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潘天壽誕辰125周年︱潘老題畫詩十六首,每一首都價值連城
潘老說:“我這一輩子是個教書匠,畫畫只是副業。”話里是謙虛,話外是自傲。亦說“一藝術品,須能代表一民族、一時代、一地域、一作家,方為合格。”對當下和未來而言,“潘天壽”不僅只是一位美院老院長。他以史家的宏博視野和實踐家的非凡勇氣,固守著中國藝術的世界獨立性。74 年來,他在社會動蕩、政權更迭、戰爭頻發和文化沖突中展現了一位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可與血液里根深蒂固的堅韌。他的價值,更存于世界文化史的坐標中。
今天我們用十六幅作品上的題畫詩與畫作本身再次走近潘老,感受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之所以說潘天壽的每一幅作品都價值連城,不僅是因為拍賣市場的真實價格反饋,也是因為后來者有懂得這傲骨與灑脫,希望在中國畫史的千年譜系中思考潘先生的道路與價值;在世界藝術史的語境中思考他的價值,而不只在中國畫內部;不只思考潘先生的藝術價值,同時還努力梳理他的文化價值和時代價值。
《白云飛瀑圖》
青云青云天已曙,蕊珠之宮在何處。
白龍飛瀑亂石間,絳袂仙人自來去。

《松蔭觀瀑》
清游最愛夢中山,怪壑奇崖筆外扳。
又見水晶簾不卷,從天搖曳到人間。

《云谷菱歌圖》
谷底白云飛復飛,殘紅春老落花稀。
一番新雨菰蒲長,聽唱菱歌實正肥。

《長風白水圖》
殘葉殘葉千林摧,長風凈掃圓空開。
奔流獨許三萬里,此水源從天上來。

《長松山房圖》
虬松虬松岸白馬,葉青青兮干深赭,
參天欲與齊者寡,吾師頤公結屋于其下。
大風來,濤聲起,虬化龍,天尺咫,
騰行云,千萬里,作霖雨,
寂秋水,師頤公,閑負手,永歡喜。

《黃山虬松圖》
我愛黃山松,墨瀋潑不已。
高者直參天,低者盈尺咫。
鬅鬙萬葉青銅古,屈鐵交錯虬枝舞。
霜雪干漏殷周雨,黑漆層苔滴白云。
亂峰飛月嘯饑虎,世無絕筆韋偃公,
誰能纖末起長風?
蔡侯古紙鵝溪絹,展付晴光凌亂中。

潘天壽《潯陽江景》
俯水昂山勢絕群,誰曾于此駐千軍。
萬家樓閣參差起,半入晴空半入云。
城外千檣集海鳧,上通巴蜀下姑蘇。
似曾相識潯陽路,夜泊船留司馬無。
浪淘沙盡幾英雄,倒海潮聲歲歲同。
鐵板銅琶明月夜,何人更唱大江東。

《待獵圖》
眼耽耽,心逐逐,
欲使潭底魚無遺族,無遺族,
不知日后如何能裹腹。

《荷花》
日色花光一片,飛入鴛鴦不見。

《水仙》
明珰羅襪步珊珊,淺倦仙妃歸宴歡。
洛浦夜深明月白,天風香逗水云寒。

《秋華垂濕露》
天風落石頭,繁霜明白屋。
敢說秋花稀,艷紫兼新綠。

《登高觀波圖》
極海波濤耐細聽,重裘無礙灑初醒。
陡知絕頂蒼茫立,百萬峰巒為我青。

《祝壽圖》
風蕭蕭,白空之秋艷明燭,
薄糟糟,色離應為壽。

《楚蘭圖》
不多筆墨已離披,紉佩何心唱楚辭。
同與夷齊無寸土,露根風葉雨絲絲。
眉濕春痕重,非關墨瀋多。
有懷荊楚月,意緒亂婆娑。

《墨荷圖》
萬葉葉娉婷,一花花楚楚。
背人自為言,儂貌何如女。

《古松矮屋》
土腴處處可桑麻,亦種棠梨與菊花。
三徑荒,人跡少,孤松矮屋老夫家。

結語:經百余年現代社會的反復碰撞、融合與沉淀,“潘天壽”已穩固成為中國精神當代傳達的代言者。其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自信深得民心,更符合主流發展趨勢。而其雄闊壯美的藝術風貌、窮及一生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內在體悟,更在黃賓虹、張大千、林風眠、徐悲鴻等藝術群體的合力促發下,與社會網絡、學術體制和身份形態等交融蝶變,堪稱仰之彌高矣。

潘天壽
原標題:《潘天壽誕辰125周年︱潘老題畫詩十六首,每一首都價值連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