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輕人真的還逛10元店嗎?
作者 | Pucky,發文 | 深瞳商業

曾經火熱的“10元店”名創優品,股價腰斬后,在年輕人中也開始遇冷。
“我每趟經過名創優品,總歸還是習慣性跑進去兜兜。但最近一兩年,基本上都是兜一兩圈,這個碰碰那個試試,但最后還是空著手跑出來。”——90后市場經理 吳馨 上海
上海長大的90后女孩吳馨,講話習慣夾雜著一點本地口音。她告訴深瞳商業,自己雖然不能算是名創優品的狂熱粉絲,但大學開始就一直保持每月購入2-3件商品的節奏,多少也是個忠實用戶。
吳馨認為,在母親的熏陶下,她兼具了上海女性在生活智慧上的一些“得體式精明”,面對溢價過高的商品時,有時比同齡人相對更理智一些。
“有陣子出門,也不是想要買點啥。網上買是最劃算的。但是跟朋友出來蕩馬路,空著手回去總歸有點憨。名創優品填補了我想花點小鈔票,買買小物事的空缺。”
曾經,名創優品銷量名列前茅的洗臉巾、化妝棉,還有各種比小區小超市造型洋氣不少的小梳子、發圈和襪子,都是大學畢業前后的吳馨每次來逛,都會帶一兩件回家的好物,“那陣子買到自己覺得價值超過10塊錢的東西,會有種挖到寶的感覺。”
后來,吳馨甚至在小紅書上看到,名創優品有與英國某高端品牌的英國梨與小蒼蘭同款香味的“平替”版,相差幾十倍的價格“真香”。
但隨著近年名創優品的分店越開越多,品類及聯名款上新變快,吳馨說,自己“挖到寶”的滿足感似乎卻越來越少:洗臉巾已經換成了全棉時代,化妝棉用的日本品牌尤妮佳。花花綠綠的發圈和化妝品貨架更是她很少再瀏覽的區域。
聯名款也讓她有“勸退“的感覺。一開始,吳馨看到名創優品上架小時候央求媽媽買過的三麗鷗聯名產品,只需要五塊十塊就能買到以往動輒六七十甚至上百的授權正版,也有種彌補童年的心態,但很快就收手不買了。“正版么是正版,肯定是拿了授權的。但印刷品的色彩濃度,尤其是娃娃五官的精致度,講不上來哪里不一樣,但好像就是有差別。”
外有淘特10元店“硬剛”,名創優品內有隱憂
除了年輕人的猶豫,互聯網巨頭在線上的殺入,同樣讓名創優品線下10元店的生意,迎來更大挑戰。
3月23日,淘特總裁汪海宣布將上線淘特10元店及淘特100。其中淘特10元店定位于覆蓋不同生活場景的小商品。這被視為淘特“正面硬剛”名創優品。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淘特10元店已完成測試階段,主要依托線上直營模式。

(汪海)
淘特來勢洶洶的背后,是消費降級背景下,“10元賽道”擁擠前進。但線下10元店代表名創優品,交出的答卷看似不錯,卻暗含隱憂。未來,年輕人真的還會愛逛線下10元店嗎?
3月3日,名創優品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名創優品該季度營收凈利雙雙穩步增長,總營收27.7億元,國內營收20.5億元,凈利潤率連續7季度創新高,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然而,財報發布第二天,名創優品股價跌去7.36%,報收9.20美元;距一年多之前20.88美元的上市發行價,跌幅超過五成。到3月29日,其股價更是跌至低于8美元。
分析指出,資本的悲觀情緒主要在于,名創優品CEO葉國富曾于2017年提出“百國千億萬店”計劃,即在2022年前進駐100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收達到1000億元,全球門店達到一萬家。
然而,由于疫情等因素影響,線下開店速度變慢,海外擴張計劃也受到不小沖擊。最新財報顯示,名創優品2022年第二財季僅新增174家門店,全球門店最新數為5045家,距多年前就定下的萬店KPI,還差一半。
而名創優品在線上的故事,也還不足以說服投資者。
事實上,CEO葉國富曾在采訪中曾多次表達對電商的不在意。

