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的記“疫”|我們經手的陽性樣本至少被檢測了兩遍

3月26日,樣本分裝小組部分志愿者合照。 受訪者 供圖
3月18日,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的61位志愿者,趕赴上海寶藤醫學檢驗中心支援核酸篩查工作,他們之中大多數人是“90后”,有人從沒值過夜班,白天即便很累也睡不著,但憑著大家的一腔熱情,檢測效率逐步提高。
講述人:王瑜 上海寶藤醫學檢驗中心志愿者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
我們是分白班和晚班的,女生盡量在白天工作,男生大部分都去上夜班了,工作時間是晚上的12點到第二天早晨的8點。
我這個組是夜班,一組6個人,剛開始的時候,12小時能做5000管左右,不是很快,但通過磨合,我們把整個實驗的流程建立起來后,可以8小時做12000管到16000管,整個團隊從一天1萬多管,到后來可以做到一天6-7萬管。
檢測一共有4個步驟,第一步是登記樣品信息,登記完后第二步是把樣品傳遞到分裝區,第三個部分是核酸提取,第四個步驟就是核酸擴增,Ct值小于一定數值的,被判斷為陽性(越小代表病毒載量越高,例如Ct=20的代表病毒多于Ct=30的),初步判斷陽性的,再用不同的試劑進行復核,也就是說被判定為陽性的樣品,都是至少經過兩遍檢測的。
干活時大家都很有熱情,檢測的效率一天天提高。因為管子的規格不一致,有許多需要人工加樣,在我們之中,做得最快的是趙曉明同志,他也是從中科院上海分院調來的志愿者之一,最快時9分半加樣一個96孔板。大家都盡力去干,希望盡早地出結果,盡早把報告發出去。
此外,我們平時很少上夜班,剛開始時,下了班即便很累,我也睡不大著,這是比較難的地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一些暖心事,研究所和導師都非常支持我們。導師經常打電話關心,研究所給每個同學準備了水果等大禮包,我的導師還寄來了維生素等。
3月26日,是我們在檢驗中心的最后一個班,之后,我們要去指定酒店進行隔離。那天,我們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一批次的志愿者和所有夜班志愿者合了個影,合影是大家整理好實驗室之后自發提出來的,那時候心情挺激動的,一起喊了“中國加油,上海加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