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釋永信,佛門CEO是非功過
原創 老魚兒 巨潮WAVE
文 | 老魚兒
編輯 | 楊旭然
少林寺又上了熱搜,這次又是因為做生意。
4月6日,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消息顯示,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億元競得鄭政東出【2022】2號(網)地塊使用權。根據天眼查的信息,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為河南鐵投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河南沅翰實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51%、49%。
其中,前者隸屬于河南鐵路建設投資集團,實控人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后者則隸屬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因此這幾天,“4.52億買地”“少林寺進軍房地產”這樣的字眼充斥著互聯網的字里行間。
少林寺官方網站負責人對此向媒體表示,“進軍房地產”的消息不實,很多信息“里面有好多表述是沒有根據的”。
事件的另一個當事方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則表示,這是兩個企業的合資投資行為,并非少林寺直接投資。
兩方的回應不約而同把少林寺摘了出去,卻沒有提及到底誰買了地。
其實細細進行股權穿透,我們會發現,這個項目跟少林寺的關系確實不大。在河南沅翰實業有限公司的股權中,有70%屬于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來源:天眼查
而在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權關系中,僅有10%屬于少林寺。這樣計算下來,少林寺只占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的7%,只占整個地產項目的3.43%,遠談不上“出資4.52億買地”。
反倒是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因占有著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80%的股權,在這個地產項目中占據了27.44%的股權份額,成為了隱秘的二股東。
與其說是少林寺投資房地產,不如說是釋永信個人又一次開拓了自己的商業新邊界。這位佛門最出位的“CEO”,到底是僧人還是商人?這個問題又擺在了大眾面前。
01
少林輝煌的重塑者
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的規模、影響力與日俱增。
近日,在少林寺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名為《老僧一坐四十年》的小文章,講述了惟則禪師在浙江天臺山翠屏巖佛窟庵,以落葉蓋屋頂,以清水滋潤咽喉,以野果填充饑腹,四十年苦修,不斷宣揚佛法,光大佛門的故事。
巧合的是,剛剛過去的2021年,也正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出家的第四十個年頭。
1965年,一個叫劉應成的嬰兒在甘肅出生,劉應成的父母特別信佛,所以劉應成從小就接觸佛教,也因此對佛教產生深厚的興趣。1981年16歲的劉應成初中畢業后到嵩山少林寺出家,拜少林寺方丈釋行正為師,法名永信。
彼時,少林寺雖然有1500多年的歷史,但是在建國之后,昔日氣勢早已蕩然無存。尤其是在十年動亂中,少林寺損壞嚴重,僅余二十多畝山地,殿宇坍塌,法堂草深。釋永信曾對于早年少林寺的荒凉還記憶猶新,他回憶自己初入少林寺時,只能走惟一的一條山道,其間必須穿過一條長達幾十米的隧道。
六年后,行正方丈圓寂,釋永信全面主持少林寺工作。
這三十多年以來,釋永信主持整修寺院,重整綱紀;先后組建少林寺武僧團、成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會、創辦《禪露》雜志、開設少林寺網站、創立少林慈幼院;整理、挖掘少林文化,創立“少林學”;在大力弘揚佛法的同時,注重恢復佛教傳統文化,恢復少林藥局,恢復少林寺禪堂,舉辦禪七法會、少林問禪、三壇大戒傳戒法會、佛醫論壇、水陸法會等;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少林文化“走出去”等。
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的規模、影響力與日俱增,甚至達到了建寺以來的頂峰。如今,曾經的山路崎嶇蕩然無存,從機場、火車站、高速多種方式均可直達少林寺,無比便捷。沿途可以看到數不清的招牌,無不夾帶少林寺的字樣。

武校已成為登封當地的重要產業
除了管理能力,釋永信在佛法上的修行和造詣也是被業界認可的。他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也自1998年后長期任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根據少林寺官網記載,“永信方丈精力充沛,勤奮好學,每日只睡五六小時,不論日常寺務多忙,每日總要抽出時間閱讀,還勤于著作。近年已陸續出版《禪露集》(四卷)、《我心我佛》、《動身不動心》、《我心中的少林》(中英文版)等多部專著;主編《少林寺》、《少林功夫文集》、《中國佛教醫藥全書》、《幸福禪》、《菩提心經》等幾十種書籍。”

釋永信所著《禪露集》 來源:孔夫子舊書網
釋永信這些佛學上的A面,在大眾媒體上很少被人提及。人們更多專注的還是釋永信的B面:生意上的那些事。
02
佛門CEO養成記
品牌授權和文化輸出成為了少林寺的主要業務。
在世人和媒體眼里,釋永信更像是一個商人。
不僅僅因為他是第一個MBA僧人,也不僅僅因為他成立了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更是因為釋永信把少林品牌的商業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斷締造著少林寺背后的商業帝國。
作為一個景區來講,少林寺算不上出類拔萃。甚至在2012年,還因為景區亂象,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下達整改通知。
但實際上,少林寺景區的管理權卻從來不在少林寺手中,少林寺的門票錢,都是和登封市嵩山管委會三七分賬,少林僅占三成。
因為門票的糾紛,少林寺還和嵩山管委會屢屢鬧出矛盾,甚至對簿公堂,惹得嵩山管委會工作人員抱怨:“你們出家人,少林寺要那么多錢干嘛”
根據資料顯示,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投資了16家公司,最大單筆投資金額達1600萬元,總額近8000萬元。目前仍然存續的有7家,8家被注銷,1家被吊銷。投資行業涉及演藝、餐飲、投資、健康、茶業等領域,多面開花。