(葉國富)
2015年:“線上流量競爭太激烈,紅利已經結束了。”“線下流量才剛剛開始。”
2019年:“名創優品仍會將線下零售作為核心業務去發展。”
雖然目前名創優品線上營收占比已超10%,但這個比例,中短期顯然仍難以扛起大旗。這里先不展開討論。名創優品真正的憂慮,仍在蕭墻之內,在于其自身品牌策略、運營策略的失當。在和多位90后00后名創優品用戶溝通后,Pucky認為,名創優品在三個主要戰場存在隱憂。
一、IP聯名戰場:品類多又全,但缺少主力,面目模糊
名創優品在大部分受訪者心目中,仍然停留在設計不俗的“小商品”層面。然而,今天,在精品小商品、盲盒及文具賽道上,都不乏定位類似的競爭者。
以生活零售品牌“The Green Party”及晨光文具旗下的文創雜貨集合店“九木雜物社”為例,在各大商場中,總有一兩家開在名創優品附近,競爭激烈。
相較于名創優品眼花繚亂的多種IP,九木雜物社在其主推IP“lulu豬”打造上明顯更為成功。從門店入口處主題展臺,打造系列感及體驗感更強的購物體驗;到掛靠春日、櫻花等季節元素推出主題商品;以至開在上海人民廣場來福士的lulu豬限定主題店;其運營顯然讓人感覺更為用心。
在選品到上架的整個流程中,九木雜物社也刻意保證品牌粉紅色主基調色,包括草莓熊、軟萌兔、櫻花系列,沉浸感強。

(圖源網絡)
反之,走進名創優品門店,密集的各類聯名款搶占同一面貨架,“轟炸式”體驗讓人一時之間無從下手。雖然面積較大的門店也有主題展架的布置,但是,不僅氛圍感與九木雜物社差距較大;主題展架的混搭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各類盲盒對我是沒什么吸引力的。盲盒的話雖然聯名的IP都蠻不錯的,但是畢竟盲盒主要是想要展示的,細節差一點點真的就失去了那種滿足社交需求的一些小心思吧。我還是會去抽泡泡瑪特的。”——00后 學生 一涵 浙江
00后一涵告訴深瞳商業,在名創優品杭州的展架上,你甚至會看到活力NBA聯名款和軟萌三麗鷗產品并排展示,漫威英雄和迪士尼草莓熊同場競技,仿佛對路過的家長大聲吆喝:“家里有男寶和有女寶的,都來瞧一瞧看一看了!”

(圖源網絡)
事實上,名創優品以IP聯名直擊Z世代心理,本來頗具戰略眼光。這些多從5元到50元價格的聯名款,滿足了低價購買以往的高價正版商標款的心理。但受訪者也提到,部分聯名商品為了遷就成本,質量跟不上,尤其是毛公仔五官扭曲,盲盒公仔有色差等問題不少。雖然買到了IP聯名產品,但獲得感和社交價值都不高,也就難以產生復購其他IP聯名款的欲望。

(圖源網絡)
二、品牌定位戰場:轉向不夠成功,整體品牌缺位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名創優品成立之初,主打的是日系品牌形象。但近年來,名創優品大力轉向,開始押寶“國潮”。但這個轉向,目前卻并不成功。
有受訪者明確表示,看到名創優品銷售國漫《一人之下》聯名款,第一感受是“錯亂”。“我分別是《一人之下》和名創優品的粉絲,但這個聯名實在有點詭異。就是那種我在美國留學時,本土店里冒出來一堆中國結小飾品的既視感。”

