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趙冬梅:司馬光和他的時代

2022-04-01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趙冬梅 生活書店 

■ 司馬光

司馬光所處的時代,矛盾重重,改革聲浪高漲。如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讓本朝長治久安,走出“朝代更替”,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念茲在茲、不敢稍有遺忘的大關懷。

改革需要決心和勇氣,也需要對現存狀態的尊重,需要長途跋涉、長期戰斗的耐力。司馬光是“這一派”的改革者。

司馬光是誰?

文 | 趙冬梅

砸缸的小男孩?最偉大的史學家?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

司馬光這個名字,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那么,大家覺得司馬光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個問題,我問過很多人,包括我們家的小學生,我的父親母親、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還有簡直“無所不知”的出租車司機;得到的典型答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典型答案一:砸缸救伙伴的勇敢小男孩兒。據說,司馬光小時候,跟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結果有個小朋友沒留神,一頭栽進了裝滿水的大缸里。當時的情形是,周圍一個大人也沒有,就看見那兩只小腳兒在水面上蹬踹了,性命攸關?。e的小朋友全都嚇傻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但見司馬光搬起一塊大石頭,三下兩下就把缸砸破了。缸破了,水流出來了,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這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有故事里勇敢有急智、遇事不慌張的小男孩司馬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那么,這個故事是否真實?我認為應當屬實,具體的歷史學考證,還有砸缸的時間、地點等細節,我們后面會講。

如果說“司馬光砸缸”確有其事,那么,用“砸缸的孩子”來回答“司馬光是誰”這個問題,又是否合適呢?那個砸缸救人的勇敢男孩,毫無疑問是司馬光。可是,如果說司馬光就只是那個勇敢的砸缸小孩兒,那至少不能說是準確的。司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一共活了六十八歲,“砸缸”只是司馬光童年生活的一個小插曲。它瞬間發生,傳為佳話,最終成為我們民族民間記憶的一部分,故事里的司馬光也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的榜樣——當然,那個掉進缸里的小孩兒,也順帶著成了一個安全教育的反面典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外人、后人可以反反復復地講,不斷強化,而司馬光本人和他的父母卻必須淡化甚至忘記——不然的話,司馬光的人生很可能就是“神童變路人”版的了。事實上,司馬光六十八年的人生歲月,“砸缸”之后,精彩無限。

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人?典型答案一“砸缸救伙伴的勇敢小男孩兒”,正確而不全面。不說“砸缸”,不是司馬光;只說“砸缸”,更不是司馬光。

圖|司馬光砸缸

圖源:wwwcoozhi.com

典型答案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這個“之一”不是“很多”之一,而是二者之一。中國史學素有“史界兩司馬”的說法,說的是中國兩位最偉大的歷史學家,都姓“司馬”。這兩位“司馬”,第一位是西漢的司馬遷,他寫了一部《史記》,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第二位“司馬”就是司馬光,司馬光的史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資治通鑒》這部書上。

《資治通鑒》是一部煌煌二百九十四卷的史學大書,它按照時間順序,記述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間的歷史,是一部寫給帝王將相的歷史教科書。南宋大儒朱熹說《資治通鑒》“偉哉,書乎!自漢以來未始有也”。①現代歷史學家也從不吝惜他們對《資治通鑒》的贊美之辭,比如說它是“空前杰作”,②說“論到編纂的方法,史料的充實,考證的詳細,文字的簡潔,綜合評論,確算它首屈一指”!③自從《資治通鑒》問世以來,各種注釋之作、考據之作、延續之作、改寫之作、研究之作相繼出現,司馬光和他的《資治通鑒》已經成為史學研究領域中一處占盡風光的園地。作為《資治通鑒》的主要編著者,司馬光的史學成就之高毋庸置疑。

①[宋]朱熹《晦庵集》卷八一《跋通鑒紀事本末》。

②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自序》,《陳寅恪集》之《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三聯

