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切條、搬運……短視頻如何避免侵權?

2022-04-21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號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短視頻應運而生。短視頻是指時長較短的視聽畫面,一般從幾秒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它短小精悍、內容多元,創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既契合當代公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又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風潮。

近幾年,短視頻行業用戶和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75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9.34億,占網民整體的90.5%。短視頻行業迅速成為我國數字版權及網絡文創產業新的增長點。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短視頻產業在提供優質文創內容、滿足公眾精神需求的同時,也迅速與電子商務、廣告營銷、付費知識等產業融合,不斷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短視頻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引發了新的矛盾和沖突。短視頻用戶將影視劇、綜藝節目、體育賽事等畫面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等行為頻發,引發了一系列侵權問題和糾紛,也制約了短視頻行業的長遠發展。

北京市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文創產業發達,是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的多發地區。北京互聯網法院作為集中管轄北京市轄區內涉網著作權糾紛的法院,受理北京市轄區內的涉短視頻著作權案件。

近四年短視頻著作權案件增幅明顯

自2018年9月9日至2022年2月28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107982件,占北京市法院受理著作權糾紛案件的90%以上。其中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案件2812件,占北京互聯網法院全部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的約2.6%。同期,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結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案件2026件,以判決方式結案233件,以調解或撤訴方式結案1793件。案件呈現以下特點:

涉短視頻案件數量逐年增加,增幅明顯。2019年至2021年收案量分別為540件、729件、1284件。特別是2021年以來,長短視頻之爭日漸激烈,相關案件數也有較大增長。此外,據統計,僅12426版權監測中心監測的涉短視頻侵權通知發送量已有上千萬,說明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基數總量較大,相關糾紛具有進入訴訟的潛在可能性,從而導致涉短視頻著作權案件數量進一步增長。

涉訴主體范圍廣泛,以長短視頻平臺為主。從起訴主體看,原始權利人起訴的有682件,包括網絡文章作者、短視頻博主、短視頻拍攝主體等;從被訴主體看,起訴短視頻平臺的有899件,起訴網絡用戶(包括短視頻平臺用戶及公眾號運營主體等其他網絡用戶)的有1449件,以短視頻平臺和平臺用戶為共同被告起訴的有83件,起訴其他網絡主體的有381件。總體看,起訴主體和被訴主體的一方或雙方為長短視頻平臺的案件為1680件,占比59.4%。

被訴侵權形式復雜多樣,切條、搬運類侵權居多。案件中,被訴侵權行為仍以復制型侵權為主,共2633件,包括切條長視頻、搬運短視頻、添加背景音樂等。同時,新類型創作和傳播行為引發的訴訟也不斷涌現,如剪輯長視頻畫面配以文字內容制作解說類短視頻,模仿他人短視頻拍攝主題、內容及方式制作相似短視頻等。

案件類型化程度較高,爭議焦點同質化明顯。一般而言,短視頻用戶的切條、搬運行為不是偶發行為而是系列行為,容易形成批量案件,各案在訴訟主體、案件事實及爭議焦點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短視頻著作權案件呈現上述特點的原因,與短視頻產業的發展情況、短視頻作品的創作與傳播特性等因素密切關聯。首先,短視頻產業迅速發展,與其他產業相互競爭并融合。其次,直接侵權主體分散且隱蔽,權利人傾向于起訴短視頻平臺。再有,短視頻制作者著作權保護意識不足,導致短視頻侵權行為頻發。

涉短視頻著作權案件審理的裁判思路

面對短視頻這一新類型客體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北京互聯網法院提供了一些審判思路,用來界定平臺與用戶的責任、短視頻侵權嚴重程度以及賠償金額等。

明晰短視頻的獨創性及客體屬性,鼓勵優質內容的創作和傳播。對符合獨創性要求的短視頻,認定其構成視聽作品。

確認短視頻作品的著作權歸屬,維護短視頻創作者的權利和利益。在司法實踐中,短視頻上的署名信息可以作為認定制作者的初步證據,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推定短視頻發表賬號的用戶為制作者;但是,短視頻作品上的浮水印并不當然具有著作權署名的效力。比如,北京互聯網法院在某短視頻案中,對短視頻上可能出現的各類水印信息的性質進行了分析和認定,“@黑臉V”的水印指向的是短視頻的創作者,“@抖音”的水印指向的是短視頻的傳播者,而用戶ID號由于是平臺隨機分配而非用戶自行選擇的名稱信息,不具有署名的效力,因而更宜認定為權利管理信息。

