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當說要開1000家實體書店,進度條到哪里了?
2015年底,實體書店最風雨飄搖的時節,國內圖書電商巨頭當當突然宣布要“從線上反攻線下”——欲在3-5年內開出1000家實體書店——在書業掀起一股聲浪。如今一年多過去,當當的實體書店布局進展如何?
“145家”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近日從當當新業務群團隊獲悉,目前在全國開業的當當實體書店共145家,分為“當當書吧”、“當當閱界”、“當當車站”三種業態。其中“當當書吧”有一百多家,是占比最重的一種模式。據了解,“當當書吧”主要與大潤發、華潤萬家等超市合作,針對圖書層級要求不高的大眾群體,平均面積為100~300㎡;同時考慮進駐縣級城市,走“草根”路線。

“當當閱界”目前有2家,分別是長沙梅溪店和沈陽大悅城店?!伴喗纭逼骄娣e為1000~2000㎡,主要針對白領、文青,開在購物中心,店內融合圖書、咖啡、文創(其中圖書占60%)并獲得一定的租金減免和裝修補貼,是目前大城市實體書店較為典型的開店模式。
澎湃新聞從當當閱界團隊了解到,在長沙梅溪店整體銷售額中,圖書銷售額占9成,文創和咖啡占比1成;閱界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會員服務。

“當當車站”則規模更大,面積預計在3000㎡以上,其在武漢的門店計劃于今年12月開業。與“閱界”類似,“當當車站”尋求與大型商業地產的合作,要求獲得要求租金減免和裝修補貼,并且提出“經營人群”,“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復購率”。

當前145家實體書店距離1000家的目標似乎還有距離,不過據當當新業務群助理總裁張巍介紹,當當已經投資4個獨立公司推進實體店業務發展,近期還將發布與深圳一支團隊投資合作的相關消息。
“不虧損”
當當CEO李國慶曾公開表示:“當當100多家線下店都處在不虧損狀態。之所以不虧損,一是當當實體店線上線下同價,可以為大型購物中心引流,購物中心愿意為當當書店提供成本較高的有風格感的裝修;二是政府也愿意扶持當當實體書店項目,愿意為當當提供多種支持。”
據了解,2016年當當圖書銷售碼洋(圖書定價x銷售冊數)約140億元人民幣;線下實體書店共銷售5000萬,其中“當當書吧”貢獻了80%;2017年第一季度當當閱界梅溪書店銷售額550萬元。未來,當當的計劃是“2017年啟動文創綜合體和文化地產業務,實體書店銷售額將突破2個億”。

此外,當當似乎并不滿足于做個“賣書的”平臺。當當文化產業總裁何山壯表示,將打造“當當文智產業綜合體”,圍繞文化教育、智慧創新兩大產業打造發展平臺。這意味著當當還計劃涉足文創、文化體驗、兒童主題培育娛樂街區等。他們要做“文化地產新軍”,啟動“文創綜合體業務”,并“進一步通過品牌輸出等方式盈利”。
“逆勢而行”?
對于圖書電商“逼死”實體書店的說法,當當方面表示委屈:“從大環境來看,實體書店的主要困難在于其利潤無法支撐書店的租金,傳統書店的運營模式也不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而并非單純由電商搶奪市場所致?!?/p>
圖書電商為什么要開實體書店?
據當當新業務群助理總裁張巍介紹,首先是相應政府號召,倡導全民閱讀——去年《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各地均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大幅減免書店租金、補貼裝修及運營費用等優惠措施,給實體書店的恢復發展帶來契機。其次,這是基于他們對圖書零售市場的判斷——市場空間仍十分巨大,書店要做的是轉變過去單一的賣書方式,適應“體驗”為主的實體市場,結合文化藝術、情景、服務等體驗模式創新和變革。第三是基于當當自身的客群基礎和供應鏈管理能力。
當當團隊表示,其實體書店的核心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圖書與文創相結合,商業行為與政府公益相結合”;以圖書、IP、文創產品、閱讀文化活動、社群分享等運營為基礎,打造“新零售模式”、“新文化地標”。

當當閱界團隊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二者的最大差別還是在業態上,亞馬遜更多的還是以圖書及其他自營產品零售為主,而當當閱界做的是綜合性的書店,是零售+跨界體驗+會員服務的模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