(圖源網絡)
品牌定位快速轉向下,選品基調尚未跟上,必然導致品牌心智被大大削弱。雖然名創優品主打相對低價市場,但面對更加“挑剔”的年輕一代,如果品牌不能帶來足夠心智影響與溢價空間,其日后的精品小商品路線可能會更加艱辛。
目前,抖音、B站上各種同源店、平替挖掘視頻廣受歡迎;再加上淘特10元店等新玩家殺入,都讓消費者離“廠家直發”的商品更近了許多,這將進一步擠壓名創優品等平價好物店的空間。
一涵向深瞳商業作者Pucky講述了她對名創優品的心路歷程。“最初知道名創優品是在高中,當時逛大商場和上網的機會比較少,名創優品在我眼里算是一種潮流,是小姐妹都比較喜歡去的場所。所以在這里買了東西,我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的品味和檔次好像也升級了。”
當時,她覺得名創優品可逛性還是挺強的,日用品的設計也比普通店家要好看。最重要的是身邊不少女生都喜歡逛,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社交、休閑選擇。不過,最近幾年,隨著自己打零工獲得的收入增加,她逐漸覺得名創優品“也不會說有多差,質量一般吧”。
“化妝品和食物成分上來看感覺不是特別健康,指甲油我記得新聞就說出過事。這些品類雖然便宜,但質量是遠比價格重要的。所以他們家就像拼多多一樣,只能買一些用品。”
如此看來,名創優品比以往更需要依托社交媒體,營造品牌事件,不僅要打造王牌產品,更要盡快提升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認知度。但當我們在女性用戶為主的小紅書平臺上搜索“名創優品”,結果更多只是零零碎碎的單品好物推薦。這種單品為主的推廣中,名創優品的整體“品牌”始終是缺位的。

(圖源網絡)
三、海外戰場:門店定位及定價策略成疑
據不完全統計,名創優品目前已經進入美國、法國、意大利等10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故事,是名創優品在資本市場上同樣飽受矚目的所在。
今年2月初,名創優品曼哈頓旗艦店正式開業,成為首個進駐美國曼哈頓的中國品牌。據了解,這是名創優品在北美地區的第110家“$10’N Under”十美金品牌概念店。店內提供 3000 種產品,大部分產品價格低于 10 美元,其中毛絨玩具超過100種,延續名創優品在國內的興趣消費戰略。

(圖源網絡)
然而,相關選址能否為名創優品在北美市場帶來良好收益,卻令人存疑。
這就好比在上海陸家嘴或者北京CBD用天價租金租下場地(先不討論在這里賣10美元一件以下的商品能否回本)。曼哈頓SOHO商業區地段的人群,有多少會被10美元的定價策略吸引?這些高消費人群,在名店林立的曼哈頓SOHO,當中有多少會為所謂具性價比的興趣消費概念埋單?只能說有待觀察。
跳出單店,從名創優品在歐美市場的整體發展來看,情況又如何呢?
在疫情持續沖擊歐美經濟、失業率飚升,消費者培養出大量囤貨習慣的前提下,美國一元店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和Five Below等業績都持續獲得增長。名創優品瞄準海外10元品市場相對空曠的賽道,本是希望在歐美市場和1元店打出差異化路線。
以美國為例,精品文具、公仔、禮品售價確實相對高昂,名創優品如果集中在這類領域也有較大的市場開拓可能。但疫情沖擊下,海外大眾是否能在如一元店一樣“隨便買買買”?情況未必太樂觀。

