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說高溫①|各省份高溫補貼怎么發?日補金額最多相差三倍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政府相關部門及公開報道中梳理了全國31個省份的高溫補貼標準,以觀察其中的差異。
1.發放標準最多的類型是無差別發放

超過一半以上的地區按照月、日或小時無差別發放,這意味著不論氣溫高低或工作時間長短,每一個勞動者獲得的高溫補貼都是相同的。
另一種是在規定發放高溫津貼的月份里按工作場所及溫度變化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室外高溫和室內兩種類型。相比之下,重慶市的分類標準最詳細,不僅按溫度區間細分標準,還在措辭上用數值代替文字描述。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標準是動態調整的。一種是像四川省這樣根據省內區域動態調整,另一種是像天津市這樣按照收入比例動態調整。目前天津市實行的標準,不僅是目前31個省市區中日高溫補貼金額最高的,同時也是高溫補貼金額調整最頻繁的。
2.一個標準平均要延用4.3年

從已公布的28個地區的高溫補貼最新標準來看,平均一個標準會被延用4.3年。其中,標準延用時間最長的是湖南省,12年來一直按照2005年公布的標準發放高溫補助。近期剛進行過調整的是河北省,從事室外露天作業的勞動者每小時增加0.5元,即由2015年標準的每小時1.5元調整為現行標準的每小時2元。
還有的省份雖然看似調整了標準,實質上卻是“換湯不換藥”。新華社記者在對比了廣東現行的2012年標準和2007年的舊版高溫補貼標準后發現,除了將室內外高溫補貼標準調至一致外,補貼金額始終維持在月人均150元的水平。隨著物價不斷上漲,一瓶礦泉水從10年前的五毛錢漲到了如今的兩塊,高溫補貼標準如果一直不變,顯然并不合理。
3.三省市區可能未達到高溫補貼發放溫度標準
在各省市區政府公布的高溫補貼標準中,黑龍江、西藏和青海至今沒有明確出臺高溫補貼標準,但從這三個省市區的歷史氣溫數據中或許可以得到解釋。
國家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的公開數據顯示,1955年至2016年上述三省市區省會城市哈爾濱、拉薩和西寧的歷史最高氣溫分別達到39.2℃、30.4℃和36.5℃,但出現高溫(33℃及以上)天氣的月份比例分別占到11%、0%和1.3%,未設立高溫補貼標準是否不合理還有待商榷。
除此以外,包括北京、江西、寧夏和內蒙古在內的省份未在政府官網中公布高溫補貼標準的細則,可能將造成“無法可依”的狀況,導致許多勞動者未能按時,按標準領到高溫津貼。新華社撰文指出,應該健全、完善職工高溫津貼制度,及時適當調整高溫津貼標準,通過工會等協助勞動者與企業平等協商,把高溫天氣勞動保護等寫進勞動合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