書店,2001年,第179頁。

③岑仲勉《通鑒隋唐紀比事質疑·自序》,中華書局,1964年。

這個答案怎么樣?跟第一個一樣,很正確,不全面。歷史學家,這是今天的人按照現代職業分類標準給司馬光貼上的標簽。現代人職業的特點就是專業化和終身化,分工越來越細,專業領域越來越窄,而且干什么基本上就是一輩子的事兒。倘若百年之后還有人記得我,說趙冬梅是一個優秀的歷史學者和歷史老師,那我九泉之下肯定能笑醒過來。因為我這一輩子在公共領域基本上就只能干這一件事了,那就是學習和教授中國歷史——再確切點兒說其實只是宋史,學海無涯,生命有限,能夠在這個小小的領域建立“說話的自信”,已然不易??墒牵绻眠@個標準去評判和衡量生活在將近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司馬光,那絕對是不準確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司馬光的時代所奉行的原則是“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當官,當了官還要繼續學習,學者與官僚一身二任。司馬光二十歲中進士,開始做官,此后一直到死,他的官僚身份從未改變,他對于學術的追求也從未停止。對于司馬光這樣一位學者與官僚一身二任的古代士大夫來說,治學與從政就像是一個人的思想與行動,無法分割,學術也是他“從政”的一種方式。從二十歲中進士開始,司馬光在宋朝的官場上一共奮斗了四十八年。這四十八年當中,有十五年,他遠離首都開封,住在洛陽,專門編修《資治通鑒》。但是,這不等于說,司馬光的官僚生涯中斷了十五年,更不等于說司馬光就像如今大學里的歷史學教授一樣,在象牙塔里待了十五年,悠游世外,除了論文、專著之外就不關心其他。對于司馬光來說,“得君”可以“行道”——如果皇帝接受自己的主張,那么就留在朝廷用理想改造現實;反之,則可以通過學術來傳遞思想、教育皇帝、影響官僚。換言之,歷史寫作本身是司馬光表達思想、參與政治的一種方式。在司馬光那里,古代歷史與現實政治之間不是截然兩分,而是息息相通的,過去是現在的鏡子,了解過去是為了現在。事實上,這十五年之中,司馬光也只是被排斥在了政治中心之外,而他的政治影響力卻在慢慢積攢、不斷增長之中。

圖|司馬光《資治通鑒殘稿》(局部) 縱33.8厘米,橫130 厘米。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第二,司馬光的學問絕不止于史學,他的著作也不止《資治通鑒》一部,他的學問要比我們通常所知的廣大很多。①司馬光對儒家經典有著深厚的造詣,他在易學、禮學、《孝經》學和文字音韻等方面都留下了著述。他的禮學成就,得到了南宋大儒朱熹的高度評價。朱熹認為司馬光的禮學在北宋的儒家中是首屈一指的,既有儒家經典的根基,又參考了當時通行的做法,具有可行性,“其中與古不甚遠,是七分好”。朱熹甚至囑咐他的學生,在編修禮典的時候,祭禮就拿司馬光的《書儀》做基礎,略加修改,就可以了。②司馬光甚至還留下了一部詩歌鑒賞小品《續詩話》,部頭很小,只有一卷,而后來學者對它也是評價頗高,說:“光德行功業冠絕一時,非斤斤于詞章之末者。而品第諸詩,乃極精密?!雹鄢酥?,司馬光甚至對醫學也頗有心得。照南宋人的看法,司馬光“于學無所不通”,④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全才。

①清乾隆時期,紀昀(曉嵐)等人奉旨修四庫全書,收錄司馬光著作十七種,貫穿經史子集四大門類。

②《四庫全書總目》卷二二,司馬光《書儀》。

③《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五,司馬光《續詩話》.

