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安“問題電纜”事件:質監系統16批次抽查,未能發現問題
華商報7月28日消息,7月27日上午,陜西省質監局召開全年重點工作推進會,會上傳達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調查處理情況及其教訓的通報。
陜西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喬軍要求以問題電纜整改為契機,加強全面質量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打造“四鐵”干部隊伍。
打擊質量違法犯罪行為,讓違法者付出高昂代價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通報,2014年8月至2016年底,西安地鐵3號線工程采購使用陜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凱公司)生產的不合格線纜,用于照明、空調等電路,埋下安全隱患,造成惡劣影響。陜西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有關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問責追責共計122人,涉及廳級16人、處級58人、科級及以下48人。
在27日的會議上,喬軍要求以“問題電纜”整改為契機,加強全面質量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他要求,進一步強化企業質量意識,持續規范行業自律,努力消除行業“潛規則”。重拳打擊質量違法犯罪行為,“嚴打、狠打、痛打”,堅決把嚴重違法違規企業逐出市場,讓違法者付出高昂代價,讓心存僥幸的企業“收手、收斂、收心”。
有個別工作人員收受奧凱公司財物或購物卡
在講話中,喬軍直陳事實,指出質監系統在“問題電纜”事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調查和通報的結果顯示,奧凱公司生產供應的線纜絕大多數不合格,而我們對該公司產品先后進行了16批次的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依然未能發現問題,或發現了未能有效摁住‘問題電纜’。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單位、干部的履職意識不強,責任擔當不夠。”
“一些領導干部,對法律邊界和責任邊界認識不清,這次西安市質監局被問責的28人,幾乎都是案審委員會成員。面對不將奧凱案件移送司法的錯誤決定,這些人沒有一個提出反對意見,誤認為集體決策就不用承擔責任,最終都被‘兜’進去、無一‘漏網’。這給我們正在推進的法治質監建設一個‘當頭棒喝’,全系統務必要加大法治質監建設力度。”
“有個別工作人員頂風違紀,收受奧凱公司的財物或購物卡,如此這般,在監督執法過程中怎么能指望這些人拉下情面?”
喬軍強調,全系統要認真汲取西安地鐵“問題電纜”事件教訓,正視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大力推進法治質監建設,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對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各級質監部門打造“四鐵”干部隊伍。
(原題為《16批次抽查 未摁住問題電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