來源:天眼查
具體經營內容上,少林寺的產品矩陣更是五花八門。在經營初期,少林寺還比較關注實業,經營過少林禪茶和少林素餅生意,出版過《少林功夫》等圖書,包括目前也仍然在經營餐飲服務。在2008年網購剛剛興起時,少林寺還開起了淘寶店,經營佛教用品、武術用品等(目前已無法搜索到)。
少林寺逐漸發現,自身最有商業價值的內核還是品牌,因此,品牌授權和文化輸出成為了少林寺的主要業務。
比如少林寺曾授權過相關網絡游戲使用“少林”品牌;和特步聯名,推出了專業功夫鞋、限量煉魔臺、問禪羅漢鞋等國潮產品;與第三方公司合作開發少林音樂;甚至還為聯通手機號碼開光后進行拍賣。
為了充分利用品牌資產,少林寺申請的商標已經達到七百多個,包括方便食品、燈具、餐飲住宿、飼料、珠寶、飲料、潔具等等。
2020年,服飾品牌森馬Semir一度推出了“Semir國潮跨界合作—國潮少林功夫森馬”系列服裝。但一經上市就遭到少林寺的高調反對,稱“未經授權將’少林功夫’用于服裝標簽及商品名稱”,并督促森馬下架該系統服裝。
此外,作為功夫圣地,少林寺也將武術演藝的商業價值不斷進行國際化變現。少林武僧團每年都會在全球進行少林功夫演出,演出費用不菲。少林寺還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開了40多個少林武術文化中心,招收學員進行武術教學和修禪論佛。
當然,由于少林寺并未公布過自身的營業數字,我們無從得知其商業厚度到底幾何,同樣也無法得知釋永信到底身價幾許。不過如果單從這次4.5億的地產項目觀察,外界對其財富也能有所感知。
03
宗教與商業的兩面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宗教的繁榮其實離不開商業。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門票問題,其實關于少林寺、少林寺品牌的產權歸屬問題,一直以來也都含糊不清,可稱得上是筆糊涂賬:
在少林寺看來,其資產、人事、經營等大小事務,最好都應該由少林寺內部掌管;
在官方看來,國家早已實行土地國有制,少林寺的土地和房產本來就應當歸國家所有,而且據官方表示,政府也一直在對少林寺進行一系列的拆遷改造,光是這些費用就花了“超過10億元”。

少林寺山門外高大的白石牌坊
雙方掰扯不清之下,也許是為了規避產權的風險,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釋永信以自己個人名義占股80%,并重點把商業開發放在了“少林寺”這個金字招牌的無形資產上,開始將品牌影響力逐漸外延。
這些成了釋永信在弘揚少林文化的功勞之外,被玩味甚至懷疑的地方。因為商業氣息濃郁,釋永信飽受質疑,甚至略顯發福的身材在有心人眼里都成了原罪。
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宗教的繁榮其實離不開商業。商業的繁榮也支撐著宗教的存在。
2004年,釋永信組織翻修少林寺,為了能使寺廟經久不朽,用了20萬立方石材,所有燈具也換成鑄銅材質。沒有商業的繁榮,這些實體升級很難實現。
2010年,釋永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他表示自己主張佛教入世,少林寺離不開世俗社會,并坦言道:“我們還有200多名僧人要養活,不動些心思能行嗎?”
其實在中國,宗教的商業化甚至是資本化都不是什么稀罕現象。
1997年10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安徽九華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上市;2017年3月,山西五臺山文化旅游集團重啟IPO籌備工作(后未成功);2018年4月2日,普陀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官網上更新了招股書申報稿。
就這樣,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五臺山實際上都已經有了深度的商業布局。
除了佛教,其他諸如武當、峨眉、青城等諸多“名門正派”,也都或多或少的在商業化的道路上做或深或淺的試探。很難說商業化就是宗教所不能容忍的原罪。
宗教的發展和俗世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相互融合的過程,現在社會很多成熟的商業形態中,都有宗教的影子。比如瑜伽、冥想,包括圣誕節本身也是宗教活動,現在也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

冥想可以視為打坐修行的一種“產業化”
只不過這些產業鏈都是由信徒們來完成的,而如果方丈住持們選擇親自下場撈金,那受到社會輿論的懷疑和議論就在所難免。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同時推薦關注巨潮商業評論,發現股票投資精彩干貨:
添加好友juchao2021,邀您進入巨潮投資者交流社群。機構投資者請告知身份,進入獨立的巨潮機構投資者社群。
本文系巨潮WAVE原創,申請轉載授權請聯系mycree2021,商業合作請聯系juchao2021,添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和職位。
原標題:《釋永信,佛門CEO是非功過|巨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