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持續高溫多人中暑出現死亡病例,專家建議在這里
連日來,上海持續高溫。
7月25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部分醫療機構獲悉,最近中暑病人主要集中在郊區,老年人居多,其中不乏9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些患者最終因熱射病死亡。
他們一部分是高溫天在路邊行走時中暑昏倒,也有部分人是家中中暑,“不舍得開空調”。部分醫院接診的中暑病人中,在家中暑比例甚至超過室外中暑。
對此,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多年監測顯示,夏季家中無空調或有空調不用的人群,更易發生重癥中暑,且發病較為兇險,甚至危及生命。高溫熱浪期間,人們在室內一定要開啟空調。
郊區多人中暑
連日來,上海持續高溫,郊區有不少人中暑,有些在室外走著走著就昏倒了。
半個月來,位于川沙地區的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已接收6例中暑患者,且都屬于重度中暑。其中年齡最大者已有95歲;另一名54歲的患者在路上行走時陷入昏迷,送至醫院后確診熱射病,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從入夏至7月24日,位于南匯地區的浦東醫院已接診了因高溫引發的病例8例,其中1例輕癥,7人重癥,4人正在醫院治療過程中。
浦東醫院急救創傷部主任王樹云介紹,近日接診的中暑患者主要是在野外、高溫環境下走路或工作,他們以老年人為主,有些有神經、精神方面的基礎疾病,遇高熱后,他們往往頭暈、胸悶、體溫非常高,嚴重的甚至有意識障礙。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今夏已經收治中暑患者22人,重癥患者同比增加,有8名患者因重度中暑收治在ICU病房,被診斷為熱射病的一名重癥患者,由于器官衰竭,陷入深度昏迷,必須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金山醫院透露,目前醫院接診的重癥中暑患者,不少人都有在戶外和高溫封閉環境下工作的經歷,也不乏戶外走路的老人。如7月21日上午,楓涇鎮一名八旬老人就在外出途中暈倒路邊,所幸市民及時報警送醫才脫離危險。
“室溫超32℃,單開風扇已無法降溫”
舍不得開空調,在室內中暑的人也不少。
上海新華醫院崇明分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胡曉峰告訴記者,7月20日后接診的中暑病人大多為重癥。
其中一名60多歲男子因買了空調未及時安裝,最終昏迷在家,送醫后因熱衰竭死亡;一名47歲男子喝酒后在室外停放的轎車內睡了20多分鐘后昏迷中暑;一名94歲老太在家舍不得開空調昏迷入院。
“從20日到24日已經接診了不少中暑病人,入院時基本都處于昏迷狀態,50-80歲老人居多,室內中暑昏迷比室外中暑病人多,一部分人就是沒有開空調,以為開風扇就可以了,事實上,溫度超過32℃,單純開風扇已經起不到降溫效果了。”胡曉峰表示。
此外,松江區中心醫院從7月來也陸續接診了10例中暑病例,以60歲以上老人為主,病情最嚴重者發燒至42.2℃,入院時昏迷、多臟器衰竭。
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科醫生介紹,其中近半患者是在家中中暑,“主要因為老人們不舍得開空調”。
專家:中暑時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高溫天如何避免中暑?遇到中暑者該怎么做?
浦東醫院急救創傷部主任王樹云表示,對于容易中暑的高溫作業者來說,尤其要做好防暑措施,要補充水分。出門備好足量的水分或飲料,以含鹽0.15%-0.2%的飲料為宜,少量多次飲用,在外要戴好帽子,穿顏色淺且不易曬傷皮膚的工作服,衣服開口要多敞開透透氣。中午12:00至下午3:00時段,盡量少外出作業。
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多年監測顯示,夏季家中無空調或有空調不用的人群,更易發生重癥中暑,且發病較為兇險,甚至危及生命。高溫熱浪期間,人們除了注意飲食和出行,在室內一定要開啟空調,如果家中確實無法使用空調,可前往有空調的公共場所,如商場、圖書館、地鐵站、社區活動中心等地方避暑。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急診科醫生周小勇建議,當自己或身邊人遇到休克、意識不清、高熱、氣急等情況時,應及時撥打120求助。中暑時不要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對乙酰基酚等退熱,也不要給正在嘔吐的患者任何口服藥物或者食物。等待急救時,盡快將病人轉移至陰涼或最好有空調的地方。同時,千萬不要使用酒精擦身體降溫,有條件的可以補水補鹽,可服用淡鹽水。此外要多關注獨居老人,不要等到昏迷幾天后才發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