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抗震減災專家顧林生:災害預報不是救命稻草,還要靠人

澎湃新聞記者 馮婧
2017-08-10 10:16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編者按】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8月9日7時27分,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地震發生后,公眾希望迅速獲得災區信息,但自媒體上開始出現一些謠言。在震后救災過程中,政府與民間如何更好地進行信息共享?游客集中的景區如何更好地防災減災?如何正確看待災害預報?為此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了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理事、四川省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教授顧林生。

8月9日,在四川省九寨溝縣九寨天堂洲際大飯店停車場,救援人員合力將物資運輸車輛推上斜坡。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顧林生認為,在救災過程中,如何判斷不同渠道信息的真假,如何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非常重要。他認為,當地政府在確認信息準確,上報上一級政府的同時,最好在允許的范圍內,能快速地將一些信息分享給民間或媒體。這樣更有利于建設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而作為媒體和公眾,也要讀懂政府發布信息的含義,例如出現道路交通管制的信息時,就說明已經處于緊急狀態。

此外,顧林生認為,汶川地震后九年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此次四川阿壩州九寨溝地震中已經顯現出來。但對于九寨溝這樣的景區來說,還需要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他認為,災害預報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真正的防災還在于空間結構的穩固,比如住房和公共設施的安全。而面對災害時,如何能冷靜地對待和采取相應措施,對于每個人來說,這種能力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為此次訪談的內容:

要建立官方和民間的信息共享機制

澎湃新聞:震后救災過程中,在官方與民間的信息共享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顧林生:關于官方跟民間的信息共享問題,目前來看,國家救災的信息共享機制還做得不錯。有各種不同的交叉的信息渠道,包括微信、微博(如微阿壩)、救災指揮部信息、新聞發布的信息、國家減災中心的信息、地震局的信息、研究所的信息等,還有很多民間的信息。但是,這么多的信息如何整合呢?8日晚上就出現了一些謠言信息,而且是利用官方的渠道,比如國家地震局四川分局,北川防災減災局等,這些信息混雜在民間信息里,變成謠言。這次,政府馬上采取措施,公布這些是謠言。

但是政府和民間信息共享時,會出現一些急躁的現象,比如民間希望很快得到信息,但政府的信息需要一個個進行核實和判斷,相對有點慢。所以,需要公眾了解這種速度差,民間可以更加耐心地聽官方信息,包括抗震救災指揮部、應急辦等官方信息。而且,現在很多政府官員都在一些微信群里,也會及時發布官方信息,這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未來,還是希望官方和民間的信息能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共享機制。比如,希望未來可以把官方信息同時發送給民間的一些協調組織和社會組織,例如,救災聯合會、中國慈善聯合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紅十字會等。如果這樣做,效果會更好。

在共享信息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注意什么呢?當地政府在確認信息準確,上報上一級政府的同時,最好在允許的范圍內,能快速地將一些信息分享給民間或媒體,在這方面還需要加強完善。另外,政府也要關注那些愿意參與救災的社會組織,如何正確地快速地引導這些社會組織進行參與,這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未來,政府會有專人專職來負責對社會組織的引導。這次來看,四川方面做得不錯,阿壩州及時發布了安民告示、交通管制、道路堵塞等信息。

而對于媒體和社會組織,要能讀懂政府發出的信息的含義。政府的信息有不同的發布渠道,有的是公安系統發布的信息,也有應急辦或指揮部發出的信息。比如看到道路交通管制這個信息,可能傳遞的是這樣的含義:要么道路出了問題,要么是救災優先,要么是運送傷員。按照道路交通法,如果發出了道路交通管制,就說明已經處于緊急狀態。所以,公眾和媒體要讀懂這樣的信息,而不是簡單地轉發信息,理解信息很重要。

經過了蘆山地震、魯甸地震和茂縣滑坡事故,我覺得今后在立法過程或制度建設中,要建立一個政府和民間信息共享的機制。政府有政府的信息渠道,民間組織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當地老百姓也有信息,這么多信息如何判斷真假,如何去整合,并快速有效地傳播,這非常值得研究。

但是,另一方面,信息不能只圖快,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也要告知民眾,一些準確的信息并不一定那么快,要耐心理性地等待可靠的信息。因為有很多的信息限制因素,比如當地的地理環境、災情判斷等,當地的情況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在建立共享信息機制的同時,社會公眾也要理性地看待信息。

景區要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澎湃新聞:對于九寨溝這樣的旅游景區,有哪些防災的建議?對游客和景區管理部門有什么建議?

顧林生:九寨溝本身就有一些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對類似的風景優美但地理環境相對艱難的風景區來說,未來一定要加強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關于這次九寨溝的疏散,其實阿壩州政府當時就做出了判斷,掌握到大概有五萬游客的信息,其中,三萬在九寨,兩萬在黃龍。之后,政府經過判斷,確定阿壩州老百姓的損失不太大的情況下,認為五萬游客的疏散是第一大任務。所以,旅游景區要做好防災減災應急管理工作,及時掌握準確游客的信息,然后把信息及時提供給政府。政府才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另外,還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像這樣的風景區以及周邊環境,很可能出現次生災害或者滑坡倒塌等危險。景區要提高風險管理,在游客進入景區前或在景區中時,及時告知游客相關的災害風險,應當采取怎樣的應急措施。這樣可以提高景區自身的管理措施,也是對游客的防災教育的引導。

此外,對于導游也要進行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的培訓,比如納入到導游資格證書的考試中。這樣在自然災害情況下,讓導游可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幫助游客。最后,可以繼續完善風景區的保險制度。一旦發生了類似的事故,導致景區游客減少,要如何恢復,這些都需要風景區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

汶川地震以來的經驗積累

澎湃新聞:2015年,壹起社會研究中心和壹基金邀請您進行一次減災的政策研究講座,您當時說,任教的四川大學還沒有防災減災手冊。不知道現在有這樣的安全手冊了嗎?四川汶川地震以來,在防災減災方面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方面?