④[宋]王稱《東都事略》卷八七下《司馬光傳》;[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四下。

因此,關于“司馬光是誰”,典型答案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仍然是正確而不全面的。

下面,來看最后一個典型答案,典型答案三:司馬光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領袖。中國歷史上以變法著稱的歷史人物不少,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數出幾個來,比如趙武靈王、商鞅、吳起、王安石、張居正。但是,這些變法派的對立面是誰?普通人能說得上名字來的,恐怕就只有王安石的對立面——司馬光了。教科書把變法派的對立面叫做“保守派”。司馬光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保守派。

司馬光是保守派,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這個答案是中學歷史教科書給出的、有關司馬光的標準答案。高考歷史試卷上如果出現“司馬光”或者“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照下邊這樣答,應該問題不大:宋神宗時,為了解決宋朝政府長期存在的積貧積弱的問題,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宰相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變法措施。神宗去世之后,他的兒子哲宗幼年即位,神宗的母親太皇太后高氏掌權,請保守派領袖司馬光還朝擔任宰相。在一年零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司馬光將王安石的變法措施盡數推倒,全部廢除。王安石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個答案怎么樣?如果高考這樣答,誰來閱卷也不能扣你的分。因為人得守信用——教科書上邊寫著各種標準答案,背下來就能換來分數,這是教育體制跟學生簽的合同——誰也不能違反合同。然而,教科書上寫的實在不能等同于真理,在教科書、考場和分數之外,我想我們還是可以坐下來,認認真真、心平氣和地討論討論這個問題。司馬光的確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一點沒有問題。那么,司馬光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是不是就等于他是一個頑固守舊、抱殘守缺、情愿看著國家走向衰敗也不愿做任何改變的人呢?或者說,站在王安石的對立面就一定是錯誤的嗎?反過來說,王安石變法就一定全面正確、沒有任何問題嗎?這些問題是可以問也應該問的,對吧?除此之外,我們甚至還可以討論一下“保守派”的含義,“保守的”就一定是“反對變革”的嗎?在激烈的變革與頑固的守舊之間,究竟有沒有一條更穩妥的道路?

圖源:http://mp.sina.com.cn/

作為一個本分的歷史學者,對于典型答案三,我同意“司馬光是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但是對于隱藏在這個敘述之下的價值判斷——“司馬光是頑固守舊的”,我持嚴重懷疑態度。在這部書里,我會盡我所知,從歷史事實出發,為司馬光辯護。綜上所述,我問了一個問題—“司馬光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得到了三種典型答案:一、砸缸救人的勇敢男孩;二、《資治通鑒》的作者——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三、王安石變法的反對派領袖。這三種答案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它們都非常簡潔明快,就像是京劇舞臺上的花臉人物,特征鮮明、類型突出,一目了然。它們把司馬光這個歷史人物進行了簡單抽象,最大限度地省略了細節,突出了主題。

然而,如果我們認為這就是司馬光,哪怕我們把這三種答案拼湊在一起,說“司馬光小時候曾經砸缸救人;后來編著了《資治通鑒》,是個偉大的歷史學家;他在政治上趨向守舊,反對王安石變法”,認為這就是歷史上的司馬光,也是不真實、不準確、不全面的。小學語文課本里有個故事,說圖畫課上,老師拿了個楊桃讓同學們寫生。正對著楊桃橫切面的孩子畫了一個五角星,同學們都笑他,說他亂畫,說這不是楊桃。但是,當他們一個一個坐到那個面對著楊桃橫切面的位置上時,卻看見了同樣的五角星。那個敢于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孩子,誠實而勇敢,值得尊重。然而,如果這個孩子從此就堅信楊桃就是五角星那樣的,那他就跟摸象故事里的盲人差不多了。楊桃不是五角星形的,大象的長相也既不像扇子、柱子,也不像墻和繩子,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對待比楊桃、比大象復雜豐富千萬倍的歷史人物、歷史事實,更不能采取簡單抽象的粗暴態度。楊桃可以畫成五角星,但五角星只是從特殊角度看到的楊桃,楊桃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要從各個角度看過,甚至摸過、嘗過,才能知道。要想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光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就必須回到歷史本身,到史料中去,進行嚴謹細致的考察,還必須拋開成見,才有可能窺見真相。

宋人記憶中的司馬光

關于司馬光,最“靠譜”的史料應當是宋朝人的記載。那么,宋朝人記憶中的司馬光是怎樣一個人呢?