事實上,名創優品在國外也面臨不少質疑。海外知名點評網站TrustPilot上,名創優品評分僅為2.3星,屬于Poor(差勁)的范疇。不少外國網民在公司相關新聞下留下“Buy it cheap,buy it twice(買便宜貨就等著很快壞掉重買)”等評論,質疑其產品質量。名創優品的海外拓張之路,可能并不如財報中所指的那樣一帆風順。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名創優品是一個“年輕人都愛逛”的生活好物集合店。但如今,隨著90后00后消費習慣的迭代,線上巨頭的虎視眈眈;以及名創優品在自身品牌打造、海外擴張中等整體策略中的多重隱憂;這家”好物店”,還能成為多少年輕人的心頭好?恐怕就不好說了。曾經火熱的“10元店”名創優品,股價腰斬后,在年輕人中也開始遇冷。
“我每趟經過名創優品,總歸還是習慣性跑進去兜兜。但最近一兩年,基本上都是兜一兩圈,這個碰碰那個試試,但最后還是空著手跑出來。”——90后市場經理 吳馨 上海
上海長大的90后女孩吳馨,講話習慣夾雜著一點本地口音。她告訴深瞳商業,自己雖然不能算是名創優品的狂熱粉絲,但大學開始就一直保持每月購入2-3件商品的節奏,多少也是個忠實用戶。
吳馨認為,在母親的熏陶下,她兼具了上海女性在生活智慧上的一些“得體式精明”,面對溢價過高的商品時,有時比同齡人相對更理智一些。
“有陣子出門,也不是想要買點啥。網上買是最劃算的。但是跟朋友出來蕩馬路,空著手回去總歸有點憨。名創優品填補了我想花點小鈔票,買買小物事的空缺。”
曾經,名創優品銷量名列前茅的洗臉巾、化妝棉,還有各種比小區小超市造型洋氣不少的小梳子、發圈和襪子,都是大學畢業前后的吳馨每次來逛,都會帶一兩件回家的好物,“那陣子買到自己覺得價值超過10塊錢的東西,會有種挖到寶的感覺。”
后來,吳馨甚至在小紅書上看到,名創優品有與英國某高端品牌的英國梨與小蒼蘭同款香味的“平替”版,相差幾十倍的價格“真香”。
但隨著近年名創優品的分店越開越多,品類及聯名款上新變快,吳馨說,自己“挖到寶”的滿足感似乎卻越來越少:洗臉巾已經換成了全棉時代,化妝棉用的日本品牌尤妮佳。花花綠綠的發圈和化妝品貨架更是她很少再瀏覽的區域。
聯名款也讓她有“勸退“的感覺。一開始,吳馨看到名創優品上架小時候央求媽媽買過的三麗鷗聯名產品,只需要五塊十塊就能買到以往動輒六七十甚至上百的授權正版,也有種彌補童年的心態,但很快就收手不買了。“正版么是正版,肯定是拿了授權的。但印刷品的色彩濃度,尤其是娃娃五官的精致度,講不上來哪里不一樣,但好像就是有差別。”
外有淘特10元店“硬剛”,名創優品內有隱憂
除了年輕人的猶豫,互聯網巨頭在線上的殺入,同樣讓名創優品線下10元店的生意,迎來更大挑戰。
3月23日,淘特總裁汪海宣布將上線淘特10元店及淘特100。其中淘特10元店定位于覆蓋不同生活場景的小商品。這被視為淘特“正面硬剛”名創優品。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淘特10元店已完成測試階段,主要依托線上直營模式。

(汪海)
淘特來勢洶洶的背后,是消費降級背景下,“10元賽道”擁擠前進。但線下10元店代表名創優品,交出的答卷看似不錯,卻暗含隱憂。未來,年輕人真的還會愛逛線下10元店嗎?
3月3日,名創優品公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名創優品該季度營收凈利雙雙穩步增長,總營收27.7億元,國內營收20.5億元,凈利潤率連續7季度創新高,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然而,財報發布第二天,名創優品股價跌去7.36%,報收9.20美元;距一年多之前20.88美元的上市發行價,跌幅超過五成。到3月29日,其股價更是跌至低于8美元。
分析指出,資本的悲觀情緒主要在于,名創優品CEO葉國富曾于2017年提出“百國千億萬店”計劃,即在2022年前進駐100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收達到1000億元,全球門店達到一萬家。
然而,由于疫情等因素影響,線下開店速度變慢,海外擴張計劃也受到不小沖擊。最新財報顯示,名創優品2022年第二財季僅新增174家門店,全球門店最新數為5045家,距多年前就定下的萬店KPI,還差一半。
而名創優品在線上的故事,也還不足以說服投資者。
事實上,CEO葉國富曾在采訪中曾多次表達對電商的不在意。

