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偶然與習慣:人生的兩種狀態

2022-04-06 0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當我們凝視初升的太陽不再有任何驚奇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一件事情,我們已經見過無數次,并且知道即便不去看,太陽也會照常升起。直到有一天,當我們登上一座從來沒有去過的山,再一次望著早已遺忘的太陽的時候,一種全新的體驗襲來,由此重新認識了日出這一現象。

伴隨著種種第一次帶來的那種新鮮感受,人成長的過程,似乎就是將一個個偶然變成習慣的過程,我們接受著偶然的現象,并努力的搞懂它們,當它們可以按照我們期待再一次發生的時候,就可以說,我們征服了這一現象,把從原子維度層層觸發所爆炸在我們面前的事件能夠在腦海中不斷的重復和操作,習慣代表著反復的經歷,也代表著認識上的倦怠。

畢竟,人腦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在元處理層面,每個人都在無意識地分配著頭腦的認知能力,把它們投入到躲避生存危機或能夠收獲更大的問題上。一旦危機解除,或收益減少,認識的壓力就會釋放,人就傾向于用一種模式去處理具體的問題,把具體問題抽象化、普遍化,最終習慣的接受它們。

一個人習慣的能力越強,生存的適應性就越強,很多時候,衡量人智力能力的標準,就是模式化的識別能力,將一系列的問題能夠快速的形成關聯的模式,并把它們固定在記憶系統中,每當再次遇見,提取出來習慣性的記憶就可以應對復雜的狀況。

正是這種功利性的驅動,讓人擅長于習慣,且不得不去習慣。很難想象,如果每天醒來都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要熟悉其中的原理,理解每一個發生的現象時,人可能連一步都無法邁出。

就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玩具的收藏箱一樣,那些新玩具總在上面,壓著那些很久以前,玩夠了的舊玩具。在這個新奇的世界上行走的每個人,都在不斷的收藏著自己的玩具,遇到的所有一切都被分門別類,打上不同的標簽,被認識、被把玩、被習慣、被收藏。

習慣是有用的,但也是限制的,一旦習慣了,認識就停止了,人們不會在習慣的東西或關系上花費更多的精力,習慣靠著慣性維系,新鮮的東西才值得被關注、被認識。但很多時候,囫圇吞棗的人往往還沒有真正的認識就宣布自己已經習慣了,那些玩具的玩法還沒有真正被體會,就早早被扔到了收藏箱之中。

也許在某個慵懶的午后,陽光擊中了記憶中的一個神經元,蟬鳴的瞬間喚醒了對某個舊玩具的回憶,于是由于一個偶然讓孩子去翻出那早已遺忘的舊玩具,在新的陽光下,它被重新發現,并讓孩子可以在新的玩法之下去體驗那個舊玩具。

這就像藝術對于生活的價值,在習慣的視角中,加入一些震顫,帶來一個偶然,讓人們可以在偶然的驚奇中,重新審視業已習慣的東西,并在那曾經自認為習慣的自大中驚醒,重新謙虛的認識被擱置已久的習慣。這種久違重逢的感受,要比剛剛相識來的更加誘人,就好比擱置了許久的魔方再次被完整的拼好一樣,一個許久不見的故人帶來的新話題,也要比同陌生人交談來的更有趣。

偶然本身可以變成習慣,偶然也可以喚醒對習慣的重新認識,似乎這么看來,偶然要比習慣的作用更大。就像熱戀,其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新鮮的,是偶然的,直到老夫老妻,互相習慣之后,熱戀感消失了,人與人之間就極少再去互相探索。

誰不喜歡熱戀呢?可也沒有人能夠精力充沛的一直保持熱戀,對偶然的認識,需要極大的認知能力,頭腦被大量占用,一切新鮮的東西撲面而來的時候,還容易引起認知的宕機。熱戀讓人興奮,也會讓人眩暈,畢竟人還是要活在可控的清醒狀態中,熱戀的消退不是因為愛消失了,而是人無法持續保持對偶然的認識,早晚會將其轉變為習慣。

更現實的看,偶然在很多時候是不被歡迎的,偶然不光是驚喜,也可能是驚嚇。應接不暇的偶然,會讓人陷入一種對現實失控的狀態,人就像是西西弗斯,不斷的把偶然大石推上山,卻又不斷有新的偶然出現,每一天都在推石頭上山的過程中,這里只有這個應付偶然是可以預見的,至于是什么樣的石頭,需要耗費多大的力氣,都是未知的,久而久之,人就會對生活失去最基本的信心。

生活,不能都是習慣,也不能全是偶然,偶然與新的偶然,仿佛是波谷與波峰,但如果沒有習慣在中間銜接,生活就是被隔斷的、離散的、無法持續的。在這種動態的平衡中,人要學會既不那么追求偶然的刺激,維持掌控感;又不能一味的習慣,把自己困在一個熟悉且安全的圈子里。在不斷搬運偶然與習慣的循環中,找到與自我共振的頻率。

不過說到底,偶然與習慣,并不是一些真實的存在。如果沒有人,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偶然,也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習慣,或者可以說全都是偶然,也全都是習慣。偶然與習慣,只不過是一種人類認識視角下對生存現狀的分類,它們存在于腦海中,并不存在于客觀的現實里。

如果非要說有,那么客觀中的偶然是跟必然相對應的,就好比太陽每天升起是必然的現象,而偶然則是那些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在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的時候,人會得到一些關于自然的科學認知,也就是必然,也會很無力的在思索為什么小概率時間會存在,但如果進入到認識領域,小概率的偶然也同樣可以經由人的思維變成習慣。

這樣一來,新玩具也好,舊玩具也罷,并不是一種時間概念,也不是事物磨損的程度,而是完全取決于人的認識能力與進程,或者說面對偶然和習慣,需要的是一種態度,是完全可預見的人的自身力量,而不是暴虐的自然神力。在純粹的現實面前,至少我們還有著一些空間,識別偶然,形成習慣,并在其中不斷振動,構成我們所說的——自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涞水县| 自贡市| 容城县| 江达县| 广西| 玉溪市| 遂川县| 钦州市| 泾阳县| 宜章县| 安康市| 新建县| 泉州市| 武义县| 林甸县| 宜兴市| 无锡市| 昌江| 安康市| 高密市| 崇明县| 南郑县| 成都市| 手游| 谢通门县| 苍溪县| 沾化县| 舟曲县| 石棉县| 镇原县| 德庆县| 顺义区| 固安县| 独山县| 贵州省| 阳东县| 铅山县| 龙门县| 桐梓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