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朗普就種族暴力事件再發聲,稱責在“雙方”引輿論普遍批評
據《紐約時報》8月1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15日的記者會上關于近日發生的種族主義沖突事件的言論,再次遭到輿論批評。
8月12日,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移除一尊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軍隊將領羅伯特·李的雕像,此舉引發該州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游行示威,并與左翼抗議者發生街頭沖突。一名白人種族主義者駕車沖入人群,導致1死19傷的慘劇。
在事件發生當天,特朗普表示:“多方都表現出令人震驚的仇恨、偏執和暴力?!庇捎谖疵鞔_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等極端右翼群體,特朗普連日受到多國政要和美國國內民主、共和兩黨和媒體輿論的壓力。
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發表聲明,明確譴責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和新納粹分子。
特朗普稱雙方均存在暴力行為
《紐約時報》報道稱,15日在被記者問及為何花了2天時間才發出第二份聲明時,特朗普稱,自己需要時間搞清事實真相?!昂秃芏嗾筒煌蚁M_保自己說出的話是正確的,而不是快速發表聲明?!碧乩势者€稱,自己12日的聲明“很好”“極好”,他比大多數記者都認真了解了事實真相。特朗普說,新納粹主義、三K黨當然是應當譴責的,但抗議雙方都有“好人”,很多人只是為了抗議移除李將軍的雕像,這些人并不是新納粹;而反對集會的人中也有人使用暴力,也有“麻煩制造者”。
“在曼哈頓的特朗普大廈,總統與記者展開唇槍舌劍”,美國《紐約時報》15日如此評價。《赫芬郵報》列舉出了9條特朗普“令人震驚的言論”。報道稱,當記者問特朗普為何在譴責極右勢力時如此遲緩時,特朗普反問“那極左勢力呢?”他稱,事件中“其中一方是很糟糕,但另一方也很暴力。沒有人愿意說明這一點,但我現在要明確說出來?!痹u論稱,特朗普的言論是典型的反論主義,本質上推翻了他14日點名批評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聲明,回到12日聲明的基調:“夏洛茨維爾沖突中雙方均存在暴力行為”。
美國各界批評特朗普言論
據英國《衛報》8月16日報道,對于特朗普的言論,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和小布什父子也罕見地發聲了聯合聲明譴責了特朗普的“種族偏見”,盡管在布什父子的聯合聲明中沒有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但指責了共和黨近日在夏洛茨維爾市事件中助長極右翼氣焰的行為。
“美國必須始終反對種族偏見,反猶太主義思想以及一切形式的仇恨,”布什父子在聲明中提到。
布什父子的做法也得到了美國國會共和黨領導人的支持。美國共和黨大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13日稱,反夏洛茨維爾暴力事件集團正計劃在萊克星頓組織一次集會,“他們釋放的信息是仇恨和偏見在肯塔基州是不受歡迎的,在美國的任何地方都不應該受到歡迎。”
此前,美國會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13日在社交平臺推特稱,“白人至上主義令人厭惡”,對此“不應該有道德上的模棱兩可”。
但是,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前主席邁克爾·斯蒂爾認為,布什、麥康奈爾和瑞安的聲明力度還遠遠不夠。
“這是問題所在,每個人都在說我們要把這件事說出來……但你必須直中要害。我支持這些譴責聲明,但是它們應該直接點出……‘不,總統先生,這是不正確的’?!彼沟贍柗Q。
來自美國軍界的五位高級官員也對種族主義和極端主義表達了譴責。軍隊不容忍這些,“這是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我們自1775年開始堅守的一切,”美軍中將馬克·米勒(Mark Milley)16日在推特上說。
13日,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事件發表推文,并引述反對種族隔離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沒有人生來就仇恨他人,無論是因為對方的膚色、背景,還是所信仰的宗教。人們的仇恨是學來的。如果人們可以學習仇恨,那么,他們也可以被教導去愛,因為愛更自然反映人心。”推特公司確認稱,這是有史以來點贊數最高的一條推文。
多國政要發聲反對種族主義
除了美國政界的言論,英國首相特雷莎及其英國主要政黨也對特朗普言行提出了批評,不過英國并沒有取消特朗普對英國的國事訪問,盡管坊間借此事件之機再次呼吁取消特朗普訪英。
“我認為,所有有責任感的人,無論我們在哪里聽到有關極右翼思想的言論,都必須譴責?!碧乩咨f。
德國司法部長馬斯(Heiko Maas)16日發推特稱,“特朗普對夏洛茨維爾事件的低調反應令人厭惡……這是反猶太主義,這是種族主義,沒有什么問題的嚴重性可以與之相比?!?/p>
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也對夏洛茨維爾事件表現出的“新納粹”和“白人至上主義”的思想表達了厭惡。
特朗普的支持者、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尚未對特朗普言論作出回應。但是內塔尼亞胡此前曾譴責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在夏洛茨維爾市的游行。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16日在記者會上呼吁,所有人都應該抵制歧視,但不評價國家領導人的言論。
《環球時報》此前報道稱,“夏洛茨維爾市事件是‘孤立事件’。除了美國社會中種族之間的長期隔閡,當下的種族矛盾凸顯還有一些新背景。它們是:美國從國力的巔峰時期開始下滑,全球化沖擊了中下層白人的部分利益,從而形成了美國社會焦慮的新源頭。當美國社會沒有足夠能力化解這些焦慮時,它們就會轉化到內部問題上,而種族沖突最適合與它嫁接,所以今天美國的種族問題來頭大,后勁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