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級通緝令背后都蘭盜墓之痛:九層妖塔旁摸金校尉盜吐蕃古墓

8月9日,一個名叫劉三勛的河南禹州籍男子向禹州市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九天前的7月31日,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劉三勛名列其中。
辦案民警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介紹,劉三勛是“技術型人才”,他對盜墓很感興趣,私底下鉆研過不少關于盜墓的知識,加上自己挖過不少墓,在“圈子里”小有名氣。
據公安部通報,2013年8月,劉三勛伙同祁武等十余名犯罪嫌疑人在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血渭一號大墓東側古墓葬實施盜掘。
目前,盜墓團伙大部分嫌疑人已被判刑,而主犯之一劉三勛等4名嫌犯在盜墓之后消失無蹤,甚至還有兩名嫌犯不知其名。
8月15日,都蘭縣公安局辦案民警告訴澎湃新聞,劉三勛近日已被押解回都蘭,兩名不知名嫌犯也被確定。
一千多年前,這里曾矗立著吐谷渾王國的繁華都城,后來吐谷渾滅國。如今,都蘭戈壁里聚集著中國最大的吐番墓葬群,埋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其中規模最大的古墓葬——血渭一號大墓(也稱熱水一號大墓)被專家稱為吐蕃古墓中最驚人的發現。因其特別的建造方式,當地民間稱為“九層妖塔”。然而,“摸金校尉”(盜墓者別稱)頻繁潛入,電影和小說里的盜墓場景,屢屢在這里上演。
劉三勛參與的盜墓案只是其中的一起。
本地人請來外地盜墓者,一晚上就挖出了文物
青海省海西州中院的判決書顯示,劉三勛涉嫌參與的這起盜墓案,涉及一個成員多達12人的盜墓團伙。
團伙成員有來自河南的包歐非等6名盜墓賊,以及在都蘭開賓館的生意人和本地人。
據第一被告人包歐非供述,2013年8月的一天,在都蘭縣開興都賓館的祁武讓他找幾個人去都蘭縣熱水鄉挖古墓,之后,趙小衛開著一輛白色越野車,一車6人,從河南開到了都蘭縣,入住興都賓館。
包歐非記得,同行的一名老鄉帶著一個帆布包著的探桿。見面后,祁武叫來了幾個本地人,一起商量盜墓之事。雙方商量的結果是:事成后四六分成,“我們六,他們四。”
都蘭本地人參與的有錢曉東、尼智達巴、才讓東主等人。錢曉東供述稱,2013年8月14日,他聽祁武說來了一幫外地老鄉,是專門盜墓的,“相互介紹后,有個外地人說前兩天去熱水看了一個古墓,今晚去挖。”
當天,包歐非、趙小衛等人在都蘭縣集貿市場買了兩把鐵鍬,一根洋鎬、一根10米長的繩子和汽油桶。晚上10時許,祁武開著車,拉著4個外地人到了熱水鄉的一個山里面,一起到了一個洞前。
“有兩個藏族小伙和我到山上放風,剩下的人就開始挖洞。”包歐非供述稱,當天晚上就挖出了文物,幾個外地人進入墓宅內,“從底下一樣一樣遞東西。”
判決書認定,當晚由才仁東主、尼智達巴等4名本地人現場放哨,包歐非等人對古墓實施盜挖,從都蘭縣熱水鄉血渭一號大墓東側約700米處的古墓中盜挖出漆盤、瓷尊、銅斗、漆盒等文物十余件。
次日凌晨5時許,祁武又開車前往盜墓地點將部分盜墓人員及盜挖文物帶回都蘭縣城,其余人員騎摩托車返回。所盜文物藏匿于興都賓館祁武的辦公室內。
判決書顯示,他們盜竊的文物包括:文物漆盤一件、瓷尊一件、銅斗一件、漆盒一件、黑漆匣三件、鹿角一對、木盤一件、銅釜三件、銅構件六根、銅勺一件、彩繪木匣三件、彩繪木構件一件。
2013年9月11日,青海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包歐非等人盜掘的墓葬屬于唐代中型古墓葬,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熱水墓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墓中盜出的有二級文物二件、三級文物二件、一般文物十一件。
“摸金校尉”:私下鉆研盜墓知識,圈內小有名氣
在盜得文物之后,該盜墓團伙開始聯系銷贓。
判決書顯示,2013年8月16日,錢曉東聯系好買家劉某,當天,劉某與司機駕車從西寧去了都蘭。晚上8點多,在興都賓館二樓的KTV內,交易順利完成。
包歐非供述稱,當時他和祁武、錢曉東、趙小衛及幾個本地人在房間內進行了交易,價錢是祁武、錢曉東和買家商量的,最后,劉某以65000元的價格將東西買了,“我們和祁武等人就將錢分了。”
買家劉某的司機吳某證實,劉某進入賓館,約半小時后,一個瘦高的男子將一個小紙箱放入車后備箱,“到西寧劉某辦公室后,他將紙箱全部打開,我看見有一個綠色的瓶子,劉某說是都蘭地區的唐三彩,很值錢,另外還有一個鼎,是銅制的,以及一個鍋、勺子、木頭等物品。”
在交易的當天,都蘭縣公安局接到了匿名舉報。
舉報稱,一幫河南籍人和本地人一起在都蘭縣熱水古墓一號大墓附近挖掘古墓,并有可能在都蘭縣進行交易。
公安局派員出警,經對現場勘查和走訪調查,當日決定立案偵查。此后一周內,包歐非等8人相繼歸案。
在海西州中院2014年12月作出的一審判決書顯示,宣判時,該盜墓團伙仍有4名犯罪嫌疑人在逃,除劉三勛及另一劉姓人員,另外兩人“姓名不詳”,分別以國某、洪某指代。
