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筑工人高墜昏迷時無核酸報告,上海醫生爭分奪秒開顱動手術
疫情之下,也要時刻筑牢生命防線。
一名建筑工人高空墜落陷入昏迷,沒有核酸報告,疑似患有艾滋病,棘手的問題擠在一堆,上海醫生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4月10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奉賢區中心醫院獲悉,3月29日,一位建筑工人高處墜落導致頭部受傷陷入昏迷,被緊急送到奉賢區中心醫院急診。面對醫生的問詢,同行的工友根本無法提供有效的信息,包括傷者的核酸檢測情況。但卻意外提到,受傷工人患有艾滋病,還在治療中。

奉賢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團隊搶救病人。 醫院 供圖
此時,患者的頭顱CT報告出來了,提示顱內有大量出血。情況危急,必須馬上手術。接診的王凱民醫生馬上向神經外科主任馮東福進行匯報。馮東福獲悉患者情況后,立即請示醫務科、感控科等相關科室,“同意手術,注意防護”!
一場搶救生命的爭奪戰就此打響。
開通綠色通道,快速術前準備,同時完成流調、核酸快檢,手術室、麻醉科、手術醫生迅速到位。因為核酸報告還沒出來,加上患者疑似患有艾滋病,手術的防護級別更高了。N95防護口罩、面屏、三層手套、標配的“大白”,再加上手術衣……手術現場,笨重的“裝備”,無疑增加了手術難度,何況是一次開顱手術。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專用手術室內不能開啟空調。即使不動,15分鐘都全身濕透,面屏內的霧氣更是模糊了視野。一方面要全力救治、另一方面必須避免可能的疫情傳播和職業暴露。平常滾瓜爛熟的步驟,現在操作起來卻處處困難。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手術,馮東福團隊終于成功完成手術。這時候患者的正式核酸報告也出來了,陰性。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奉賢區中心醫院表示,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目前患者就診時都需要提供身份信息、核酸檢測報告等一系列手續。但是,對于一些腦外傷、腦出血等神經外科的急診患者,往往無法準備相關的證明,甚至部分昏迷患者連身份信息都無法提供。疫情之下,生命至上。對于這些患者,奉賢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團隊采用邊搶救、邊流調、邊核酸的方式,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本輪疫情以來,該院神經外科團隊已完成急救手術30余例,收治急診患者40余人,時刻筑牢生命防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