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衛·奇普菲爾德新作:圣馬可廣場上的“辦公大樓”
澎湃新聞獲悉,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將于本周末開幕。除了展覽,人們還將在威尼斯看到英國建筑師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的新作:位于圣馬可廣場的舊行政官邸大樓。這是該建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向公眾開放。巧合的是,奇普菲爾德也是2012年威尼斯雙年展的策展人。舊行政官邸大樓的修復旨在進入威尼斯城不斷演化和更新的“永恒交響曲”,通過翻新與整合,以及對于公共性與社會性的強調,為圣馬可廣場的遺產增添一層當代的深度。

舊行政官邸大樓占據圣馬可廣場的整個北側 ? Richard Davies
歷史學家西格弗里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認為,最美麗的城市核心總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在威尼斯,圣馬可廣場花了500年時間對開放空間和周圍建筑進行不斷的改造,才成為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人類尺度的慶祝場所。柯布西耶在試圖把握這個公共空間的本質時,使用了“視覺聲學”(visual acoustics)一詞。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大衛·奇普菲爾德米蘭建筑事務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Milan)對于舊行政官邸大樓(Procuratie Vecchie)的修復旨在進入威尼斯城不斷演化和更新的“永恒交響曲”,為圣馬可廣場的遺產增添一層當代的深度。

舊行政官邸大樓的外立面背后,? Alessandra Chemollo
舊行政官邸大樓以圣馬可的行政長官命名——這是在聲望上僅次于總督的官員——是圍繞圣馬可廣場的三座建筑之一。它位于圣馬可大教堂的前方,廣場的北側;南側是新行政官邸大樓(Procuratie Nuove,1583—1640),西側是拿破侖館(Napoleonic Wing,又名“最新的行政官邸大樓”,1807—14)。舊行政官邸大樓的建造要追溯至16世紀上葉,由建筑師毛羅·科杜西(Mauro Codussi)、巴爾托洛梅奧·邦(Bartolomeo Bon)以及雅各布·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基于更早的一處破損結構建造而成,使其在概念上成為了替代與分層的典范。拱門與涼廊的古典語言在舊行政官邸大樓中得到了典型的表達,日后也將影響另兩座大樓的設計。

新的屋頂平臺能夠讓人從不同角度來欣賞圣馬可廣場 ? Alberto Parise
大衛·奇普菲爾德事務所的此次干預沒有觸及外立面,只涉及了10多萬平方英尺的建筑內部,但是它與周圍的公共性保持了社會與視覺上的連續性。這個看似“內向”的項目實際上不僅充分調用了大樓的內部空間,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也開發了建筑與環境相連的外向潛能。如今,無論是在舊行政官邸大樓內部,還是在其開放的屋頂上,旁觀者將可以從各種全新的角度來欣賞圣馬可廣場,為這一威尼斯的核心注入新的活力。
修復后的舊行政官邸大樓將向城市敞開大門:四層被改造成一個用于展覽和活動的新空間,以及一個與人類安全網基金會(Human Safety Net)相連的禮堂,該基金會是建筑的主要功能所在,其使命是支持弱勢群體,由意大利忠利保險公司(Assicurazioni Generali)創建,正是這家公司委托了對建筑進行物理與社會層面的改建。建筑的二層和三層將容納多間辦公室,在這座游客和博物館云集的城市中,成為一座特別的辦公大樓。“在很多情況下,辦公大樓的設想會很無聊,但是我們不應該忽視在威尼斯市中心創作辦公空間的重要意義,比起開放更多旅游機會,這可能是一個更重要的象征。”大衛·奇普菲爾德提到。

四層的禮堂 ? Alberto Parise
面對舊行政官邸大樓的內向和外向特征,以及大樓數個世紀以來所經歷的改造的復雜性,大衛·奇普菲爾德米蘭事務所采取了一系列干預措施,而非天才建筑師全盤否定的姿態,項目經過了兩年的設計和三年的建設。整個過程都是在與當地工匠密切合作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們提供了文化和技術知識,在建設階段,他們的技能和能力被證明相當重要,如果沒有他們,將會導致非常不同的結果。正如奇普菲爾德所指出的,“這就是從事修復項目真正迷人的地方——工匠的參與,密切的參與,所有建筑工地都應該這樣。”
根據大衛·奇普菲爾德米蘭事務所副總監Cristiano Billia的介紹,建筑師“在保護和整合之間保持了微妙的平衡”,其中包括“顯露”與“翻新”。例如,他們在三樓發現了壁畫的痕跡,在二樓發現了古老的威尼斯水磨石地板,在四樓發現了不同時期的磚墻圖案的并列,這些都是“顯露”。而在原來的元素已損壞而無法保存的地方,則需要進行整合以更換。

拱廊 ? Alessandra Chemollo
四樓地板的修復突出了建筑的歷史痕跡與分層,使建筑面向嶄新的社會生活,長長的拱廊連接著不同的房間,并被結構墻序列所隔斷。除了這一水平面上的連接,垂直的動線經過重新組織,在中庭內構成寬闊和開放的階梯,在不影響建筑主空間的同時,呈現了當代干預和現存歷史層次之間的對話。

從模型中可以看到建筑師對于垂直動線的設計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此次的修繕和改造著眼于古老、傳統的當地建筑技術,并在地板、墻壁和天花板上使用了手工工藝。建筑師使用了帕通灰泥(pastellone)與水磨石(terrazzo)、馬萊漆(marmorino)與石灰(scialbatura),同時也使用了現代混凝土墻磚(cocciopesto)與意大利磚(cotto),從而在不強行強調傳承的前提下,以建立整體的方式構造新空間,并在威尼斯具有代表性的地點修復建筑與空間數百年來的存在感與完整性。

大衛·奇普菲爾德
大衛·奇普菲爾德的設計以輕盈簡約著稱,在博物館設計和改造方面尤其專長。其代表作包括德國柏林的新博物館改造項目, 曾獲2012年密斯凡德羅獎( Mies van der Rohe Award)。“我覺得現在的建筑陷于某一種危機當中,”奇普菲爾德幾年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們缺少社會目標。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作為投資品的建筑物。我們蓋了很多樓,但是我們建造的是大型投資項目。”另一方面,他認為,“沒有什么比建造一個好看的樓梯間、好看的空間更有意思的了;但是它們必須要帶來一些別的東西。對于建筑的材料和社會意義,我都有責任去關注。一個好建筑不只是一個好地方,它關乎你將如何生活,關乎建筑將如何幫助你更好地生活。
(本文根據architecturalrecord.com相關報道等編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