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擬向盧旺達遣送數萬名非法移民,英國嚴打人口走私措施惹爭議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4月14日表示,英國將向東非國家盧旺達遣送數萬名向英國尋求庇護的非法移民,以打擊人口走私網絡,阻止非法移民跨越英吉利海峽流動。
英國:更加苛刻的新移民政策
據英國《衛報》14日報道,在當天于肯特郡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約翰遜表示,根據英國新制定的移民政策,數萬名在英國尋求庇護的非法移民將被送往4500多英里(7245公里)外的盧旺達,并宣稱這是英國政府“打擊非法移民行動的一部分”。
針對此次遣返行動,英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從4月15日開始讓英國海軍負責英吉利海峽的行動,并且建立一個新的接待所來關押試圖進入英國的非法移民。
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Priti Patel)13日訪問了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簽署了兩國的“經濟發展伙伴關系”。據悉,英國政府與盧旺達的協議首付款為1.2億英鎊。盧旺達官員也表示,他們已經簽署了這項計劃,以幫助英國解決難民危機,同時接受英國的投資以開展盧旺達2050年國家發展計劃。
據路透社15日報道,盧旺達政府發言人馬科洛稱,來自英國的非法移民將被暫時安置在基加利的青年旅社或酒店,他們的庇護申請將受到進一步審查,“一旦他們的申請得到批準,會有人協助他們融入當地社區”。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14日報道,英國內閣辦公廳大臣西蒙·哈特稱此次遣返計劃主要針對單身年輕男子,“這主要是針對男性經濟移民,對于婦女和兒童則不同。”
對于這項“盧旺達計劃”,約翰遜近日就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辯護。在談及支付給盧旺達政府的1.2億英鎊的首付款時,他表示英國現在的移民庇護系統每年耗資達到15億英鎊,目前安置難民的麗茲酒店(Ritz)每天花費的成本是500萬英鎊,并且在不斷增加。此外,他還稱,英國皇家海軍將從14日起接管英吉利海峽邊境部隊的“作戰指揮權”,以確保沒有任何偷渡船只抵達英國。
盧旺達是“庇護所”還是“集中營”?
盧旺達的人口主要居住在農村地區,1994年4月至7月,盧旺達圖西和胡圖兩大部族發生大規模暴力沖突,共有50萬至100萬人慘遭殺害。正是這一糟糕的人權記錄使外界無法不對英國此次遣返計劃憂心忡忡。
據悉,盧旺達已經接收了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布隆迪、阿富汗和利比亞等多個國家的近13萬名難民。但是,根據“人權觀察”組織2020年的一份報告,該國的移民在官方和非官方設施中遭受到任意拘留、虐待和酷刑。2018年,有12名剛果民主共和國難民在舉行示威活動后被殺害。此外,以色列《國土報》曾于2018年追蹤到至少一名停留在盧旺達的難民,該難民稱自己窮困潦倒,只能生活在基加利的街頭。
對此,英國政府也表明了自己的擔憂,但英國首相約翰遜14日表示“盧旺達已經完全改變了....它有能力在未來幾年重新安置成千上萬的難民。”他還稱,盧旺達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該國歡迎和融合移民的記錄得到了全球認可。
搖搖欲墜的難民船:風口浪尖下往何處去
此次遣返計劃并非約翰遜政府臨渴掘井,2016年起,對非法移民的擔憂一直是影響英國“脫歐”公投的重要因素,英國首相約翰遜也一直面臨著兌現他“奪回”英國邊境控制權的承諾的壓力。據統計,2021年有超過2.8萬名移民和難民從歐洲大陸穿越邊境來到英國,比2020年的8404人增加了一倍以上,去年11月,有27名難民因小船漏氣而溺亡。約翰遜說,“昨天大約有600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短短幾周內,這個數字可能會再次達到每天1000人”。
該計劃遭到了反對黨的強烈批評,英國影子內政大臣伊薇特·庫珀(Yvette Cooper)表示“這是一項不道德的、敲詐勒索政策,它將使英國納稅人在生活成本上升期間付出數十億英鎊的代價”。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助理吉利安·特里格斯則表示,“逃離戰爭、沖突和迫害的人們值得同情和憐憫,而不是像商品一樣被交易,轉移到國外進行處理”。
據悉,英國政府目前尚未對一系列重要問題做出解釋,包括收容尋求庇護者的營地是否屬于英國管轄范圍,以及英國政府將如何監管移民的福利。英國政府迄今也未能通過必要的立法,將所謂的遣返難民業務納入法律條文。
英國達勒姆主教保羅·巴特勒(Rt rev . Paul Butler)對該法案提出了修正,他稱:“保護來到我們海岸尋求庇護的人是我們的國際責任,應當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給予他們應有的人類尊嚴。”
此外,該遣返計劃也違反了在英國領土上應當給予尋求庇護者公平聽證的原則。英國難民委員會首席執行官恩維爾-所羅門(Enver Solomon)稱,“自丘吉爾以來,每一位保守黨首相都試圖在英國領土上為那些申請庇護的人提供一個公平的聽證會,而本屆政府的遣返計劃與之大相徑庭”,他表示“我們敦促本屆政府立即重新考慮其計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