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屆語文教育大會|汪鋒: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使用中的幾個問題
原創 汪鋒 寫作雜志
2022年1月8日,中國寫作學會、課堂內外雜志社聯合主辦“首屆語文教育大會”,這是繼“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之后雙方的又一合作成果。本次大會以“迎接語文教育新挑戰,探索素養發展新路徑”為主題,通過系列專家講座、名師示范等交流研討活動,探尋語文教育突出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促進專家學者、教研員、一線教師等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溝通交流。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陳云龍,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寫作學會會長方長安,課堂內外雜志社黨委書記劉信中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汪鋒,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崔巒、顧之川、王本華,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倪文尖等專家出席大會并發言。他們的發言主要圍繞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特別是課程標準、統編教材等問題展開,探索新時代語文教育素養發展的新路徑。現將溫儒敏、崔巒、顧之川、汪鋒在大會的發言整理發表,以饗讀者。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使用中的幾個問題
汪 鋒
今天我來跟大家談一談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使用當中的幾個問題,主要是我和李二民老師一起做的一個調查問卷的分析與相關研究。
大家都知道,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是在2019年9月,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遼寧、山東、海南等6個省市率先使用的。此后逐漸鋪開。2021年7月,我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最后收集了大概有效問卷5000多份,5000多份問卷其實也就意味著背后有5000多位高中老師,這就有一定代表性。樣本來源地區里山東量最大,其次是北京、上海,還有遼寧等。感謝這些地方的教研員和老師們幫我們收集調查問卷。
通過5000多份的調查問卷,我們發現了其中有一些集中的問題,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視。教材的編者也好,各位老師也好,各位相關的教研室的負責人,等等,還包括我們的學生,也要注意到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在使用當中的問題,不是哪一方面、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的問題,需要我們合力來解決。
第一個集中的問題就是,近半數的教師認為課時緊張。參加調研的老師大多數將這歸結為教材的內容多而且難。但實際情況怎么樣,需要進一步調查。
第二個問題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這個任務群對于教師們的挑戰非常大,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被認為是其中最大的困難。
第三個問題是從教學方式,也就是從教材使用上來看,呈現出“三分天下”這樣一個態勢,也就是單篇為主,或者說是以單元整體為主,或者是以群文為主。這就表現出對統編教材的結構理解不夠。在實際教學當中還有一些相關的表現,就是將單元導語、課文注釋,還有學習提示同等看待的趨向。
第四個大的問題,就是對任務的設置總體上是滿意的,使用的時候老師們也會有增減,任務實施的主要困難在于課時不夠。
第五個大的問題,在我們調查問卷中體現的是,活動類單元當中會發現,沒有探索到合適的教學方式。其背后的本質是對活動類單元的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那么我們下面一一來講這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課時緊張。大家可以看到調查問卷的圖,展示了超過半數(約有56%)的教師認為課時緊張。而且我們還要考慮到這次試用的時候主體是像北京、上海、遼寧這樣的省市,這些省市的師資水平在全國范圍內還是有優勢的,那么如果全面鋪開的話,是不是更為緊張?
這一困難的原因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認為內容過多,第二位的是認為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第三個是教材內容較難。這樣加起來占到了84%。學生的基礎薄弱,其實是相對于教材而言的。內容較難,這個跟學生的基礎薄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些原因總的說明,統編教材的內容是多而且難的。當然這也有相對性。那么到底是教材本身的內容過多,還是由于這是一個新的教材,老師們要適應,所以會在自己具體教學的時候覺得“多”,教不完?“難”也是這樣。
所以,這到底是試用的時候教師遇到的問題,還是今后將會繼續遇到的問題?是不是隨著教材的使用,隨著我們各項培訓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
在難度的考量當中,具體而言,認為選擇性必修偏難的比必修偏難的要稍微多一些。事實上是這樣的,在我們的教材編寫當中有這樣一個梯度:必修針對的對象和選修針對的對象,我們考慮在水平上是有一個梯度的。選擇性必修,因為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要選修,所以在難度上有所增加,這個難度是正常的。
我們接著看第二個問題,就是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在必修當中,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這一任務群的挑戰是最大的。通過數據圖可以看到,整本書的閱讀研討,在其他的任務群的比較之下,難度很突出。無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對于學生,都是這樣。所以,有必要對這一“新鮮事物”,對這樣的一個任務群做進一步的澄清,以減輕教師和學生的焦慮。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主要是體現在兩本書上,一本是《鄉土中國》,一本是《紅樓夢》。在這兩本書的課時的安排上面,40%以上的老師都是至少要花到9個課時,《紅樓夢》就更長一些,超過9個課時的達到62%。前面我們說到的課時不夠用,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整本書任務群耗用了大量的課時。那么在選修的、必修的這一部分,比如選必這一部分,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大家會看到整本書在整個任務群當中占到的這樣的一個分量也是首屈一指的。
