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 | “格斗孤兒”被遣返之后就前途光明了嗎?
近日備受關注的四川成都“格斗孤兒”事件出現新進展。據涼山州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未成年人將被帶回涼山,安排他們重返學校。但是等待他們的明天會是什么模樣,目前來看難言樂觀。
據報道,兩位14歲、來自涼山州的孤兒被成都恩波格斗俱樂部“收養”,每天在該俱樂部練習綜合格斗。這家俱樂部前身是退伍特警恩波于2000年私人出資創立的一支武術散打隊,其創立初衷之一就是“收養”孤兒。從第一批的30個孩子到如今的上百個,恩波俱樂部已經“收養”過400多個孩子。
“格斗孤兒”引發關注之后,網絡上的質疑聲和表揚聲同樣強烈。兩個核心問題是恩波俱樂部難以回避的:一是收養的程序問題;二是義務教育問題。
俱樂部表示,“收養”的這些孩子均有正規收養手續。但根據《收養法》,民間收養機構必須在國家民政部門注冊,并且和民政部門有合約,受民政部門委托幫助養育孩子。
俱樂部表示他們請了老師為孩子們上課,基本課程會完成,所接受教育是完整的。但是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義務教育需要在具備資質進行注冊的義務教育機構(學校)進行符合國家規定的、完整的義務教育。人們通常所說的“在家上學”都不合法,遑論批量的未成年人離開校園。
即使恩波俱樂部能解決收養和義務教育一個資質,從理論上它也不可能同時具備兩個資質。很可能兩個方面都是有問題的。
看著十來歲的孩子在籠中搏擊,聽說他們甚至會受傷見血,很多人心里都不是滋味。而這家俱樂部在法律、手續上可能又存在諸多問題。可是遣返重回校園真的是更好的選擇嗎?很多人不這么想。而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像陰影一樣籠罩在人們心頭,因為孩子有一句話:
“這邊伙食比家里好,有牛肉、雞蛋,家里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可能要干苦活兒。”
在洋芋和搏擊之間,孩子選擇了搏擊,這看起來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有人會說,未成年人選擇未必理性。但哪個理性的成年人能給他們指出一條陽光照耀、平坦無砥的路?別忘了他們的家鄉是涼山。
涼山少年的無奈青春,人們已不是第一次目睹。前幾年,深圳的工廠曝出使用來自涼山的童工,后來他們被遣返。可是故事還有后續,就在那批童工被遣返后不久,當地警方又攔截了一批正欲外出打工的少年。被攔下的孩子很沮喪,他們的父母也不滿:“出去打工至少能吃飽飯,為什么不讓出去?”
不約而同,打工少年的父母和“格斗孤兒”關心的都是吃。當外界關心勞動年齡、收養手續、義務教育的時候,他們關心的只是吃。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他們仍處于最低級的需求層次。我們必須承認,對于貧困地區的底層少年來說,通往未來的路不像外界有些人想象得那么寬闊。
“格斗孤兒”返鄉后有幾種可能:或者無心課堂,再次輟學,去打工或打拳;或者勉強堅持讀完初中,去打工或打拳;或者突然成績爆發,考上重點高中,再考上大學。平心而論,哪一種可能更大一些呢?
我絕不是主張社會應該對“格斗孤兒”和打黑工的少年聽之任之。相反,我認為嚴格的調查是必須的,必須搞清楚他們的實際生存狀況。但是在設計解決方案時,我們不能有“何不食肉糜”的想法,而應該認清現實的困境。發現他們、幫助他們,絕不能止于讓他們從我們眼前消失。
一個地方脫貧需要時間,但身處其中的少年等不起。我們必須考慮,在此時此刻,什么樣的道路對他們最有利。這是一個難題,但至少要多聽聽孩子們自己的心聲。這需要各方面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考慮,而不只是彌補程序上的漏洞,手段不能壓倒目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