顧林生:其實,我8月7號還在阿壩州地震局考察,為明年的汶川十周年進行調研,8號我在汶川那邊,晚上地震發生的時候,我才剛剛回到家。

明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在汶川地震后,國家在預防和應對地震上改變了很多。盡管,一些學校還是沒有安全手冊,一些安全演練還是不到位,但這些都是個別問題。整體來說,汶川地震以后這九年來,全國的防災減災教育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很重要的進步。從這次的地震應急處理可以看得出來。

第一,這次的信息處理非常快,可以看到,減災中心對災情進行了快速評估,地震局、中科院等單位馬上找到美國的信息,并調出我國數據庫信息進行積極研究,我們看到了各種信息圖;第二,就是官方針對各種謠言,迅速進行辟謠;第三,民間也貢獻了很多有效的信息;第四,是關于民間協調力量,官方建議社會組織理性地參與救災。此外,不同的公司也參與進來,包括一些網絡科技公司和旅游公司,航空公司和旅游公司也進行退票。

各個機構各司其責,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受災者負責,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自的專業,來進行救災抗災工作,這都是非常好的現象。這次地震的級別來說,是非常大的,但目前的情況還是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大的混亂,這次的快速救援也來自汶川地震之后,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各方面積累的經驗。

第一,建立了一套監測預警系統,包括地震、泥石流等不同災害的監測,還建立了信息源系統。

第二,在防災減災的工程建設方面,取得了進步。

第三,救災物資儲備方面,形成了物資庫,包括成都的國家物資庫,在縣級和鄉鎮一級,也基本上覆蓋了基本的物資儲備。

第四,在應急救援方面,有快速的救援系統。力量最強的是軍隊,其次有各種各樣的應急救援隊,包括地震系統、消防系統、醫療系統等。現在,醫療緊急救援隊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有時候會和軍隊合作。

第五,建立了社會動員機制,包括對民間組織的引導,對捐贈物資的管理制度。

第六,在過渡安置時,政府有一套機制。比如民政部門的救援物資和救援款的發放,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國家是非常快的。

第七,災后重建,規劃先行,考慮環境承載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由中央和地方來進行不同的項目,各自承擔責任,再加上老百姓自己的責任意識以及社會幫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災害預報不是救命稻草,還要靠人

澎湃新聞:很多專家都認為災害預報非常棘手,您怎么看待災害預報呢?

顧林生:關于災害預報要分情況。我們現在做得比較好的是氣象災害的預報,還有泥石流的預報。但地震的預報,是全球都很難預報的。現在還有一些誤解,其實并沒有地震預警,現在有的是地震速報,就是地震已經發生了。地震的縱波傳播是一秒鐘6公里,橫波傳播是一秒鐘3公里,所以這個時間差就告訴我們地震要來了,要做準備。目前,我國正在推廣這個技術。

所以,我們不能靠地震速報來防災,而是要建設堅固的空間結構,比如保證住房和公共設施的安全,這個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我們也不能放棄對地震監測的努力,現在的地震監測臺網是比較發達的。但是如何把監測信息及時告訴公眾,這是我們今后要考慮的問題。目前,地震局也在建設地震快速預警系統,未來將在全國推廣。

我覺得,不能把災害預報當唯一的救命稻草,也不能太相信科技技術。關鍵的還是人,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政府,如何培養應對災害的能力。在面對災害時,如何能冷靜地對待和采取相應措施,對于每個人來說,這種能力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澎湃新聞:對于未來的災區重建,有哪些建議?

顧林生:因為現在對災區的損失情況還不是太清楚,關于災后重建,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房屋抗震加固的問題。景區里老百姓的經濟水平還是不錯的,有的是自己開酒店,景區里的建筑大概沒有太大的問題。偏遠一些的貧困山區,一些老百姓的房屋可能需要重新修建。

第二是道路,可能會發生次生災害滑坡崩塌,交通恢復還需要一些工作。

第三是經濟恢復,可能像汶川一樣,受災地區要耐心等待,等情況慢慢穩定下來了,可以采取一些促銷手段。

比如,當時汶川地震后,為了吸引游客,景區用便宜的價格邀請了一些旅行社和游客代表來旅游,有的可能是免費,有的可能是便宜的價格能游覽很多地方。當時,有一套類似的旅游促銷來振興當地的經濟。對游客來說也是一種支援災區的行為。我相信景區的運營會慢慢恢復的。現在聽到消息,有幾處景觀被震壞了,未來肯定需要修復,如果整個九寨溝的景觀不受破壞,游客是可以理解的。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略阳县| 道孚县| 会同县| 全州县| 固安县| 新丰县| 宜兰市| 泽库县| 永春县| 呼伦贝尔市| 桂平市| 大同县| 古田县| 宣武区| 宣化县| 北票市| 吉水县| 合江县| 申扎县| 利津县| 南澳县| 崇阳县| 武隆县| 金平| 辽中县| 英山县| 平昌县| 正安县| 万山特区| 和田市| 吉林省| 江源县| 乌兰察布市| 崇义县| 保康县| 井冈山市| 孝感市| 新沂市| 朝阳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