司馬光去世之后,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為他撰寫了《行狀》,也就是“人生大事記”?!缎袪睢分杏袃啥问帧按邷I”的記載。

第一段發生在 1085 年神宗剛剛去世之后,原文如下:

神宗崩,光赴闕臨。衛士見公入,皆以手加額曰:“此司馬相公也!”民遮道呼曰:“公毋歸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在數千人聚觀之。

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主動請求遠離首都開封,遠離政治中心,到洛陽居住,一心編修《資治通鑒》。到神宗去世為止,司馬光已經在洛陽閑居了十五年。神宗去世之后,司馬光從洛陽趕往開封奔喪。守城的禁軍軍人看到司馬光來了,都用手摸著額頭說:“這就是司馬相公?。 遍_封的老百姓看見司馬光,奔走相告,圍觀的人來了好幾千,路都堵上了。人們哭喊著:“大人千萬不要再回洛陽了,留下來輔佐皇帝、給老百姓爭一條活路吧!”

最終,司馬光回到開封,擔任了小皇帝哲宗的宰相。司馬光的宰相生涯持續時間非常短,只有一年零兩個月,便因病去世。這第二段記載的就是司馬光臨終前后的故事:

病革,諄諄不復自覺如夢中語,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沒,其家得遺奏八紙上之,皆手札論當世要務。京師民畫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飲食必祝焉。四方皆遣人購之京師,時畫工有致富者。

意思是說,司馬光病情加重,不停地喃喃自語,就像說夢話一樣,可是說的都是朝廷事、天下事——沒有一件是私事、家事。司馬光去世之后,家人把他最后的八紙遺奏進奉給朝廷,那上面討論的都是當世要務。開封有老百姓畫了司馬光的像,刻印出售。開封居民一家一幅,恭恭敬敬地供奉著,每次吃飯之前都要對像禱告。全國各地都派人到開封來買司馬光的畫像,有的畫工甚至因此發了財。

圖|司馬光

圖源:history.china.com

這兩個片段傳遞的歷史信息其實很復雜,這里只說其中最核心、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信息,那就是,司馬光深得百姓愛戴。一個什么樣的官員、宰相才能得到百姓如此愛戴?生活作風簡樸、工作作風嚴肅、講原則而通情理,關鍵的關鍵,是他時時事事,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所有這些,司馬光做到了,老百姓也看到了!

這是蘇軾所記載的宋朝老百姓對司馬光的看法,這是口碑,是群眾輿論。那么,司馬光的官方評價又是怎樣的呢?

司馬光去世之后,大宋朝廷給他的謚號是“文正”。謚號,是古代國家對個人最簡明扼要的人生評價。“文正”是一個文官所能得到的最崇高的謚號。北宋167年間,“居相位者七十二人,位執政者二百三十八人”,①宰相、副宰相級高官加起來有三百一十人,得到了“文正”謚號的只有三位,②其中之一就是司馬光!“文正”為何如此難得?難就難在這個“正”字上?!拔摹弊窒啾戎逻€是容易的,“忠信接禮”、“敏而好學”、“道德博聞”都可以稱為“文”,“文”主要強調的是文官的文化修養、學術造詣。而“正”強調的是公眾輿論的評價,“惟眾人之所同服者正也,天下之議惟眾為最公”,只有得到群眾的愛戴、輿論的廣泛擁護才配稱作“正”。③那么,什么樣的人更容易得到社會大眾的交口稱贊、真心佩服呢?表里如一的君子,按照最高標準踐行了儒家道德的人!

