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現金日”現金消費被拒引爭議,央行:不應拒收現金
李王艷/華商報
字號

“我買個飲品,商家希望微信支付,而不收現金。”昨日,西安市民田先生對華商報記者表示,在“無現金日”曲江一家甜品店不愿意收取自己現金的遭遇。據悉,“無現金日”引發的這類爭議發生在全國很多城市。
近日,各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展“無現金城市”、“無現金周”等移動支付營銷戰,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線下商家簽訂協議,約定移動支付需達到的業績標準/返現門檻。在此背景下,有的線下商家為了達到業績標準/返現門檻,明確對消費者表示不接收現金,只接受移動支付方式。
對此,據報道,7月底央行武漢分行近期確實與螞蟻金服進行溝通,并提出在宣傳活動中刪除“無現金”字眼,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并有消息稱,央行總行近日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要求糾正和引導螞蟻金服無現金活動。
不過,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10日向媒體表示,從未對各分支行下發過這樣的書面通知。央行總行的態度是,對于市場推廣行為不做干涉,但不應有不收現金的行為。
無現金支付推廣過程中諸如商家“拒收現金”的討論也再次引燃。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認為,根據法律規定,我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拒收人民幣的行為顯然是違法的。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方超強認為,支付方式的變革應當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進行。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夠實現無現金社會。”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孟添曾撰文稱,隨著新技術不斷發展,無現金社會是貨幣形態演變的必然趨勢,最終電子貨幣將替代紙幣成為貨幣,是目前能夠預知的最終形態。(原題為《有商家拒收消費者現金,“無現金日”營銷引爭議》)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