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趕”與“比拼”之后,國產智能清潔玩家的下一個姿勢是什么?
當你工作一天,疲憊地回到家時,是否仍愿意去清理沙發(fā),打掃地板?
在當代工作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不排除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會是否定的。
事實上,科技進步的當下,大眾也確實擁有了解放雙手的更多機會。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等一系列產品應運而生,智能清潔電器市場迅速駛入快車道。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1年,清潔電器市場已經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26%。
在市場擴大的過程中,國內不少智能清潔市場的新銳品牌也在乘勢崛起。
近日,新銳國貨品牌追覓科技旗下的中央集塵款掃拖機器人Z10 Pro斬獲2022紅點設計獎。值得關注的是,追覓科技已連續(xù)三年榮獲該獎項。作為國際著名的工業(yè)設計獎項評選之一,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具有不俗的行業(yè)影響力。
此外,科沃斯、石頭科技、云鯨等國內清潔電器企業(yè)也都各有斬獲。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科沃斯2021年市占率同比增長4%,云鯨第二代掃拖機器人J2開售當日實現了1分鐘銷售破億的戰(zhàn)績。整個智能清潔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趨勢。
雖說經過智能清潔賽道的發(fā)展“窗口期”,國內智能清潔企業(yè)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但和戴森等老牌清潔電器相比,在品牌底蘊上仍存在不能否認的差距。不過,長遠來看,在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加持下,國內的智能清潔賽道依然值得期待。
“黑馬”頻現,“極客”突圍
2021年,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資本市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家電行業(yè)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發(fā)布的數據顯示, 2021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guī)模為8811億元,相對疫情前的2019年整體仍下降1%。
但細分賽道的清潔電器卻逆勢上揚,成為當仁不讓的“明星”板塊,包括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吸塵器等多個品類在內均保持較高增長。
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 年1-11月份清潔電器市場零售額為278 億元,同比增長30.7%。在當年的雙11期間,清潔電器整體銷售額甚至達到55.3億元,同比增長35.7%。從細分市場看,洗地機同比增長166%,掃地機器人同比增長45%,智能清潔賽道成為了推動清潔電器發(fā)展的新引擎。
作為智能清潔賽道的頭部玩家,追覓科技、云鯨以及石頭科技近幾年發(fā)展十分迅速, 在清潔家電領域里“獨領風騷”。
創(chuàng)立于2017年 的追覓科技,在建立之初便完成了高速馬達的自主研發(fā),以“硬科技”入場智能清潔賽道。根據追覓科技透露的消息,自2019年以來,追覓科技的收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從2019年超過5億元,到2020年超過20億元,再到2021年上半年接近2020年的全年營收水平,同比增長始終保持在100%以上。另據愛企查app顯示,2021年年末,追覓科技獲得36億元的C輪融資,構成當年整個機器人領域公開披露的最大單筆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追覓科技榮登36氪研究院發(fā)布的“2021年中國獨角獸企業(yè)名單”,在4年時間內實現了從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到獨角獸企業(yè)的轉變。
同樣作為智能清潔賽道明星企業(yè)的石頭科技,營收也在不斷取得突破。根據石頭科技公布的2021年業(yè)績快報顯示,石頭科技2021年全年實現營業(yè)收入 58.37億元,同比增長 28.84%; 實現利潤總額 15.98億元,同比增長 2.67%。
成立于2016年的云鯨,在掃地機器人市場同樣發(fā)展迅速。自2019年推出首款掃拖機器人J1以來,在兩年時間內,云鯨憑借兩款掃拖機器人單品實現了從零到行業(yè)第二的快速增長。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云鯨以16.49%的市占率排名第二,同比增長5.8%。
細究追覓科技、石頭科技、云鯨等智能清潔企業(yè)逆勢上揚的背后,其實是清潔家電細分賽道的崛起。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從“追趕”到“比拼”
國內智能清潔企業(yè)的崛起,其實離不開技術發(fā)展、消費升級、互聯網渠道多元化等幾個方面帶來的影響。
首先是國內人工智能、高速馬達等技術的不斷提高,對智能清潔賽道的崛起帶來了促進作用。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制造”是我國企業(yè)的代名詞,但隨著國內科技力量的不斷發(fā)展,“中國智造”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國家對科技類企業(yè)的政策支持明顯增加。根據科技部發(fā)布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國家不斷發(fā)布落實科技型企業(yè)研發(fā)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yè)所得稅減免等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yè)給予支持和補貼,減少高新技術企業(yè)的負擔。
乘上政策東風,國產科技類企業(yè)數量逐漸增加,并在行業(yè)中掌握話語權。根據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發(fā)布的消息,截至2021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yè)超過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è)超過15.1萬家,分別增長約24%和15%,其中國內5G,新能源,鋰電池等技術位于世界前例。
智能清潔領域也不例外。以高速數字馬達為例,作為清潔產品的核心,國內的高速數字馬達曾大部分需要國外進口。隨著我國智能清潔企業(yè)自主研發(fā)能力的提高,實現了“中國智造”全面的科技反壟斷。例如,追覓科技自研自產的高速數字馬達,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是行業(yè)內首家電機轉速達到16萬轉的企業(yè),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追覓科技創(chuàng)始人俞浩表示“中國智造”的力量正在被大家看見。我們非常希望通過在技術層面的不斷創(chuàng)新、超越,向全球用戶展現出民族品牌“中國智造”的硬實力和自信力。“
其次,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者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大眾越來越追求高科技帶來的輕松便捷生活,這就導致了消費者對智能清潔產品需求的提升。
與此同時,互聯網的便捷性也為國內智能清潔企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助力,多元的傳播方式降低了消費者了解新產品的難度和成本,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更是擴寬了智能清潔產品的營銷渠道。
以小紅書為例,消費者在平臺上分享掃地機器人,掃拖一體機器人等產品的使用體驗,其他用戶在瀏覽之后會提高對產品的了解程度,甚至產生購買的興趣,這種方式讓能夠智能清潔產品獲得指數傳播。
那么,在技術,需求,渠道多重利好條件下,國產智能清潔企業(yè)與清潔電器賽道的老牌企業(yè)逐漸從“追趕”走到了“比拼”的階段。
“棘輪效應”下,國產智能清潔賽道的機會在哪?
