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聽障兒童八成需植人工耳蝸,專家提醒抓緊語言學習黃金期
小宇是家里的二寶,他的降臨,給家里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可是新生兒聽力篩查,卻讓爸爸媽媽的心里抹上一絲揮之不去的陰影——小宇的雙耳聽力篩查未通過。小宇的媽媽聽力有障礙,但哥哥一切正常,因此家人也就抱著“寶寶不會有問題”的念想互相安慰。
轉眼間,小宇兩歲了,平時活潑好動,卻一直不會說話,甚至連“爸爸媽媽”都叫不清楚。再次去醫院檢查后證實,小宇確是雙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需要植入人工耳蝸才能聽見聲音。但人工耳蝸費用昂貴,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無法負擔。拖著拖著,轉眼間小宇就已經四歲了。
爸媽很焦慮,害怕再耽誤下去,小宇就要錯過言語發育,永遠失去說話的機會。正當全家即將陷入絕望時,無意間聽聞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將為貧困家庭的耳聾孩子免費提供雙側人工耳蝸。將信將疑中小宇爸爸撥通了咨詢電話,接著便來到上海。經過聽力學測試、影像學檢查、全面的術前評估,小宇符合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條件。
8月9日,小宇接受了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在我國,像小宇這樣的聽障兒童約有20萬,其中80%需要植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實際上,每個寶寶在剛出生時,都會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如果沒有通過篩查,不能自我安慰,更不能逃避問題。而是應該在出生后42天做“聽力復查”。依舊沒有通過的話,3個月、6個月時還需要再做篩查。基本上,6個月就能夠確定孩子的聽力是否有問題,有多嚴重。如果在孩子6個月時確診,就可以盡早干預,對孩子今后的語言發展也不會有影響。在兒童醫院,最小的人工耳蝸植入患兒,是7個月的寶寶。
雖然,植入人工耳蝸可以讓很多孩子聽見世界的聲音。但人工耳蝸的費用的確很高,讓很多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望而卻步,造成孩子的聽力及言語發育障礙。
而且,孩子的語言發育也不是光靠植入人工耳蝸就萬事大吉。在植入后,還要進行聽覺訓練、語言訓練,才能充分適應人工耳蝸的工作狀態,發揮其最大效用。讓患兒從聽不見,逐步進展到聽得見、聽得懂、能說、說清楚,直到和正常孩子一樣,還需要一個規范和長期的治療過程。人工耳蝸植入,只是這個漫長旅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上海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作為“上海市聽力障礙診治中心”,自2013年底開始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2016年成為上海市殘聯人工耳蝸植入補貼項目約定醫療機構。為幫助更多的貧困家庭聽障兒童重建聽覺,讓他們“聾而不啞”,李曉艷主任還積極聯系各類社會資源,通過設立專項慈善基金、呼吁愛心企業捐贈人工耳蝸、減免補貼醫療費用等方式,先后募集使用慈善基金82萬余元,幫助這些貧困患兒和家庭。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