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享單車時代,這些被遺忘的交通安全“騎行手語”你會嗎?
【讀者來信】
武漢晚報記者編輯:
你們好,我是一名教師,也是晚報的忠實讀者,一直想跟你們探討一下共享單車手語的事,希望能為共享單車的有序管理起點作用。
我們這一代是打小騎著自行車長大的,記得那時騎車都講規矩,整個街面上自行車雖多,但幾乎沒有什么自行車亂象,拐彎變道時,我們都要打出手勢示意一下。
如今共享單車騎滿全城,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非常綠色環保,但在人們的眼里,騎單車并不是很安全的事,我覺得這還是騎行人自己缺乏規范騎車、安全騎行的意識。我每天都會騎20分鐘左右的共享單車,都堅持使用單車手語,左拐前伸出左手,右拐前伸出右手,過路口按人行紅綠燈來。我覺得我的手語經常感動著身后的駕車人、騎電動車者或是行人,他們看到我的手語,都是主動停車或讓行,行人也很配合。
這樣的騎行是快樂的,安全的。我希望江城街頭共享單車騎行者都能用起手語,讓文明騎行變成江城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
祝武漢晚報越辦越好,祝共享單車能良性有序發展下去。
青山讀者 彭女士

【記者調查】
司機最怕自行車突然轉向
接到彭女士來信后,武漢晚報記者在三鎮街頭進行了隨機采訪,以了解機動車駕駛員、自行車騎行者對安全騎行的看法。不少機動車駕駛員表示,最怕騎行者毫無征兆地變道轉向。
市民小王是個新手司機。在解放大道和香港路交會處,小王告訴記者,他最怕在路上開著車,前方突然冒出騎行者,讓他手足無措。另外,在十字路口穿行的自行車,沒有任何征兆突然變向,非常危險,讓他心驚膽戰,“如果騎行者在變道轉向前先做手勢,的確是安全得多。”
多數年輕人沒聽說過“自行車手語”
在發展大道與新華路交會路口,記者采訪了28歲的市民朱先生,他住漢口火車站附近,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朱先生坦言,他在騎行中,有時也會違反交通法規,會在車輛較少的路口闖紅燈,偶爾會逆行、急停急轉等。對于自行車騎行手勢,朱先生表示:“真沒聽說過,也沒意識到。”
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10余名年輕的騎行者,提及自行車騎行手勢,近八成表示沒有聽說過。
騎行愛好者堅持使用“手語”
記者與來信的彭女士取得聯系。她是個騎行愛好者,曾經10多年騎車上下班,后來因為自行車頻繁被盜,改為步行。現在,共享單車又滿足了她對自行車的需求,“小橙車、小黃車,騎車成了一種時尚。”彭女士說,她跟朋友們聚會時,共享單車成了熱點話題,不可避免地,有朋友吐槽在江城騎行的各種亂象,擔憂騎行安全。
而彭女士認為,“這都不是事”。她在騎行中,一直堅持使用騎行手勢。彭女士說,這是對其他駕車人、電動車騎行者和行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她每次打手勢,別人都很配合,會主動停車或減速讓行,她也會為對方豎起大拇指。
市民呼吁找回被遺忘的“手語”
“騎行手勢是父親教我的。”彭女士介紹,上世紀80年代她上初中,每天騎自行車上下學。父親教她騎車時,教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騎行手勢。
那個時候,大街小巷里都是騎車的人,每個人都會在騎行時打手勢,示意他人要拐彎、減速、停車。后來,隨著公交和私家車的發展,自行車式微,騎行手勢也逐漸消失在三鎮街頭。如今,共享單車風靡,卻鮮有騎車人再打出騎行手勢,“騎行手勢仿佛被遺忘了。”彭女士擔心,騎行秩序混亂,會導致共享單車的衰落,所以她呼吁,希望能找回被遺忘的“手語”。
武漢大學社會學家尚重生教授表示:上世紀70年代他上大學時,買自行車要到交管部門上牌照,同時會發放一本騎行安全常識的小冊子,里面有詳細的騎車規范,自行車騎行手勢人盡皆知。
尚教授說,如今交通參與主體多元化,共享單車的興起,讓騎行者面臨著更復雜的交通狀況。騎車首先要安全,安全才能文明,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教育需要維系,“騎行手勢的推廣很有必要。”尚教授倡議,共享單車公司有義務組織學習、宣傳安全騎行常識,可以通過網絡、APP推送、宣傳標語、宣傳冊等多渠道推廣。
【各方回應】
學習安全騎行常識很有必要
共享單車企業積極回應
摩拜武漢公司相關負責人吳昊介紹,目前,摩拜已在武漢投放了20萬輛單車,每日超過100萬人次騎行摩拜。摩拜也一直堅持宣傳安全騎行、文明騎行,“騎行手勢的確有必要。”吳昊表示,這個是安全、文明騎行中重要的一面,摩拜武漢公司會嘗試積極宣傳倡導此事。
廣大市民都來看看“自行車手語”
記者從交管部門獲悉,我國現行交通法規對于自行車騎行手勢沒有具體細則,但《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轉彎前應當減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交管部門也呼吁廣大騎行者,能夠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騎行、文明騎行。
【時評】
遵守規范才能“無縫連接”
共享單車的大規模出現,必然會與現有的交通體系產生互動。雙方要形成“無縫連接”,很難說能夠自發完成,而是需要一套統一的規范。
重提“單車手語”的初衷,也正在于此。“單車手語”不僅僅是一個示意手勢,背后是一整套騎車的安全規范。對規范的掌握和遵守,既是出于對騎行者自身安全的考慮,也是整體交通秩序得以維持的保障。
與多年前那個“自行車王國”相比,如今街道上的機動車更多、車速更快、人流更密集。從這個角度上說,對這一規范的推廣,其意義甚至更加重大。除了騎行者之外,包括機動車駕駛員甚至行人在內的公共交通參與者,對此也都該有必要的了解。就此而言,“單車手語”的推廣,本質上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問題。規則越是深入人心,整個過程才會越平穩流暢。在此呼吁的同時,我們也期待相關職能部門、共享單車運營方等諸多方面,都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原標題《自行車“騎行手語”你會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