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議事廳|2021長三角城市人口增長排位:誰起誰落?
各地正陸續公布2021年常住人口數據。
人靠腳投票。每年,城市人口流入的數量向外昭示著自己的城市吸引力。
長三角強市如云,多個都市圈劃分“地盤”、同臺競爭,哪些城市人口正在涌入?哪些強市人口吸引已顯乏力?
本文將聚焦長三角2021年常住人口超500萬的大城市,通過觀察常住人口的數據變化,展現過去十年,長三角大城市人口流動的趨勢。
目前,長三角一共有41座城市,其中3座城市人口超過千萬,18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3座千萬人口大城分別是上海、杭州、蘇州。18座城市人口超500萬城市的分布為上海1座,浙江7座,江蘇7座,安徽3座。

注:2021常住人口數據來自各地2021年統計公報;2020年常住人口數據來自各地七普人口數據,較上年比增量的計算以此為準。 作者自制
浙江城市占據人口增長前三甲
2021年常住人口,長三角城市增長超過10萬人的是杭州、寧波、嘉興、南京。這也是人口流入的前四強,常住人口增長分別為26.8萬、14萬、11.5萬、10.9萬。
常住人口增量刨除自然增長的部分,可以得知城市人口凈流入的水平。
除了南京尚未公布自然增長率,杭甬嘉三城的人口凈流入都超過10萬人。這三座浙江城市,也占據了長三角人口增長的前三甲。
合肥尚未公布2021年常住人口數據,不過近年合肥保持著較為迅速的人口增長,吸引不少安徽人口回流扎根。2021年安徽全省新增常住人口10萬,考慮到安徽部分城市處于人口流失狀態,合肥很可能人口增長超過10萬,與上述四城掰手腕。
人口增長的第二梯隊是溫州、常州、金華、紹興、蘇州,2021五城常住人口較上一年增加5萬至10萬。除了蘇州尚未公布自然增長率,其余四城人口凈流入也保持在5萬人以上,具有一定的人口吸引力。
相應的,剩下臺州、上海、無錫、南通、鹽城、徐州等城市組成第三梯隊,無論常住人口增長還是人口凈流入都未超過5萬人。其中,上海、南通刨除自然增長后人口凈流入約有4萬多人。徐州則處于人口負增長的流失狀態。
另外,安徽阜陽、宿州二市尚未公布2021年常住人口。據七普數據,2010年至2020年間,阜陽年均增長率為0.76%、增長平緩;宿州年均增長率為負,處于人口收縮狀態。上述兩城2021年人口增長規模大概率處于上述第三梯隊,甚至可能與徐州同樣面臨人口流失。
明顯,在人口增長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城市中,浙江較江蘇更具優勢。現統計的九座2021年人口增長超5萬人的城市中,來自浙江的有六座、來自江蘇的僅三座。
當下,由于生活成本、戶籍門檻等原因,近年上海人才正在向周邊溢出,長三角強市則是主要的承接地。2021年江蘇“雙子星”南京、蘇州的人口流入相比浙江的杭州、寧波明顯遜色。作為萬億俱樂部的南通、無錫也并未表現強勁的人口增長。
反觀浙江,不僅杭州“斷層”領先,寧波緊隨其后,嘉興、紹興、金華等“新秀”也表現不俗。
上海“左臂”嘉興已成黑馬
僅憑一年的人口增長數據來觀察城市“起落”不夠全面,更何況,2021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比較大。
拉長時間,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普”)數據看,一些趨勢依然成立,例如嘉興在人口吸引力上的強勢崛起。
論2010-2020十年間常住人口增量,嘉興以增長89.92萬人挺進長三角前十,力壓常州獲得第九位。并且,嘉興城市經濟體量、人口規模不算大,如果計算2010-2020十年間常住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嘉興已超越南京、無錫、南通、常州等江蘇強市。
據七普數據,嘉興十年間常住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84%,南京為1.53%,無錫為1.59%,常州為1.40%,南通為0.59%。
與人口大量流入呼應的是,嘉興近年經濟高速發展——2015年GDP約為3500億,2021年站上6千億臺階,并在2019年實現對省內臺州的超越。另外,嘉興2021年全市財政收入超過溫州,排至省內第三,城市“財力”持續增強。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收入也位列全省第三,已成為浙江僅次于杭州、寧波的“富城”。
作為長三角腰部城市,嘉興以“黑馬”之勢快速崛起,離不開上海都市圈的帶動。
蘇州與嘉興同為上海的左右臂膀,早在1992年,嘉興就審時度勢,提出了“接軌上海、開發乍浦、三沿并舉、聯動發展”的思路。不過從歷史上看,滬寧線的工商業往來、軌交基礎設施要比滬杭方向發育更早,嘉興自身的工業基礎、城市體量也與蘇州不可相提并論。
應該說,至“十三五”,嘉興對接上海進入了加速期。