①《宋史》卷二一〇《宰輔表·序》,第 5415 頁。

②另外兩位是王曾和范仲淹。

③[ 宋 ] 蘇洵《謚法》卷一“文”,卷二“正”。

司馬文正公,公認的至誠君子,百姓愛戴的好宰相,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蘇軾筆下的司馬光形象。這個司馬光跟我們歷史教科書上那個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頑固派,簡直就是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墒牵瑲v史上的司馬光只有一個。那么,究竟哪一個司馬光才更接近歷史的真實?宋朝當時人對司馬光的認識就更加正確或者說準確嗎?蘇東坡《司馬溫公行狀》里的司馬光形象就一定比教科書里的更接近真實嗎?蘇東坡《題西林壁》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庇锰K東坡所揭示的哲理來衡量蘇東坡筆下的司馬光,我們完全有理由質疑蘇東坡記載的真實性。作為司馬光的同時代人,蘇東坡、還有當時的其他記錄者很可能因為利益相關或者恩怨相結,故意扭曲事實,營造了一個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司馬光形象。

走近真實:本書取向和安排

說到這里,可能有些讀者已經被我弄糊涂了:“你剛才說我們教科書里的司馬光形象不靠譜,說要回到史料,到史料中去尋找真相。人家蘇東坡的記載是史料了吧,你又說蘇東坡沒準兒也不靠譜。那你什么意思???還有靠譜的沒有?我們還能不能了解一個真實的司馬光?”

當然能!唯一的歷史已經消失,唯一的司馬光早已不在。但是,借助史料——主要是當時人的記載,我們還是有可能認識一個相對真實的司馬光。只不過,要想得到真實的認識,就必須做到兩點:

第一,拋開現代人的成見,如果你還是把“司馬光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頑固派”這個成見堵在大門口,那拜托“洗洗睡吧”,不用聽我講了,反正聽也聽不進去。當然,我不能也不敢要求大家把這個成見徹底忘掉,我只希望大家把它放在旁邊,當我講到那部分的時候,請你把它跟我講的做一個心平氣和的對比,看看哪種更合情合理、接近真實。

第二,要警惕史料的記載偏向。當時人記當時事,好處是真切,問題是可能有偏向,這種偏向可能是無意的,也可能是故意的。比如儒家傳統就講究“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①也就是說,如果父親偷了別人家的羊,兒子應當為他隱瞞而不是告發,反之亦然,這樣做雖然看上去涉嫌窩藏犯罪,但是它符合孝道、符合家庭倫理需要,因此是正當的做法。所以,司馬光的朋友、學生對司馬光的記載多半會偏重于他好的一面,而他的敵人則多半會抹黑他。我們看到的史料多多少少都帶有偏向。這是讀史的人必須警惕的。這個提醒其實主要是說給我自己聽的。我會盡量參考、比較正反兩方面的意見,盡量去除史料的記載偏向,努力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司馬光。當然,也請大家監督、警惕我可能出現的個人偏向。

①《論語·子路第十三》,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 年第 2 版,2002 年第 16 印,第 139 頁。

圖|《資治通鑒》[宋] 司馬光 編著 中華書局出版

圖源:douban.com

我為這部《司馬光傳》設定了三項任務:

