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連云港一醫學生為奶奶發明“癲癇報警器”,或將試生產

該報警器利用患者發作時“牙關咬緊”這一癥狀,通過放在嘴里的硅膠牙套內導片,壓縮閉合形成回路,使蜂鳴器鳴響,從而實現預警的目的。
尹旭是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2014級臨床專業學生。他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介紹,自他記事起,奶奶便患有癲癇。癲癇是一種腦部慢性疾患,是由大腦一些神經細胞異常興奮,反復放電,使大腦發生陣發性功能紊亂所致。
癲癇發作時,身體某一部位或整個身體短暫非自主性抽搐,有時伴有意識喪失和尿便失禁,嚴重時甚至能造成心臟停搏而死亡。因此,及時發現癲癇發作,對病人治療非常關鍵。
據尹旭介紹,他奶奶基本上一個月發作一次,一般都在晚上12點到凌晨1點。今年春節,奶奶在深夜再次發病后,尹旭失眠了一夜。想到半年后便要離家前往三百里外的南京實習,尹旭忍不住害怕,若奶奶哪天發病了、他又不在身邊,該怎么辦?
他感到一種緊迫感,有沒有一種可以及時監測到癲癇發作的儀器?在網上沒能搜索到類似裝置后,尹旭當下決定,自己做一個。
早在大二的時候,尹旭就跟隨學長完成了兩項發明創造,泌尿系統手術管理軟件設計以及新型手術臺設計。
“癲癇發作時,裝置會發出警報,家屬可以及時采取相應救治。”凌晨兩點多,尹旭寫下癲癇報警裝置的初步設想。
有發明底子,也有了大致方向,但真正做起來還是不容易。新學期回校,尹旭的3名室友和學長倪譽偉也加入到該裝置的發明中。
癲癇發作的特點各不相同,“奶奶發病時,全身抽搐、咬緊牙關,甚至有時咬破了舌頭。”尹旭他們決定從“咬牙”這一癥狀入手,裝置采用了有彈性的硅膠材料做牙套。在癲癇發作、牙關咬緊時,硅膠牙套幫助患者減少對于牙齒的損傷以及咬斷舌頭的風險。同時,牙套表面有左右對稱的拱形硅膠柱體,也即減震柱,牙關緊閉的癥狀使減震柱壓縮,上下T型導體閉合,形成閉合電路,通過藍牙發射和接收,蜂鳴器發出警報。
從4月初著手開做,到6月份實驗成功、設計完成,尹旭小團隊利用每天課余的零散時間把這個“癲癇報警器”做了出來。
作為醫學院的學生,他們對電路不精通。尹旭便經淮海工學院電子系的同學的引薦,認識了該校一位電子系的老師,連續一個月,他們每天晚上跑去淮海工學院,學習研究電路設計、操作,不斷進行電路實驗。
尹旭說,宿舍的門背后,貼著他們畫的各種草圖、實驗圖紙。白天上課,晚自習回宿舍后,他們就探討、改進,常熬到深夜。
最終做出來的東西,成本不到500元,但效果卻令他們挺滿意。為了避免偶然的牙齒咬合被誤當作癲癇,他們將系統設計為“發病超過八秒便自主報警”,提醒監護者。
他們還有進一步的改進。他們專門做了一個手機APP,裝置通過藍牙連接手機,APP上能夠因此記錄并儲存下病人每次發病時間和時長等個人病歷信息,給醫生提供基礎病史材料。
同時,上面還有提供給家屬的相應救助指導,極大的減小了患者患病時危險程度。該裝置目前在江蘇省大學生創新項目中已經立項,并已申報國家專利。但眼下,這份禮物還沒送給奶奶。“外觀上不夠美觀,電路應該還可以更優化”,尹旭希望能夠得到來自專業人士的指點完善。
這兩個月來,尹旭帶著團隊冒著高溫跑了多家連云港當地的器械生產廠家,已有些廠提出了試生產的意向。尹旭說,他希望早日將此裝置推廣給更多的像他奶奶一樣的癲癇患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