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線快評|醫療救助共享文檔:匯聚陌生人的力量
一份生命的守望,一份愛的傳遞,在上海的天空下,也在玄渺的賽博空間里。
3月29日晚,一份“上海醫療緊急救助”騰訊共享文檔上線后,幾百條求助信息就蜂擁進表格,迅速搭建起了生命的救助之網。一頭是青春洋溢的大學生志愿者,一頭是急需血透的重度尿毒癥患者、亟待化療的白血病晚期病人、大量出血要做宮腔鏡手術的母親……
3月30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三學生華融琦,見上海疫情漸趨嚴重,建立了一個“上海醫療緊急救助”共享文檔,分享到朋友圈,由此招募到最早的一批核心成員。大家通過校內媒體等各種渠道擴散,短時間、小范圍地形成了刷屏現象。
上海,這座25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在進入靜態管理的特殊狀態后,市民的生活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平日里,再尋常不過的尋醫購藥,如今變成了復雜的爬坡過坎、打怪升級,再簡單不過的一次出門就診,卻需要理順一個個因抗疫而設置的管制措施:怎么從居委會拿到出門憑證?用什么交通工具?能開藥的醫院可能在閉環當中,而正常診療的醫院可能開不出所需的藥,如何匹配病-醫-藥的供需?醫保卡的使用可能出現了問題,怎么辦?有了醫保卡,有出門證,知道醫院開放了,卻發現醫院在一江之隔的黃浦江對岸,不可逾越……一環卡住,就會導致就醫努力的前功盡棄,就會讓生命亮起紅燈。
而求醫就診的主力軍是老年人,他們中絕大多數沒有太強的互聯網生存能力。當下嚴格的抗疫措施,讓他們手足無措,憤怒、懊悔、無力感將他們吞沒,很多時候就會把矛盾推向一線的居委以及工作人員。其實,很多渠道的開關并不掌握在居委手里,居委工作人員也沒有那么多精力處理這些問題。
“上海醫療緊急救助”這個共享文檔背后,是一群微信群志愿者,總人數有200余人,常態化維護文檔的有幾十人,他們來做中介、端口,去詢問,去對接,去打聽。長海醫院還接不接奉賢區的腎病患者?橫跨幾區,卻沒有私家車,怎么走?想過江就醫,需要拿什么材料?找110,找浦東公安,找有管轄的交警支隊……一路路問過去,一程程云護送就醫配藥之路。
共享文檔的這一頭是大學生志愿者,另一頭是上海的老人,當中差著幾十歲的年齡,平時也是玩不到一起的兩群人,卻因為疫情連接在了一起。也許,被幫助的老人直到拿到藥,都搞不明白共享文檔是什么,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位志愿者一路幫他“打怪升級”,但是,他會感受到被關心、被重視。上海這么大,偏偏在一個角落里,有一群陌生年輕人為他的健康而奔忙,這感覺很微妙,也很好。
不僅是這個共享文檔,澎湃新聞“戰疫服務平臺”也專門聯合復興健康、國大藥房、上藥云健康益藥藥房,一同打造了尋藥平臺,幫助疫情之下的患者找到藥,牽住生命的紅線。
這正見證了互聯網的原初精神:互聯互通,聚沙成塔,匯聚無數陌生人力量。因為這份共享文檔,你的呼叫,被人聽到;你的困難,被人幫到;你的苦痛,有人和你一同分擔。“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互聯網共享共治的理念本該如此簡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