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建“一哥”綠城管理:今年業績一定超過200億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代建業務依然是一片藍海,而綠城中國旗下的綠城房地產建設管理集團(下稱“綠城管理”)在代建的規模、理念、經驗等方面傲視同儕,領先優勢目前尚無人能夠撼動。
8月8日,在博鰲房地產論壇間隙,綠城管理董事兼總經理李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透露,今年截至目前,綠城管理的銷售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接下去還有四個多月,(今年的銷售額)一定會在200億以上。”

維持兩三成市場份額
根據今年3月出版的《中國房地產代建行業發展藍皮書》的數據,2010-2016年,綠城管理在19家從事代建業務的房企中市場份額超過45 %。
2016年,綠城管理實現了181億元的銷售額,而當年中國百強房企的門檻只有156.8億元。顯而易見,作為綠城中國五大子公司之一的綠城管理,其規模已經相當于一家百強房企。
2016年綠城管理181億元的銷售額,占綠城集團總合同銷售金額約1139億元的15.89%。李軍表示,綠城管理在綠城集團的銷售比重會持續增長,“因為我們這邊項目的獲取和擴張是不需要財務投入的。我們反而在設門檻,決定哪些項目要,哪些不要。”
“代建別人理解是替人打工,我們打工打得也不錯。”李軍介紹說,目前綠城管理在管項目171個,合約總建筑面積超5300萬平方米,實時在建面積超1700萬平方米。這里面還不包括已經履約完成的近30個項目,以及前期準備要推動的近30個項目。
談到競爭,李軍表示,代建市場是一個藍海市場,歡迎其他企業進入。“我其實不關心別人做什么,第一,我有規模優勢;第二,我們在思考體系和認知層面上遠遠領先,我們已經把代建的理解、后臺的方法論、服務的需求標準化。”
李軍稱,很多代建企業,原先自己開發,現在還是按自己的產品邏輯做代建。“綠城管理不是,我們按市場邏輯,按委托方的需求來做,我們是專業的服務商。”
前述《藍皮書》預測,2017-2020年中國代建市場規模將超過1.7億平方米。李軍認為,實際的規模會比1.7億大得多,希望綠城管理能占到20%-30%。
安全的“底倉”與合作模式的創新
李軍透露,目前綠城管理1700萬平方米在建面積,170個項目同時在運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保障類住房和公建配套。
“這是我的底倉,這塊很安全,每年都有指標。地方政府思考的是終端,即最終民眾會接受誰,綠城在終端市場有很好的影響力,因此比較容易獲得。”李軍說道,“這個底倉量很大。截至昨天我們有830萬平方米政府安置房的在建面積,差不多占所有在建面積的一半,但是這部分收入水平大約只占19%,利潤更低。”
李軍表示,將這一部分做成穩定的底倉,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造房子是為了住,關心的不只是空間,還有人。反過來,企業社會責任的標簽也有助于綠城代建業務的拓展。”
據李軍介紹,目前在上海綠城自己投資的項目只有一個黃浦灣,但是代建項目有4個,包括在奉賢和臨港集團合作的誠園項目、在東郊和浦東開發集團合作的項目,以及在淀山湖的威尼斯花園和上海蘭園項目。
此外,綠城管理也在探索和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今年上半年,綠城管理簽了6個戰略合作協議,包括單項目的股權收購、盤活不良資產的地產基金、產業并購方面的并購基金等。
李軍表示,房地產行業還是金融屬性為核心的行業。“我們做代建,不能說我們不出錢了,這個行業就變成輕資產了,其實不是的。而且未來不可預見,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有思考,也在做準備。”
李軍所說的“準備”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戰略性安排做單項目的投資基金。目前海南,綠城管理和首泰基金合作,做前期的調研,以基金打包的方式,通過單項目的基金推動。首泰基金在海南有6個前期項目。第二,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與信達資產戰略合作,后者已經提供了50個項目的清單,綠城管理正在判斷篩選。“在西安、昆明、柳州這三個地方,最近可能會有項目落地。”第三,在產業鏈資金上,與天堂硅谷合作,今年上半年收購了一家甲級設計院,還收購了一些景觀園林方面的公司,希望把產業鏈做得更加強大。
三大壁壘、兩個樣本和代建4.0體系
李軍表示,綠城管理在這些年已經形成了三大壁壘。第一層是產品壁壘,綠城有8家設計院,其中5家是甲級設計院,在產品方面的研發和創新一直加速。第二層是服務壁壘,比如對公共空間、灰空間的利用,針對老人、小孩的頤樂學堂、4點半學校等。第三層是知識壁壘。“謙虛地講是犯過的錯誤、吃過的苦頭;驕傲地講是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思考,有進步、有自我的超越。”
李軍提到了兩個學習的樣本,其一是麥肯錫。
“麥肯錫有一個著名的金字塔理論,他們結構化的思考符合我們代建的邏輯。”李軍說,代建不是投資開發,代建很多是別人拿下的項目,已經擁有的土地,綠城管理承接這個項目的時候,需要了解的更多的是委托方的需求、市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綠城管理會有一套方法論,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就像麥肯錫的金字塔理論,一層層分解,然后數據分析、尋找事實依據,最后形成商業計劃書。“這套方法論換一種方式表述,就是這兩年我們在主推的代建4.0體系。”
第二個學習的樣本是米其林。
李軍解釋道,綠城管理在提出“綠星標準”之前認真研究了米其林。“米其林是一家做輪胎的企業,但是米其林餐廳代表了美食界的標準。我們做房地產的,但是房地產沒有標準,都說自己的房子造得最好,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房子?”
李軍認為,在好房子體系里面有產品的指標、服務的指標、運營的指標、供應商的指標,此外還有效益的指標,“有些房企做產品做得不錯,但是效益很低。”
基于這樣的認知,綠城管理設定了復雜而有效的評分體系,有權重系數設定,每一項權重系數有子項,子項最后會求和,得分決定這個項目是三星或五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