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師者|九旬教授撰寫“看得懂”的高數教材:稿酬全買書送師生
近日,一本專門針對高等數學的教材書《高數筆談》,讓東北大學92歲的退休老教授謝緒愷成了“網紅”。對于這本被贊為“一看就懂”的高數書,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留言:“簡直是大學生的福音!”
謝緒愷是四川廣漢人,早年畢業于中央大學電機系無線電專業,從1950年第一次走上大連工學院的講臺,到2005年80歲高齡的他上完最后一堂課,他已經在大學教了整整55年的書。
談及為什么想要創作《高數筆談》,他感慨道:“我教了55年的書,現在只想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能夠在社會教育方面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謝緒愷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2011年,86歲的他住進了養老院,但長久保持的閱讀習慣讓謝緒愷還是每天堅持翻閱書籍并思考,并堅持做教育方面的研究。
有一次翻到一本高等數學的教材,謝緒愷懵了,“我自己算是已經忘記很多高數內容的人了,我試著作為一個未知的人去讀這本教材,但卻讀不懂,那我想這本書對工科的學生們來說,可能就不太合適了。”于是,謝緒愷決定親自動筆,寫一本適合于工科學生的高等數學教材。

謝緒愷說,這本《高數筆談》其實也不算是“一看就懂”的書,只是比其它教材更容易理解,“因為這本書結合了實際來講解,但也有很多難想通的地方,需要讀者一塊兒想,有些地方,我會先把常見的錯誤思路寫上去,再一步步糾正,這樣容易理解。”
正因如此,為難了無數學生的高數,在謝緒愷的書里循序漸進,變得比較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這也是我這本書和別的書不同的地方,就是一步步引導學生從最基本的東西逐漸深入?!?/p>
談起寫作過程,謝緒愷坦言,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年紀大了,精力有限,“我寫東西都是一天成稿,打好腹稿出來就是成稿,決不重寫,因為再來一遍我費眼力也費時間。”
謝緒愷說,自己的妻子一開始還因為擔心他的身體有所阻攔,但后來見他作息時間正常,也并沒有因為寫書而過于勞累,這才放下心來。
對于《高數筆談》的出版效果,謝緒愷表示,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我原本只是想讓學生們在學習高數時能有多一本書的選擇,同時希望他們在讀過這本書以后,對他們的學習方法有所改進,這樣我這本書就成功了,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p>
他告訴澎湃新聞,這本書的下篇《工數筆談》現在已經開始動筆,預計明年可以完成。

【對話謝緒愷】
稿酬全用來買書送師生,“這個年齡我已經不圖名利”
澎湃新聞:能否介紹一下您的從教經歷?
謝緒愷:1950年我在大連工學院任電信系講師,兩年后因為高等院系調整來到東北大學(當時為東北工學院)教授調節理論課程。直到1958年,我被錯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到昌圖農村掃馬圈改造,過了一年才回來。
回來后就去了學校的數學教研室,我雖然不是數學專業,但有一定的工科數學基礎,一邊授課一邊學習上手非???,工程數學、高等數學,離散數學……基本上所有數學學科我都能講。
1992年,學校委派我去了美國,這期間我學習了許多國外的數學教材,并擔任了一段時間的選修課程老師,兩年后回來時,東北大學理學院剛剛組建,我受校黨委之托擔任了理學院的首任院長。
1997年我已經72歲啦,向學校提出了退休申請,但學校還是有所挽留,于是我又受聘到網絡學院,教了8年的離散數學,直到2005年,我才上完了最后一節課,徹底告別講臺。但退休后我還參加了一個教育部門的教學委員會,每年一次,一直在做教育方面的研究。
澎湃新聞:您是如何創作來讓高數變得“一讀就懂”?