法院在司法實踐中準確界定短視頻侵權行為,引導短視頻創作者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實際審判中,法院對未經許可使用他人作品拍攝短視頻、未經許可以截取方式使用長視頻的部分表達、以及未經許可將長視頻的核心內容剪輯制作成短視頻,能夠實質替代長視頻內容的,均認定為構成侵權。

法院會合理確定短視頻平臺的注意義務及民事責任,推動短視頻產業規范健康發展。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根據短視頻平臺參與內容創作和傳播的程度、短視頻平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等因素,綜合判定短視頻平臺的性質及應當承擔的責任。

準確認定損害賠償數額,有效彌補權利人損害。涉短視頻著作權侵權形式復雜多樣,導致權利人所受損害程度也呈現明顯差異。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要注重考量侵權人的主觀惡意、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數量、侵權短視頻的應用場景等因素,綜合確定損害賠償數額,以有效彌補權利人遭受的損害。例如,在一短視頻案中,被告分別使用原告的動畫長片《三國演義》的30秒、5秒、4秒片段制作3段短視頻廣告,用以宣傳其三國題材的網絡游戲。雖然被告使用的總時長不足一分鐘,但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考量被告的使用目的等因素確定賠償數額為25000元,高于一般切條類短視頻的賠償標準。

四點建議助推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治理

涉短視頻的著作權侵權行為高發,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影響短視頻行業的長遠發展,應當成為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治理重點。為此,北京互聯網法院提出四點建議:

樹立規則、參與治理,發揮司法引領作用。首先,短視頻是新興行業,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具有新穎性和復雜性,審理規則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應當注意規則的樹立,為妥善化解糾紛、規范短視頻行業發展提供指引,也為相關法律規則的修訂和完善提供依據。其次,應當加強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協同治理。建立針對短視頻領域的“行政—司法—行業”協同機制,共建良性的知識產權保護生態。充分利用北京市長短視頻公司、大型互聯網公司聚集的優勢,倡導平臺共治共建,建立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強化短視頻平臺責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短視頻平臺應當加強監管,加強對平臺用戶的監管,對于持續、反復侵權的用戶,應當采取限權、封號等措施,有效避免重復侵權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應當成為連接作品權利人與使用人的紐帶,有效整合音樂、圖片、視頻等資源,構建先授權、后使用、再付費的著作權授權分發體系,有效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

發揮集體管理組織作用,推動構建著作權多元許可市場。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著作權流轉過程中扮演連結雙方、促成交易的角色,對于構建著作權授權交易市場具有重要作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與短視頻平臺、MCN機構廣泛開展合作,以向短視頻平臺事先集中授權代替向短視頻創作者事后分散維權。并充分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技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進而增加作品利用效能和權利人收益。

引導短視頻創作者提高權利意識,減少侵權行為發生。法院、行政主管部門、教育機構等有關單位均可以依托短視頻平臺,向短視頻創作者進行普法教育,普及著作權保護知識。

2021年北京互聯網法院

涉短視頻著作權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獨創性帶貨短視頻

【基本案情】

原告楊某訴稱,其為無臂殘障人士,系甲平臺網紅、帶貨主播,其在甲平臺上已經發布數百個原創短視頻。原告認為,被告覃某作為乙平臺的注冊用戶,未經原告允許,在被告A公司運營的乙平臺上,擅自修改并發布原告發布于甲平臺上的短視頻并用于商業目的,侵犯了原告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A公司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封禁涉案賬號;判令被告覃某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和合理開支2萬元。被告A公司辯稱,其作為平臺,已經封禁了涉案賬號,涉案內容由用戶上傳,平臺已經履行了通知刪除義務。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覃某賠償原告楊某經濟損失8萬元及合理支出律師費1萬元、公證費4540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隨著直播帶貨行業的迅猛發展,帶貨視頻的可版權性越來越引發行業和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實踐中,帶貨視頻種類繁多、表達內容多元、拍攝方式多樣,有的視頻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因其創作特點兼具文化價值。本案明確了帶貨視頻作為作品保護的認定標準,將具備腳本設計、場景選取、運鏡剪輯等制作過程,具有個性化表達的內容認定為作品。與此同時,本案結合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特點,秉持鼓勵短視頻創作和促進公眾多元化表達的價值取向,對帶貨視頻在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創新予以保護。