第一,講述一個人的成長史,揭示司馬光的生命歷程、政治生涯與思想變化。生命、政治和思想三大主題相互交織,理想、學術與現實相互激蕩,共同構成了司馬光六十八年的人生經歷。他從二十歲開始官僚生涯,服事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最終做到宰相,激昂過、低沉過,失意過、得意過,而忠君愛民之心始終如一。一個人做一時君子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君子。保持表面上的溫文爾雅已是不易,更何況要做到至誠至忠、表里如一?司馬文正公,這“文正”二字是如何煉成的,我希望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第二,講述一段激烈變革時代的思想交鋒史、政治斗爭史。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大家都熟悉的、司馬光與王安石變法之間的纏斗?!白儭辈⒉皇峭醢彩陌l明,在王安石變法開始之前很久,必須對現狀有所改變,就已經成為大宋有識之士的共識??赡芎芏嗳瞬恢?,司馬光也有相當多的變革言論。只不過司馬光想要的“變”是在維持現狀基礎之上的穩妥的、漸進的“變”,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的改變”。而王安石的想法則要激進得多。哪一個更好,這里暫且不評判。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可稱得上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①他們都是理想至上的人,如果不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果現行政策違背自己的政治理念,那么,這兩個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高官厚祿,情愿退隱,情愿閑置。這樣的兩個人,即使成為政敵,也不妨礙他們給對方以公正的評價。這樣的兩個人是宋朝建國近百年來寬容的政治氣氛培育和造就的,隨著王安石和司馬光在一年之內相繼隕落,這種寬容也逐漸消散,直到完全不見,最終,我們看到了北宋滅亡之前宋徽宗、蔡京時代專權獨斷的腐敗政治。寬容消失的源頭,就在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最初交鋒之中。呈現那段思想交鋒、政治斗爭的歷史,揭示寬容消失的過程,是我想要做的第二件事。

①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趙冬梅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109—110 頁。

第三,講述巨星們互動的歷史,揭示司馬光與同時代其他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司馬光時代的政治舞臺上可以說是星光閃耀,有著“超豪華”的“演出陣容”。在司馬光的故事里,有范仲淹、歐陽修、包拯,有王安石,有蘇軾、蘇轍兄弟,有宋神宗。是的,原來他們曾經在一起,曾經有互動。我將懷著一顆仰慕的心,跟大家一起回顧那個星光燦爛的時代。當然,在我的講述中,司馬光是毫無疑問的第一男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將圍繞他展開。

本文摘自《司馬光和他的時代》

趙冬梅 著

*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文章版權由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所有

微信排版:武羽柯

微信編輯:趙慶明

推薦閱讀

《司馬光和他的時代》

趙冬梅 著

ISBN:9787807680123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北大分??妥苯淌?,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和歷史人物傳記的研究、寫作與傳播。曾在 《百家講壇》 講述寇準、司馬光等歷史人物。代表作有 《大宋之變,1063-1086》 《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 《司馬光和他的時代》 等。2021年出版新作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期人與制度的互動》 《人間煙火:掩埋在歷史里的日常與人生》。

內容簡介

《司馬光和他的時代》生動講述了北宋知名學者、青年干部司馬光的成長之路,揭示了那一段激烈變革時代的思想交鋒史、政治斗爭史,以及北宋政壇上范仲淹、歐陽修、包拯、蘇軾兄弟們互動的歷史?!端抉R光和他的時代》雅俗共賞,論證嚴謹,語言幽默,是迄今為止最靠譜的司馬光傳記。作者將引領廣大讀者深入探尋大宋王朝建國80年后的憂患與改革,以及大變局中德與才、修身與仕途、改革與守舊、治國與民心的激烈碰撞,充分領略這一段中國政治史上美好的時光之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閱讀本書,對今人不無裨益。

原標題:《趙冬梅:司馬光和他的時代》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托克托县| 永仁县| 炉霍县| 襄汾县| 区。| 蓝山县| 塘沽区| 钦州市| 德阳市| 洞口县| 佛冈县| 兖州市| 盐亭县| 太湖县| 武夷山市| 铁岭市| 武平县| 黑龙江省| 南宫市| 孝感市| 新建县| 开江县| 平原县| 开远市| 海阳市| 丰都县| 彭泽县| 青海省| 苗栗市| 重庆市| 敦煌市| 枣阳市| 南安市| 仁布县| 宁明县| 杭锦后旗| 万荣县| 博湖县| 依安县|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