謝緒愷:這本書其實并不是“一看就懂”,只是比其它教材更容易理解。我有一個早在80年代就產生的想法,那就是數學問題工程化 ,工程問題數學化,憑借這個想法當時我還寫了一本控制理論方面的書,叫《現代控制理論基礎》,反響很不錯。
于是我想,為什么這本書如此受歡迎呢?大概就是因為這本書聯系了實際,于是我就用同樣的思想和方法,寫了這一本《高數筆談》。
澎湃新聞: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寫作上?家人是否支持您高齡還進行書本撰寫?
謝緒愷:我每天大概投入一到兩個小時去寫書,因為年紀大了,得考慮健康問題,所以不敢花太多的時間。如果我還年輕,一個多月就能寫出來。
我是每天早上5點出去鍛煉身體,回來后活動筋骨做保健按摩,中午堅持午睡。老伴的記憶力不好,我得陪著她看看電視、說說話,有時候還要和東大的老校友們做一下學術上的交流……這些每天固定的事情讓我對寫生保持了比較好的精力。
除了年齡和精力的問題,基本上沒遇到其他困難,學校也很支持,而我自己畢竟也是教了50多年書的人,東西都記在腦袋里,寫作時沒有遇到瓶頸。
澎湃新聞:您能不能簡要介紹一下這本書?
謝緒愷:我這本書里其實也有很難想通的地方,需要讀者一塊兒去想。書上的每一個定理都是經過很多人反反復復的失敗才得到的,我在書里給同學們灌輸的精神就是要用懷疑的目光去對待事物,這樣才能夠創新。
我的下一本《工數筆談》比這本更加結合實習,因為里面的概念更加抽象,如果不結合實際,基本上是讀不懂的,我預備明年把它寫完。
澎湃新聞:您把稿酬都用來買書免費送給師生了,為什么要這樣做?
謝緒愷:我這個年齡已經不圖名圖利了,現在都已經92歲了,主要是為了回報社會,讓更多的學生讀到這本書。
這本書出來以后的效果多少超出我的想象,我原本只是想讓學生們在學習高數時能有多一本書的選擇,同時希望他們在讀過這本書以后,對他們的學習方法有所改進,這樣我這本書就成功了,現在看來還不錯。
“工科數學應該有單獨的教材”
澎湃新聞:您如何評價目前的高數教學,是否覺得存在什么問題?
謝緒愷:我教過高等數學,也聽過一些教高等數學的課?,F在寫高數教材的主要是學數學的人,學數學的人寫教材無可挑剔,因為他是要發展數學的。但學工程的人,是用數學而不是為了發展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目的,正面磨光就行了,犯不著把背面也給磨光了。
現在數學教材里有些概念我這一生都不曾用過,什么左導數右導數,這些東西都太難懂。數學概念本來是一條直路,但現在的許多數學書上有相當多“支路”內容,左拐彎右拐彎,拐著拐著就把人拐糊涂了。但這寫內容對學數學的人來說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發展數學。
但對于學工程的人學這個就沒多大用,所以我在寫高數筆談時,盡量不談“支路”內容, 免得他們糊涂,我完全采用應用角度和科學角度,就像我講課的方式一樣,稍微提點一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
澎湃新聞:對于當前的高數教材,您覺得該如何調整更好?
謝緒愷:我認為工科數學應該有單獨的教材,現在的教材也很好,但還應做適當刪減,不必這么細,可能誰也不敢這么說,因為這樣說好像有些離經叛道了。
有些書寫得也不錯,但難就難在寫了很多工科不需要的東西,舉個例子:畫個圓圈,從圓內到圓外,用數學理念來證明一定經過圓,這就好比有個房子,我從房內走到房外去,你讓我證明為什么經過房門,這就是數學上要求證明的東西,但對學工程的人而言就真的沒有必要。
為什么同學們學不懂?就是沒有把數學的實際背景搞懂。我盡量將數學還原到它本來的樣子,有些數學寫得太過于抽象,還原不了,但就我現在所看到的大多數數學理論,基本上還是都能還原它的實際背景。我相信如果能將理論的實際化講透,任何人都能學會數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