案例二:平臺擅自上傳熱門歌曲供用戶錄制短視頻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經授權取得某網絡熱門歌曲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B公司運營的短視頻平臺未經原告授權,擅自將該歌曲上傳至平臺曲庫,用戶通過該平臺錄制短視頻時可任意使用、翻唱該歌曲。最終,該短視頻平臺上有37.7萬個作品使用了該歌曲,多名用戶翻唱該歌曲并錄制、上傳了短視頻,這些短視頻可被播放、點贊、評論、分享、下載,具有拍同款、付費推廣等功能,又約有19.5萬個作品使用了上述用戶上傳的短視頻。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對該歌曲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具有主觀惡意,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損失,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刪除全部侵權短視頻,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7.5萬元。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確認被告已刪除所有侵權短視頻,變更訴訟請求為賠償經濟損失。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000元。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當前,一些短視頻平臺為了吸引用戶,在明知使用音樂需要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仍故意忽視授權問題,抱著“用了再說”的心態,將一些熱門歌曲上傳到平臺曲庫,供用戶制作短視頻時配樂使用,導致一首歌曲動輒被侵權幾十萬甚至更多的結果。本案就是短視頻平臺音樂侵權亂象的典型代表。最終,法院判決短視頻平臺不僅要對其未經授權擅自上傳熱門歌曲的直接侵權行為負責,還要對平臺用戶使用該歌曲錄制并上傳短視頻導致歌曲傳播范圍擴大的后果負責,表明了在新的傳播方式下保護音樂版權、促進短視頻新業態健康發展的司法態度。

案例三:商業模式影響過錯認定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系涉案動畫短片《阿貍夢之島·我的云》《阿貍·媽媽》《阿貍·信燕》(以下簡稱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上述動畫短片時長短,畫面制作精良,配樂優美,且具有一定知名度。被告B公司是某手機APP(以下簡稱涉案軟件)的開發、運營主體。原告取證發現,涉案軟件中存在來源于涉案作品的配音素材,以及超過上萬個基于前述配音素材形成的配音視頻。網絡用戶可通過向平臺充值兌換禮物的方式向基于配音素材形成的配音視頻進行打賞。據此,原告以信息網絡傳播權被侵犯為由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6.2萬元。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及合理支出250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當網絡服務提供者有意利用其商業模式謀取不正當利益時,應將其對侵權行為的預見能力作為認定其具有過錯的重要因素。本案旨在促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經營之初就選擇健康、正當的商業模式,降低侵權風險。本案入選2020年中國泛娛樂十大最具研究價值案例。

案例四:使用英文電子書內容制作短視頻供用戶配音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享有《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 E-BOOKS 電子書2B》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被告B公司未經許可將其復制加工并分類編輯后,拆分成 31個文件,上傳至被告所屬運營的 APP“少兒趣配音”上,其用戶可以使用該些內容進行配音并制作短視頻,由被告審核后上傳到涉案APP上供不特定用戶觀看,視頻內容包括用戶朗讀涉案電子書內容的語音及涉案電子書中的圖文。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其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5萬元、合理支出 1 萬元。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萬元及合理支出1萬元。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明確了未經權利人許可,以創新使用方式為名使用他人作品的獨創性表達不構成合理使用的裁判規則。本案在在充分考慮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及表達方式不斷創新的基礎上,肯定了利用已有作品形成的新的作品應獲得著作權法保護,但在使用他人已有作品時未改變其主要的獨創性表達內容的情況下,其使用行為則缺乏正當性、必要性、適當性,不構成合理使用。

案例五:以動漫玩具形象制作短視頻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范圍內對“奧特曼”系列影視作品及其人物形象享有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權,被告B公司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其購買的動漫玩具拍攝、制作包含有“奧特曼”系列人物形象的短視頻,并將其上傳至自有公眾號,供公眾觀看或下載。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其對“奧特曼”系列影視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所享有的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攝制權,故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行為并償賠經濟損失。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2萬元及公證費2500元。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

本案明確了在未取得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使用自有動漫玩具形象為主要元素制作短視頻不構成合理使用的裁判規則。擁有動漫玩具的所有權并不意味著享有其形象的著作權,被告以原告享有著作權的動漫形象玩具為主要元素制作短視頻并通過運營的微信公眾號傳播吸引用戶流量,達到提升自有品牌形象的目的,不能滿足合理使用的法定要件,不構成合理使用。

案例六:以銷售為目的傳播卡通形象玩具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是知名原創卡通形象“豬小屁”的著作權人,享有發行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在內的著作權,發現被告B公司在某短視頻App上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豬小屁”卡通形象制作并傳播相關短視頻,以吸引“豬小屁”粉絲關注,達到銷售動漫玩具的目的。原告認為被告涉案行為侵害了其發行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立即刪除涉案侵權視頻,并停止銷售涉案侵權產品;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萬元及維權合理費用600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本案明確了以銷售為目的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卡通形象玩具拍成短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的行為構成侵權的裁判規制。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銷售者為宣傳商品會采取拍攝短視頻的方式展示商品的外形、功能、價格等信息,以達到交易的目的,但該種行為往往會再現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形象,在未取得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構成侵權。