2016年公示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已透露將“構建上海與蘇州、無錫、嘉興、南通、寧波、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
2017年浙江發文同意嘉興設立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省級層面的支持,為嘉興對接上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浙江也要求示范區在創新政策、產業、科創、交通、公共服務上開展接軌和協同工作。就在當年,嘉興與上海簽下了30個高質量合作項目協議。
自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嘉興更是如魚得水,把牢承接上海輻射的浙江“門戶”定位,推動蝶變躍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讓嘉興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機遇。”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表示。
近三年,樂高、松下、日本電產、飛利浦等8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嘉興投資了148個產業項目。而嘉興50%的外資項目借力上海平臺招引,30%的工業產品為上海支柱產業配套。同樣,近三年嘉興新引進百億級重大產業項目29個,其中也不乏從上海引進的中晶大硅片、潤澤長三角國際信息港等百億項目。
今年2月,嘉興提出今后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萬億。嘉興不僅意欲對浙江第四位的紹興發起挑戰,也對未來超越浙江“老三”溫州抱有野心。背靠上海起飛,它是否會復刻蘇州之路?
部分蘇南強市初顯疲態
不僅嘉興保持高速人口增長,上海西面的蘇州同樣是人口贏家。蘇州雖2021年表現中等,但2010-2020十年間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也就是說,盡管上海有意控制人口規模、新增人口較少,但上海都市圈地緣最緊密的兩位成員,蘇州、嘉興正在進行高速人口擴張。
需要對比的是,另一座與上海接壤的城市南通,并未復制上述兩城的趨勢。南通2021年人口凈流入不到5萬人,2010-2020十年間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僅為0.59%。盡管南通早已打出上海“北大門”的口號、發力接軌上海。但南通與上海有長江之隔,自2020年滬蘇通鐵路開通后才能經蘇州張家港市、太倉市直達上海,與上海經濟往來不夠便利。
結合2021年及七普數據來看,杭州—寧波,蘇州—(上海)—嘉興,已成為長三角人口凈流入的兩大高地。
杭州—寧波雙城不僅在2021年人口流入規模高居榜首,在七普數據中兩城十年間常住人口增長數量同樣是長三角前兩甲,年平均增長率也居于高位,分別為3.21%、2.15%,超過蘇州—(上海)—嘉興的這一組團。

數據來源:各地七普人口數據 作者自制
南京、無錫、常州等蘇南強市仍保持較好的人口吸引力,十年間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53%,1.59%,1.40%,但相比杭州—寧波,蘇州—(上海)—嘉興這兩大組團的增長速度,仍顯平淡。在上文所述的2021年人口增長情況中,也是如此。
除了嘉興的異軍突起,明顯,時下浙江雙子星的人口吸引力已對蘇州以外的蘇南城市形成確切的超越。
眾所周知,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是蘇南城市群中的主要城市。目前江蘇全力支持南京提高首位度,蘇州正繼續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做好接軌上海的文章,夾在南京與蘇州之間的無錫、常州則略顯尷尬。
常州被南通替代為“蘇錫通”在民間已流傳多年,身為萬億城市的無錫,2021年人口凈流入僅約為2萬人,同樣面臨人才吸引力不足的挑戰。
實際上,省級層面,江蘇人口凈流入無論在2021年還是七普數據中,都已遠遜于浙江。
一方面,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創業就業市場較活躍,而江蘇國企較強,這種地方經濟風格的差異對人口吸引力帶來影響。產業上,杭州“特長”互聯網經濟吸引著大量年輕人、大學生“入局”。
另一方面,江蘇萬億強市雖多,但擁有強勁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不多,也是江蘇之痛。時下,江浙滬都面臨越發嚴峻的老齡化挑戰,都正急需更多年輕人口流入、優化人口結構。今年,江蘇年度人口自然增長率首次轉負,推動其萬億強市更好擔當人口集聚的功能已十分急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