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安徽廣東星夜兼程馳援上海,“核酸人”的十二時辰這樣度過
一張張紙打印、粘貼成條幅,歡迎來自安徽和廣東的支援隊伍。本文圖片 上海市經信委供圖
玉蘭盛放,萬物復蘇,上海卻在此刻按下了“暫停鍵”。
可總有那么一群人,他們白衣執甲,逆行而上,包裹在嚴密的防護服內,夜以繼日堅守在封閉的實驗室中,與樣本、儀器、數據打交道。一份份標本、一串串數據、一張張報告單的背后,是檢驗人員的辛勞,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幕后英雄”。還有一群從遠方奔赴的“親人”,星夜兼程馳援,加入“守滬者聯盟”。
凌晨兩點,堅守在生物安全柜邊、手執移液器的他們,就像手執武器的戰士。
這群人的十二時辰這樣度過——
0點,位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的荻碩貝肯檢驗所依然燈火通明,這里將迎來安徽和廣東的支援隊伍。實驗室里,檢測工作緊張而有序地開展。實驗室外,保障組的小伙伴們早已掛好了條幅。特殊時期,來不及制作,他們用一張張紙打印,粘貼成條幅,等待著遠方“親人”的到來。保障組給援滬的團隊們準備了干凈整潔的臨時休息室和充足的能量補給,確保他們能及時緩解疲憊。實驗室早已把實驗SOP準備好,以便能快速指導支援隊,迅速投入工作。
來自安徽和廣東的核酸檢測支援隊伍星夜兼程馳援上海。
2點,“啊!已經凌晨兩點了,你累嗎?”“還好,想想今天的任務,很快就能結束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這是發生在實驗室的真實對話。凌晨兩點的他們,必須要保證前一天所有到達實驗室的樣本全部加樣完畢。堅守在生物安全柜邊,手執移液器的他們,就像手執武器的戰士。或許此刻,他們心里有對孩子的牽掛,對老人的惦念,對家中物資是否充足的掛懷,但此刻的他們,有更重要的身份——守“滬”一線的檢驗人員。
支援隊和實驗室的同志們迅速融合到一起,分配到三個實驗室。
4點,援滬的小伙伴們已經陸續抵達了,安徽的小伙伴先發進駐,馬上要加入到核酸大篩查工作,廣東的小伙伴也已經抵達。
此時,實驗室里前一天的檢測任務也接近尾聲,實驗室內部進行掃尾工作,包括清潔打掃及消殺,并且準備當天物料。信息組和報告組負責結果處理和傳輸,他們不接觸樣本,不參與實驗,負責結果從實驗室到受檢者的最后一公里。這個組由兩位高管擔綱,約10名小伙伴組成。
盡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在最短的時間內,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6點,接樣組的小伙伴們已經陸續就位了,前一天的疲憊似乎還沒有完全消除,新的一天又精神抖擻地出發了。他們熟練地穿上防護服,又化身成了“大白”,新一輪核酸篩查已經啟動。
小伙伴們互相在背后寫上名字,轉過身來,看到的是他們的笑臉,有幾分疲憊,卻依然堅毅。很快,各地的標本就要抵達,他們負責將標本收攏,進行數目的核對、登記,并為每一管標本做好標記,確保樣本管的統一。根據今日的樣本量統籌,傳送到各檢測實驗室。他們是這個團隊里接觸樣本的第一線,將一管管標本進行認真核對、清點。
8點,實驗室迎來遠道而來的“客人”——來自安徽的核酸檢測支援隊,援滬團隊里一些小伙伴是第一次來上海,誰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方式。經過了人員分工與工作分配的溝通,安徽支援隊和實驗室的同志們迅速融合到一起,分配到三個實驗室,各自的小組負責人進行溝通協調。
10點,進入實驗室后,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地技術指導,詳細介紹自動分杯機哪種管子對應哪種程序,哪些孔位添加陰陽性質控,提取試劑種類與提取儀使用細則,擴增試劑準備與不同廠家試劑協同驗證細則,樣本上機細則以及結果判讀及復核要求等。盡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素未謀面,但此時此刻,在最短的時間內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讓機器運轉起來,讓實驗流通起來。
保障組為大家采買到了特色小吃——青團。
中午12點多,早上的任務終于告一段落,保障組早已經將大家的午餐準備好。在城市近乎停擺、物資緊張的時期,保障組還是為大家采買到了特色小吃——青團。午飯是大家的重要能量補給,但緊張的時間、繁重的任務讓大家加快了用餐速度,各組人員輪流午飯,火速進入實驗室。
14點,上海氣溫驟升。方艙實驗室跟普通實驗室有一定的差異,其內部的溫度控制等問題更為困難。再加上包裹嚴密的防護服,汗水,已經是這個春天最常見的分泌物。浸滿汗水的雙手,皮膚都已經皺縮,防護面屏已被層層水霧打濕,但這些都阻擋不了他們工作的如常進行,只為能按時完成任務,加快一點出具結果,讓市民放心,讓相關部門加速研判。
18點,一批批的醫療垃圾運出實驗室。
16點,支援隊二隊進入實驗室,實驗室人員同樣進行實驗儀器操作及流程銜接培訓。無需客套與寒暄,大家已經心意共通,此刻的他們就是“戰友”,在共同鑄就病毒的嚴密防線。
18點,一批批醫療垃圾運出實驗室,保障組的小伙伴們都已經習慣了每天清運、處理大批量的醫療垃圾,工作很辛苦,但也是榮耀。
20點,實驗室早班人員下班,晚班人員交接工作。安徽、廣東支援隊的小伙伴和實驗室的小伙伴們已經非常熟絡。
22點,“咕咕咕”“咕咕咕”,在安靜到只有打掉加樣槍頭的“噠噠”聲和機器運轉的“嗡嗡”聲的實驗室,這個聲音顯得格外清晰,小伙伴們肚子餓了。實驗室外,已經放好了保障組準備的夜宵。
零點將至,新的一天又要開始了,實驗室依然燈火通明。從疫情進入高峰期以來,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日夜是這樣挑燈夜戰,從天亮奮戰到天黑,再從天黑奮戰到天亮。
浸滿汗水的雙手,皮膚都已經皺縮。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荻碩貝肯是專注于免疫系統臨床特檢技術開發與服務的企業,本輪疫情以來擔起第三方檢驗機構的責任,為保障抗疫工作順利進行,迅速召集公司員工趕回公司閉環管理,并緊急征調深圳子公司的員工組成“援滬抗疫先鋒隊”,現自有PCR檢測專業人員已超過90人。隨著安徽、廣東兩地援滬志愿者90人定向支援力量的到來,三地隊伍迅速融合、高效配合,進一步增強了檢測能力。短短幾天內,荻碩貝肯產能由1萬管/天擴大到6萬管/天,方艙實驗室迅速完成調試投入使用。
方艙實驗室跟普通實驗室有一定的差異,其內部的溫度控制更為困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