案例七:MCN機構推廣的短視頻未經許可使用背景音樂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是國內音樂版權授權與音樂版權定制服務公司,2019年3月19日,經日本Lullatone.Inc.唱片公司合法授權取得音樂《Walking On the Sidewalk》獨家錄音制作者權以及維權權利。被告B公司與C公司是國內知名短視頻制作品牌“papitube”的經營管理者,即MCN機構。2019年1月8日,原告發現二被告未經許可擅自使用涉案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制作名為“20180804期2018最強國產手機大測評”的商業廣告推廣短視頻,并將該視頻上傳至某自媒體賬號傳播。原告認為二被告已侵害涉案音樂錄音制作者的復制權、發行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

【裁判結果】

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000元及合理開支3000元。

一審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本案被媒體譽為MCN網絡短視頻第一案。該案明確了未經許可使用他人音樂錄制品作為短視頻背景音樂侵犯他人錄音制作者權的裁判規則。當前各種各樣的短視頻平臺方興未艾,這其中催生出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多種視頻平臺,該案有利于在新業態發展之初幫助公眾樹立起版權保護意識。

案例八:使用他人動畫片片段用于游戲宣傳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是涉案動畫片的著作權人。被告B公司在抖音APP上發布了宣傳相關游戲的3段短視頻,分別使用了涉案動畫片中30秒、5秒、4秒片段,后被告刪除了上述短視頻。原告主張被告的行為侵害其署名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且被告將涉案動畫片片段用于商業宣傳,涉案動畫片播放量高、評價高,故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5萬元及合理開支3800元。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5000元和合理開支3800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未經許可使用他人動畫片片段用于游戲宣傳,即使使用的片段時長不長,仍然構成著作權侵權。商家對其開發運營的游戲進行宣傳,發布宣傳短視頻,目的是在短時間內突出游戲制作精良,迅速吸引用戶眼球,但是未經許可利用他人作品謀取利益,構成侵權行為。

案例九:使用他人文字作品作為字幕錄制短視頻

 

【基本案情】

原告A公司經授權獲得文字作品《曾紅極一時的藍潔瑛暴斃家中無人知,一生寫盡生命無常、世態炎涼》(簡稱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及維權權利,2018年11月3日涉案作品發表于某平臺。被告B公司是另一平臺賬戶“美眉說娛樂”(簡稱涉案賬戶)的持有人。2018年11月9日,涉案賬戶未經原告授權發布名為《曾紅極一時的藍潔瑛暴斃家中無人知,一生寫盡生命無常、世態炎涼》的短視頻,時長1分11秒。經比對,涉案短視頻字幕與涉案作品的329字基本一致。

原告認為被告未經授權,通過網絡向公眾傳播涉案短視頻,侵害了涉案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0 000元。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元,公證費1720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通過本案審理,法院明確指出未經授權且無其他合法理由,傳播短視頻中使用他人文字作品作為字幕構成著作權侵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審理進一步提升了短視頻制作者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使其明確認識到在短視頻中依法使用他人作品的重要性。同時,該案對于促進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提高社會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具有一定的意義。

案例十:剪輯長視頻主要內容

 

【基本案情】

涉案影視劇名稱為《奶奶再愛我一次》。原告系該劇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專有使用權人。被告系某視頻APP的注冊用戶,昵稱為“80后挖劇君”。被告通過“80后挖劇君”賬號傳播涉案影視劇的122段片段,多數為10分鐘以內的短視頻,但是上述視頻已經包含了涉案影視劇的主要劇情及內容。原告主張,被告的行為侵犯其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9萬元、合理支出1萬元。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合理開支共計37000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典型意義】

如無免責事由,未經許可將長視頻剪輯成短視頻使用或傳播,是一種典型的侵權行為。本案明確了將他人電影、電視劇作品剪輯成多段短視頻使用且涵蓋主要內容的,可按照侵害該電影、電視劇作品的標準確定賠償數額。通過本案的審理,有利于制止短視頻制作與傳播中常見的“切條”行為。

本文轉自公眾號北京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研究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汕尾市| 迭部县| 兴和县| 博野县| 墨江| 禹州市| 长寿区| 八宿县| 九江县| 章丘市| 洛宁县| 芜湖县| 蕲春县| 邹平县| 丹江口市| 巴南区| 茂名市| 郸城县| 天峨县| 隆回县| 汶上县| 社会| 安康市| 修文县| 桐柏县| 岱山县| 砚山县| 乐昌市| 建瓯市| 榆社县| 拉孜县| 潜江市| 华安县| 治多县| 遂宁市| 建瓯市| 拉孜县| 高邮市| 台北市|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