(葉國富)
2015年:“線上流量競爭太激烈,紅利已經結束了。”“線下流量才剛剛開始。”
2019年:“名創優品仍會將線下零售作為核心業務去發展。”
雖然目前名創優品線上營收占比已超10%,但這個比例,中短期顯然仍難以扛起大旗。這里先不展開討論。名創優品真正的憂慮,仍在蕭墻之內,在于其自身品牌策略、運營策略的失當。在和多位90后00后名創優品用戶溝通后,Pucky認為,名創優品在三個主要戰場存在隱憂。
一、IP聯名戰場:品類多又全,但缺少主力,面目模糊
名創優品在大部分受訪者心目中,仍然停留在設計不俗的“小商品”層面。然而,今天,在精品小商品、盲盒及文具賽道上,都不乏定位類似的競爭者。
以生活零售品牌“The Green Party”及晨光文具旗下的文創雜貨集合店“九木雜物社”為例,在各大商場中,總有一兩家開在名創優品附近,競爭激烈。
相較于名創優品眼花繚亂的多種IP,九木雜物社在其主推IP“lulu豬”打造上明顯更為成功。從門店入口處主題展臺,打造系列感及體驗感更強的購物體驗;到掛靠春日、櫻花等季節元素推出主題商品;以至開在上海人民廣場來福士的lulu豬限定主題店;其運營顯然讓人感覺更為用心。
在選品到上架的整個流程中,九木雜物社也刻意保證品牌粉紅色主基調色,包括草莓熊、軟萌兔、櫻花系列,沉浸感強。

反之,走進名創優品門店,密集的各類聯名款搶占同一面貨架,“轟炸式”體驗讓人一時之間無從下手。雖然面積較大的門店也有主題展架的布置,但是,不僅氛圍感與九木雜物社差距較大;主題展架的混搭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各類盲盒對我是沒什么吸引力的。盲盒的話雖然聯名的IP都蠻不錯的,但是畢竟盲盒主要是想要展示的,細節差一點點真的就失去了那種滿足社交需求的一些小心思吧。我還是會去抽泡泡瑪特的。”——00后 學生 一涵 浙江
00后一涵告訴深瞳商業,在名創優品杭州的展架上,你甚至會看到活力NBA聯名款和軟萌三麗鷗產品并排展示,漫威英雄和迪士尼草莓熊同場競技,仿佛對路過的家長大聲吆喝:“家里有男寶和有女寶的,都來瞧一瞧看一看了!”

(圖源網絡)
事實上,名創優品以IP聯名直擊Z世代心理,本來頗具戰略眼光。這些多從5元到50元價格的聯名款,滿足了低價購買以往的高價正版商標款的心理。但受訪者也提到,部分聯名商品為了遷就成本,質量跟不上,尤其是毛公仔五官扭曲,盲盒公仔有色差等問題不少。雖然買到了IP聯名產品,但獲得感和社交價值都不高,也就難以產生復購其他IP聯名款的欲望。

(圖源網絡)
二、品牌定位戰場:轉向不夠成功,整體品牌缺位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名創優品成立之初,主打的是日系品牌形象。但近年來,名創優品大力轉向,開始押寶“國潮”。但這個轉向,目前卻并不成功。
有受訪者明確表示,看到名創優品銷售國漫《一人之下》聯名款,第一感受是“錯亂”。“我分別是《一人之下》和名創優品的粉絲,但這個聯名實在有點詭異。就是那種我在美國留學時,本土店里冒出來一堆中國結小飾品的既視感。”

