吻求助獲打賞,作者被追問錢款去向后“失聯”
5個月過去了,家住陜西渭南的鵬鵬(化名)仍在康復中。
這些天,媽媽柴小媛獨自守在鵬鵬身旁,如果沒有志愿者的幫助,她或許很難挺到現在,“爺爺奶奶不來了,前夫也失蹤了。”
在大家都為鵬鵬鼓與呼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個月前,一個叫“煙兒”的志愿者通過“美篇”以鵬鵬的口吻發布了一篇名為《呼喚鵬鵬》的文章,幾天前,這篇文章的閱讀量達到了127萬,贊賞的人數達7198人。


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目前,煙兒已將該文章刪除,截至目前,到底有多少人打賞,也已無從得知。柴小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7198人贊賞,起碼有十幾萬吧。
對于種種質疑,煙兒選擇了逃避,她將柴小媛還有很多志愿者的微信拉黑,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
一位志愿者媽媽向紅星新聞記者慨嘆,“只有她微信,現在又拉黑了我們。網絡上,刪了就刪了,聯系不到了。”
意想不到
寫孩子遭遇獲得7198人贊賞
發文者將贊賞所得都捐了出去
通過查閱,紅星新聞記者發現,@渤海一角 正是煙兒的實名認證微博,其認證信息顯示為“視頻自媒體”。

多名志愿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煙兒曾頻繁地出現在多個志愿者群中。
在一個月前,煙兒用注冊名為“渤海一角”的“美篇”賬號發布了一篇名為《呼喚鵬鵬》的文章。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篇文章用鵬鵬的口吻描述了孩子遭遇。文章鏈接被志愿者瘋狂轉發,希望能喚起人們對虐童事件的關注。數日前,該文閱讀量即突破127萬,更重要的是,該文獲得7198人的贊賞。
8月19日,有志愿者將那篇文章發給了鵬鵬母親柴小媛,當時已經有七千多人打賞。她思忖再三,決定向煙兒要回打賞的錢,用于鵬鵬的治療及生活。不料,卻遭到對方拒絕。很快,相關文章也找不到了。

隨后,志愿者們開始討論這筆贊賞的歸屬問題,大多數人傾向性地認為,該用于對鵬鵬的救助。然而,煙兒的觀點卻引爆了幾個微信群——她拒絕透露贊賞金額,也不公布明細,“我是一個單親媽媽,我一個人養活我的孩子。其實,這篇文章打賞這么多錢,我也很意外。”
讓志愿者們有些不悅的是,“煙兒說,(準備)把這筆錢用在其他孩子身上,所以就陸陸續續捐出去了。已經基本上捐完了。已經沒有錢給鵬鵬了。為什么不能捐給其他孩子?”

曾為煙兒文章打賞的志愿者萍萍(化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時在微信群內看到了這篇文章。看著孩子可憐,沒想什么,就打賞了50元。”
她說,目前,煙兒已經將自己拉黑,“美篇”的那篇文章也已經找不見了。“(她)利用了我們的愛心。”
萍萍強調,這個錢肯定是給鵬鵬的,當得知被煙兒自己支配,她很氣憤,“但啥也做不了。都是網上的,只有她微信,而她也已把我拉黑了。”
“這篇文章和普通文章不一樣,利用鵬鵬的照片和故事寫的文章獲取收益,應當征得鵬鵬家人的同意,否則構成了侵犯肖像權。”另一名志愿者有些憤憤難平。
律師說法
其行為構成民法上的不當得利
可通過民事途徑主張返還
多個微信群內的喧囂仍未停止,但是煙兒確實選擇了逃避。紅星新聞記者試圖添加其微信時,系統顯示“此用戶不存在”。

同時,截至目前,其實名認證微博亦尚未回答記者疑問。多個曾與煙兒互為微信好友的志愿者也表示,已被拉黑。
29日下午,鵬鵬案原告代理律師鄧學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般的文章打賞,是基于互聯網共享經濟模式下,讀者對作者支付稿酬或對作者進行嘉獎的一種方式,只要讀者自愿打賞,不存在違法問題。但涉案文章無文學性可言,讀者更多是基于對鵬鵬的同情、基于捐贈的目的而打賞,涉案文章作者也完全是在利用讀者對鵬鵬的同情而開通打賞。
鄧學平認為,涉案文章作者發布關于鵬鵬的文章并接受打賞的行為,實質上屬于通過互聯網公開募捐。《慈善法》第31條規定,開展募捐活動,應當尊重和維護募捐對象的合法權益,保障募捐對象的知情權,不得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募捐對象實施捐贈。
同時,《慈善法》第101條規定,開展募捐活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募捐活動;對違法募集的財產,責令退還捐贈人;難以退還的,由民政部門予以收繳,轉給其他慈善組織用于慈善目的;對有關組織或者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的。
而涉案文章作者是自然人,根據《慈善法》,她并不具備公開募捐的資格。
“從民法的角度,涉案文章的作者使用鵬鵬的真實遭遇、照片,獲得的打賞理當歸鵬鵬及其法定代理人生母所有,用于鵬鵬的治療或者生活。”鄧學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鵬鵬生母索要打賞被拒絕,進而被拉黑,這不代表這筆錢就可以被作者占有。生母可以通過民事途徑主張返還。也可以向民政部門舉報,要求將款項原路退還給打賞的人。
不過,鄧學平表示,煙兒的行為構成民法上的不當得利和行政法上的違法,但不構成刑事上的詐騙犯罪。
文章發布平臺:相關數據已移交警方
8月29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煙兒發布文章的平臺“美篇”。該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針對該事件)我們已經報警。如果受害人有需要,我們愿意積極配合調查,相關數據已經移交給警方”。
(原標題:寫受虐兒童遭遇獲七千人打賞,這錢歸誰?志愿者怒懟作者:你沒權支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