這時我們就要看到一個問題,現在時間都集中在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上,那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既然高中語文課標和教材都把這個任務群給獨立出來了,那么,什么是整本書在語文學習上獨到的價值?增加的這個東西有哪些增量?單獨看《鄉土中國》,單獨看《紅樓夢》,有時候看得不太清楚,如果你把更多的整本書納入進來,比如說《論語》《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等,這些都放在一起,這個時候或許反而會發現整本書的價值所在。最早提到要在教學當中體現整本書教學的是葉圣陶先生,葉先生的原話是:“讀整本的書,建立讀書的習慣?!边@是葉圣陶先生在談閱讀教學時很經典的說法。國文教材應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的文章。為什么?因為整本書閱讀里能夠涵蓋到的閱讀能力、策略,會把單篇教學的都覆蓋,學會了讀整本書,再去讀單篇文章是相對容易的。這是葉圣陶先生的理念。
所以大家看到他強調讀整本的書,其實就是讀書的意思,“整”在這里沒有特殊的含義。大家特別重視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這樣一件事情本來是一個好事,但如果過分關注或者過于焦慮,不思考整本書閱讀與單篇文章教學之間的根本差別的話,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這里我們有兩個提醒。第一個提醒,就是我們要忽略“整”,重視“書”。葉圣陶先生“讀整本的書”其實落腳點就在讀書上。如果我們看《鄉土中國》的話,你會看到它是一系列散論性質的文章集合起來的。在費孝通先生的弟子趙旭東看來,《鄉土中國》《鄉土重建》都是散論性質的作品,也就是以單篇文章的集合。如果一定要強調“整”反而是不合適的。那么《紅樓夢》更是這樣,前八十回跟后四十回,學界基本上有公論,不是出自同一個作者,而且還有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那么《紅樓夢》的“整”體現在什么地方呢?用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鄉土中國》跟《紅樓夢》的共同特點是篇幅大、復雜性高,這是單篇文章不具備的。
第二個提醒,就是我們讀整本書不是僅僅讀這本書,我們是要通過讀《鄉土中國》來學習怎么樣去讀學術論著,通過閱讀《紅樓夢》來學習怎樣讀古典長篇小說,等等。我們不是要去把社會學的方法搞清楚,把《紅樓夢》里面各種精神思想搞清楚,我們要通過讀這些整本的書,學會閱讀不同類的、篇幅大而且復雜性高的書,這是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最終要指向的目的。
第三個問題關系到這次調查中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怎么樣利用教材的問題。在利用教材方面,單篇為主是之前的主要手段?,F在單篇為主和單元整體為主、群文為主的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各自占據了相應的位置,是一個“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在我們實際教學當中,怎樣使用統編教材中的三個不同功能的部分呢?一部分是單元導語,一部分是課文注釋,一部分是學習提示。不少老師是把這些都同等對待的,基本上三者處理的方法一致。不過,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對這三個不同的部分其實都有明確的說明。我在這里就簡單地重復一下。單元導引主要是交代主題的,選擇課文的意圖和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每一節課有一個簡短的學習提示,這個主要是設定學習的場景和引發興趣,提示學習的方法。這里面有的是主要幫助老師的,有的主要是幫助學生的。在我們實際教學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加區分地去看待這些部分。
第四個問題是關于任務的設計。大家都知道任務群在高中統編教材里特別重要,老師們對于任務的設計總體上是滿意的,使用的時候有所增減。主要的困難在于,一活動起來、一做起任務來課時就不夠?;蛟S要明白,任務不是都在課堂教學里面要完成的,它是一個目標,可能要在課外花一些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任務其實是新教材跟舊教材的一個差別。之所以提出任務,其實是要把語文的綜合能力提上去。這里要提醒的是,我們在落實任務的時候,在老師帶領學生做任務的時候,不僅是奔著任務去的,所以也就不是單純為了解決問題或者參加討論去準備閱讀?!罢n文本身有很豐富的內涵,每個人可以做自己個性化的解釋?!痹趯W生實施任務的時候,我們設計活動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一邊倒,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因為語文的本質是要教會學生閱讀理解和表達。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活動類單元?;顒宇悊卧獩]有選文,沒有具體的文章作為基礎,就是活動性質的、強調語文綜合性質的單元。所以在這一方面,從傳統的教學方式跳過來就比較困難,我們看到沒有探索到合適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們主要的問題。這背后反映的,實際上是對活動單元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怎樣去理解活動類單元的教學目標?其實教材的編寫者也好,教材的培訓部門也好,在很多地方也做了一些說明與培訓,但看來效果并不是很好。
活動類教學單元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當代文學文化生活,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設計調查方案,實施訪談和調查,從而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還要注意訪問和書面學習的結合,注意語言的積累、梳理與探索。大家要提醒學生做一些學理上的總結,對自己的學習做一些反思,這是活動任務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一方面老師們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可能我們在教材的設計和教材使用的培訓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總而言之,通過調查問卷大致能看出這五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在全面實施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的過程中,要多注意這些方面,一起努力解決。
作者簡介
汪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原標題:《首屆語文教育大會|汪鋒: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使用中的幾個問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