(圖源網絡)
品牌定位快速轉向下,選品基調尚未跟上,必然導致品牌心智被大大削弱。雖然名創優品主打相對低價市場,但面對更加“挑剔”的年輕一代,如果品牌不能帶來足夠心智影響與溢價空間,其日后的精品小商品路線可能會更加艱辛。
目前,抖音、B站上各種同源店、平替挖掘視頻廣受歡迎;再加上淘特10元店等新玩家殺入,都讓消費者離“廠家直發”的商品更近了許多,這將進一步擠壓名創優品等平價好物店的空間。
一涵向深瞳商業作者Pucky講述了她對名創優品的心路歷程。“最初知道名創優品是在高中,當時逛大商場和上網的機會比較少,名創優品在我眼里算是一種潮流,是小姐妹都比較喜歡去的場所。所以在這里買了東西,我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的品味和檔次好像也升級了。”
當時,她覺得名創優品可逛性還是挺強的,日用品的設計也比普通店家要好看。最重要的是身邊不少女生都喜歡逛,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社交、休閑選擇。不過,最近幾年,隨著自己打零工獲得的收入增加,她逐漸覺得名創優品“也不會說有多差,質量一般吧”。
“化妝品和食物成分上來看感覺不是特別健康,指甲油我記得新聞就說出過事。這些品類雖然便宜,但質量是遠比價格重要的。所以他們家就像拼多多一樣,只能買一些用品。”
如此看來,名創優品比以往更需要依托社交媒體,營造品牌事件,不僅要打造王牌產品,更要盡快提升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認知度。但當我們在女性用戶為主的小紅書平臺上搜索“名創優品”,結果更多只是零零碎碎的單品好物推薦。這種單品為主的推廣中,名創優品的整體“品牌”始終是缺位的。

三、海外戰場:門店定位及定價策略成疑
據不完全統計,名創優品目前已經進入美國、法國、意大利等10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故事,是名創優品在資本市場上同樣飽受矚目的所在。
今年2月初,名創優品曼哈頓旗艦店正式開業,成為首個進駐美國曼哈頓的中國品牌。據了解,這是名創優品在北美地區的第110家“$10’N Under”十美金品牌概念店。店內提供 3000 種產品,大部分產品價格低于 10 美元,其中毛絨玩具超過100種,延續名創優品在國內的興趣消費戰略。

然而,相關選址能否為名創優品在北美市場帶來良好收益,卻令人存疑。
這就好比在上海陸家嘴或者北京CBD用天價租金租下場地(先不討論在這里賣10美元一件以下的商品能否回本)。曼哈頓SOHO商業區地段的人群,有多少會被10美元的定價策略吸引?這些高消費人群,在名店林立的曼哈頓SOHO,當中有多少會為所謂具性價比的興趣消費概念埋單?只能說有待觀察。
跳出單店,從名創優品在歐美市場的整體發展來看,情況又如何呢?
在疫情持續沖擊歐美經濟、失業率飚升,消費者培養出大量囤貨習慣的前提下,美國一元店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和Five Below等業績都持續獲得增長。名創優品瞄準海外10元品市場相對空曠的賽道,本是希望在歐美市場和1元店打出差異化路線。
以美國為例,精品文具、公仔、禮品售價確實相對高昂,名創優品如果集中在這類領域也有較大的市場開拓可能。但疫情沖擊下,海外大眾是否能在如一元店一樣“隨便買買買”?情況未必太樂觀。

事實上,名創優品在國外也面臨不少質疑。海外知名點評網站TrustPilot上,名創優品評分僅為2.3星,屬于Poor(差勁)的范疇。不少外國網民在公司相關新聞下留下“Buy it cheap,buy it twice(買便宜貨就等著很快壞掉重買)”等評論,質疑其產品質量。名創優品的海外拓張之路,可能并不如財報中所指的那樣一帆風順。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名創優品是一個“年輕人都愛逛”的生活好物集合店。但如今,隨著90后00后消費習慣的迭代,線上巨頭的虎視眈眈;以及名創優品在自身品牌打造、海外擴張中等整體策略中的多重隱憂;這家”好物店”,還能成為多少年輕人的心頭好?恐怕就不好說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