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母親做的“條絨布鞋”

搬家時找出母親繡的鞋墊 作者提供
童年記憶里陰雨天不能下地勞作時,土磚房里15瓦的老式燈泡散發著暈黃色的微光。母親總是坐在熱炕上一針一針地縫制著“條絨布鞋”,她養的“貓妹”側靠著她打著呼嚕。光陰流轉,這樣的畫面時常會在我的腦海里閃過,溫馨而美好。

母親做的布鞋 作者提供
故鄉老房子里的縫紉機上總放著一摞書,書里面夾滿了母親剪的“鞋樣子”,有一部分是用泛黃的老舊報紙精剪而成的,布滿了時光印記。
兩種不同形式的鞋面樣子分大小尺寸夾放,布指知寸,布手知尺,隱約記得母親用手按著我的小腳丫丈量尺寸的樣子。

母親的鞋樣子和做的布鞋 作者提供
西北的冬天是當地農民一年中難得的閑適時光,土磚房里的爐子燒得很旺,整個屋子都暖烘烘的。
母親在熱炕上的褥子下面抽出來好幾張白色的“袼褙”,“袼褙”是用糨糊將一層一層白布粘在一起,再放到熱炕的褥子下面烤干形成的布板子。母親把提前剪好的大小不一的“鞋樣子”放在袼褙上,拿著那把笨重的老式剪刀,剪出千層底和布鞋面的雛形,一摞摞大小不同的千層底和布鞋面排列在炕邊上,這是母親需要在這個寒冬里趕制出的所有布鞋。
來年春暖時,這一雙雙布鞋將陪著我們一家人,走完春種秋收、單步負笈。
母親那個年代,新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處于休整階段,物資匱乏,條絨布料的供應更是緊張,母親節儉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那時候拿著布票去鎮上扯一尺料子做的布鞋,老大穿完老二穿,可寶貝它了。”她在爐旁邊納鞋底邊講著以前的故事。
條絨是母親最喜歡的布料之一,有一部分雙色條絨的布鞋絨溝和絨毛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摸上去也很舒服。小學時候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開春時節,能穿著母親做的新布鞋去上學,走在布滿塵土的鄉間小路上,時不時蹲下來用手擦擦落了塵土的鞋面,正如母親說的,“我可寶貝它了”。
后來每年離家讀書,母親都會在行李上層放一雙新做的條絨布鞋,鞋里墊著她繡的鞋墊,每一雙新鞋都沉淀著母親的牽掛。
去年回家探親,看到母親戴著眼鏡坐在陽臺的小木凳子上剪著什么,走近一看,是一雙小孩尺寸的“鞋樣子”。
“想趁眼睛還能看見,給楊梓墨做一雙布鞋。”母親掂了掂眼鏡說。
楊梓墨是我的小外甥,也是母親的第一個外孫。我走過去掀開母親的針線包,里面有一枚磨掉了色的頂針格外搶眼。我記憶中母親總戴著它納鞋底、縫鞋邊、繡鞋墊。母親用的針也從小針換成了穿線孔很大的大針,看著老舊針包里排列整齊的小針,兒時老房子里的記憶瞬間涌上心頭。
斜陽打進陽臺,淌落在母親瘦削的脊背上。
她手里正拿著一雙小巧的布鞋鞋面,鞋尖繡上去的“老虎頭”栩栩如生。我突然回想起小時候穿著母親做的條絨布鞋“跳皮筋”的樣子,那段歡快的時光躺在我記憶里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中鐵二局電務公司 王金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