法院認為,在共同盜掘古墓葬的犯罪中,被告人包歐非、趙小衛、祁武、錢曉東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被告人才讓東主、尼智達巴等人起次要作用,是從犯。
最終,8名被告人被判犯盜掘古墓葬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2年至緩刑不等的刑罰。
澎湃新聞從都蘭縣警方獲悉,早在2013年9月18日,都蘭縣警方已對劉三勛作出刑事拘留決定并進行網上追逃。
2017年7月31日,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劉三勛等10名涉嫌重大文物犯罪的在逃人員。8月9日,劉三勛迫于公安機關全力通緝的強大壓力,向河南禹州市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都蘭縣公安局民警向澎湃新聞透露,劉三勛現已被移交至都蘭縣公安局,警方將進一步調查取證。此外,警方還確定了另外兩名在逃嫌犯。
“劉三勛是團伙里面的技術型人才。”8月15日,都蘭縣公安局民警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辦案民警介紹說,劉三勛對盜墓很感興趣,私底下鉆研過不少關于盜墓的知識,加上自己挖過不少墓,在“圈子里”小有名氣。
學到的盜墓知識以及盜墓的經驗積累,使劉三勛擺脫了以前 “盲挖”的局限,這次他便是被團伙其他成員“請”來的。
在電影和小說中,專業的盜墓者常被稱為“摸金校尉”。公開資料顯示,三國時期,曹操為彌補軍餉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為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都蘭之痛:“東方金字塔”曾頻遭盜掘
被盜墓葬位于血渭一號大墓東側約700米。盜墓團伙留下了一個直徑約2.5米的盜洞。
都蘭縣公安局民警介紹說,近年來,公安機關采取了諸如加強墓葬區的巡邏、完善墓葬區的監控覆蓋、安裝地震波報警感應器等一系列措施,來防止盜墓賊對這一大規模墓葬區的破壞。
“2012年到2015年,這里都有大的盜墓案發生,隨后這些年,情況好轉了不少。”辦案民警說。
劉三勛等人所盜掘的古墓很可能不是第一次被盜。該盜墓團伙的一名望風者交待:“河南籍人挖墓的時候,我見墓已經被挖過了。”
澎湃新聞搜索發現,劉三勛團伙盜墓的3個月前,幾乎在同一位置發生了另一起盜墓案。該案同樣由海西州中院判決,10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十年或七年的有期徒刑。
法院查明,2013年5月11日,土旦加措等10人預謀盜掘古墓,并于5月14日20時許,乘車來到血渭一號大墓東側約700米處中型古墓葬實施盜掘。
三天后,都蘭縣公安局接到熱水群眾舉報,立案偵查。2013年5月19日,在前往盜墓的路上,10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攔截。
因為警方的及時抓捕,10名盜墓者沒有盜出任何文物,但留下了一個橢圓形、直徑約1米、深11.2米的盜洞。
青海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根據3個月后在同一石框范圍內發現的被盜文物,進一步印證了該墓葬為唐代古墓葬,而盜掘行為破壞了該古墓葬的完整性,改變了墓葬內文物的原有保存環境,不利于墓葬內文物的繼續保存。
公開報道顯示,都蘭古墓群是中國最大的吐蕃墓葬群,被考古界譽為唐蕃古道上的“東方金字塔”,199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古墓對于研究吐谷渾的歷史、文化和風俗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都蘭縣熱水鄉是古墓最為集中的地方,分布著大大小小200多座古墓,最大的一座便是血渭一號大墓。然而,這些極具研究價值的古墓葬,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來,因利益驅使,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
2013年8月14日,中新社一篇題為《唐蕃古道千年“東方金字塔”讓人驚嘆讓人憂》的新聞報道,表達了對都蘭古墓群被盜挖的憂思。
報道稱,都蘭縣境內古墓數量大約在2000座,幾乎一半以上的墓葬都被盜過,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最猖獗的時候,盜墓者竟然開著挖掘機肆意亂挖。“熱水鄉分布的200多座古墓無一幸免,結構風格在中國考古發掘中絕無僅有的熱水一號大墓也未能逃脫被破壞的噩運。”
但就在上述報道發出的當天,來自河南的劉三勛等人和當地的盜墓團伙成員,已經集結,當晚便在血渭一號大墓東側700米處,盜挖文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