根據奧維云網的市場數據,國產智能清潔企業(yè)在掃地機器人、掃拖一體機器人等智能清潔產品上的銷量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但在其他清潔電器產品方面與戴森等老牌企業(yè)對比起來仍有差距。
從消費市場來看,盡管戴森的產品價格高于普通產品,但消費者仍愿買單。根據戴森公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9年戴森年銷售額突破四百億人民幣,僅在中國市場便突破百億,并保持著近80%的增速。對比下來,國內賽道的佼佼者目前營收均未突破百億關卡。
巨大銷售額背后是戴森對技術的追求,根據戴森官網數據,其專利申請共有6140件專利分布全球,其中,對其簡單同族進行合并,共計2071項。未來國內清潔電器玩家是否存在趕超的機會?
我們從市場和技術兩個維度去分析。
從市場來看,國內品牌存在“走出去”和“沉下去”兩大增量市場。
對于中國科技企業(yè)來講,“走出去”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據MarketsandMarkets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家電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338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764億美元,預計在預測期內將以17.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在國內科技企業(yè)出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的當下,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賦予中國企業(yè)更多的市場機會。以追覓科技為例,2021年上半年,追覓吸塵器在德國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上升300%。2021年9月,追覓在美國電商平臺500-600美金價格段市場拿下了82.8%的份額。
而說到下沉市場,松果財經認為國內清潔電器企業(yè)的下沉基因比國外品牌更為明顯。
據艾瑞咨詢調查報告,掃地機器人的消費市場正從城市逐步下沉到縣鄉(xiāng),預計到2024年的市場規(guī)模達231.4億元,市場擴大的趨勢毋庸置疑。

根據經濟學上的棘輪效應,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于相對收入,消費者易于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
也就是說,人們會隨著日益增長的收入提高生活品質,這也意味諸如追覓科技、石頭科技等本身定位于中高端市場的國產品牌覆蓋下沉市場會更加容易。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下沉市場每一個消費者都有可能成為兩者的潛在客戶。
尤其是在國潮崛起的當下,一定程度上來講,國內企業(yè)具有天然的品牌優(yōu)勢,這也讓其更容易滲透至這個蘊藏巨大發(fā)展空間的市場,進而與更廣的消費者建立聯系。
當然,光有市場肯定是不夠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本質上來看,企業(yè)更要在技術端發(fā)力去獲得市場。
慶幸的是,追覓科技,石頭科技等國產智能清潔企業(yè)同樣在突破技術壁壘,科技自立的底氣逐漸提升。同樣,我們以新銳品牌追覓科技來看,據其官網信息,追覓研發(fā)投入比例超過12%,在高速數字馬達、流體力學、機器人控制及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方面擁有一系列授權專利,截止2022年3月,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達2262件,其中發(fā)明專利申請多達775件,PCT申請142件,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194件。
也正是由于國內企業(yè)對技術的不斷堅持與突破,才促使了這個細分賽道的快速崛起。
綜合這些維度來看,國產智能清潔賽道的玩家有做好品牌在市場進一步滲透的機會。當然,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在經歷過爆發(fā)式的技術升級之后,國內行業(yè)較長時間未見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品質逐漸穩(wěn)定,目前智能清潔產品面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畢竟,除了核心技術,智能清潔賽道其他功能創(chuàng)新的門檻并不算高,往往在一家企業(yè)取得突破時,其他品牌會迅速復制。例如云鯨的掃拖機器人J1,一經推出便銷售火爆,其他品牌在看到了掃拖機器人的巨大市場前景后,紛紛推出自家相對應的產品。同質化弊端,可以說是整個賽道玩家需要在未來去突破的核心點。
而隨著新生企業(yè)涌入,智能清潔市場競爭加劇,企業(yè)盈利的難度不斷上升。據石頭科技2021年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石頭科技實現凈利潤3.64億元,同比下降17.01%,這是石頭科技自上市以來,單季度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
對于大部分企業(yè)來說,最難的其實不是如何過好當下,而是把握未來。歸根結底,在智能清潔的千億賽道上,追覓科技、石頭科技等國內智能清潔企業(yè)想要贏得競爭的先機,還要在核心技術、營銷渠道上不斷突破,才能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
文章來源:松果財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