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紀委機關報刊文:甘當“最小角色”,辦好“最小事情”
廖俊波生前事跡中有一個情景,他在拿口鎮當鎮長時,年幼的女兒天真地問他:“你是不是拿口鎮‘最大的人’了?”廖俊波認真地回答:“不,爸爸是鎮里‘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在他心里,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一個“樵夫”。

在很多人眼里,廖俊波有魄力,辦實事,“又不太像官”。他不但用“最小的”角色為自己定位,而且常常辦的都是些“最小的事”:和群眾一起清運垃圾,讓一個破爛臟亂的古村落舊貌換新顏,成為干凈文明的鄉村旅游景點;發現一個村的飲用水有些渾濁,馬上與住建部門負責人研究解決這個問題,兩個月后村里建起了過濾凈水池;挨家挨戶走訪貧困家庭,啟動小額扶貧貸款,全縣貧困人口減少3萬多人,脫貧率69.1%……
他做過的很多事,似乎都不是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卻通過抓這一件件小事,把黨的富民政策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撲下身子、苦干實干,給群眾生活帶來了大變化。
這么看來,小事真的不小。像張思德燒木炭、時傳祥掏大糞那樣,我們共產黨人從來就特別注重從小事做起,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焦裕祿、孔繁森、谷文昌、牛玉儒都是這樣的楷模。不同時代,為人民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群眾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可能有所變化,但無論昨天、今天,還是明天,有一點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就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這已經成為共產黨人骨子里的基因。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我們身邊涌現的先進典型越來越多。由此,也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到底該怎樣向他們學習?聽報告、講體會,是一種學習;像他們那樣,到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更為重要、更難能可貴。
群眾看黨員、看干部,關鍵不是看你說得怎樣,而是看你做得怎樣,“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黨員干部還是要下高樓、出深院,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生產一線去,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長此以往,定會有大變化。
(原題為《甘當“最小角色” 辦好“最小事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