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紀委機關刊:少數人把警示錄當“寶典”,研究對抗審查套路
“方向錯了,人生道路就走向反面”“我的所作所為,已經看不到半點黨性”“無顏到九泉去見老父親,也對不起病重在床的老母親”,這些痛徹心扉的悔悟,出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違紀違法領導干部案件警示錄,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錘,撞擊心靈、震撼靈魂。
查處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按照黨中央要求,用好用活反面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效果明顯。江西省余江縣錦江鎮近20名涉案人員在接受警示教育后,主動交代問題;重慶市梁平縣工業園區開展專項警示教育的當天下午,6名黨員干部主動向縣紀委坦白違紀事實;在黑龍江,不少領導干部旁聽貪官受審的現場懺悔后感慨“終身受益”。實踐中,懺悔錄和案件警示錄已經成為開展黨性教育和紀律教育的活教材,促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警自省,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但是,仍有一些黨員干部對警示教育并不走心。有的以獵奇心態看熱鬧,對落馬貪官的奢靡生活、貪腐細節、權謀詭計津津樂道,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笑料;有的忙著“指點江山”、評是論非,故作高深地來一句“天下烏鴉一般黑”“洪洞縣里無好人”,無形中消解對反腐敗斗爭必勝的信心;有的麻木不仁,覺得說的都是“領導的毛病”“別人的倒霉事”,事不關己、一聽了之;還有的陰陽怪氣發雜音,“遺憾自己連腐敗的機會都沒有”“雖然倒臺,但畢竟享受過,不虧”,暴露畸形心態和扭曲價值觀,影響很壞。如此以“旁觀者”心態對待警示教育,禍根很可能就此埋下。某地一名領導干部在任時批準建立警示教育基地,還對布展內容一一把關。未曾想,基地建成了,他卻黯然落馬。“教育者”變成“反面教材”,實在諷刺。試想,如果在讀別人的懺悔錄時把自己擺進去,舉一反三、引以為戒,他的結局也許會大不一樣。
更危險的是,少數黨員干部竟然把警示錄視為規避監督、鉆紀律空子的“寶典”“秘笈”,反復揣摩、總結他人違紀行為暴露的教訓,研究干擾、對抗組織審查的套路。比如,有人感到“露富”有危險,就千方百計低調“裝窮”;有人發現朋友圈太雜容易出事,就自我設限,只跟所謂“信得過”的商人隱秘交往、利益輸送;有人總結出直接權錢交易不安全,就尋找“代言人”,利用掮客密織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自己隱身其中……殊不知,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無數案例反復證明,不管以何種伎倆跟組織玩對抗、“躲貓貓”,終歸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并且還錯上加錯、罪加一等。
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于自己如何正確,而在善于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腐敗分子并非都生性貪婪,他們多數也曾是“老實人”“好同志”“實干派”。懺悔錄里,有他們激情燃燒的奮斗歲月,有燈紅酒綠中的迷茫浮躁,有行差踏錯時的忐忑不安,有欲望膨脹時的瘋狂墮落,更有墜入深淵后的追悔莫及。反躬自省,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相似的場景、面臨同樣的誘惑,也都有犯錯的可能。若想避免“栽跟頭”“鑄大錯”,不妨在警示教育中強化代入感,拿案例當“鏡子”,設身處地進行場景還原,想一想換作自己,會怎么做,該如何抉擇。這相當于自我完成“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將內心深處那些潛滋暗長的邪念扼殺在萌芽狀態,把已經伸向危險邊緣的一只腳拉回正途,以較小代價完成自我修正、自我凈化,于黨員個人,于黨組織,都是極大的好事。
警示教育不是虛構的劇本,而是一個個沉痛的教訓。倘若“讀懺悔錄不收斂”“看警示錄不警醒”,今天的“看客”,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案中人”。殷鑒不遠,理當謹記。
(原標題為《 警示教育不走心,謹防成為“案中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