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禹治水給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靈感
他曾經是一個神話。在有四千多年歷史的中國,流傳著禹的事跡,他是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第一位帝王,在治水之后登上了王位,那場洪水肆虐大地有兩代人之久。這場洪水在中國家喻戶曉,和“鯀禹治水”密不可分。禹被封神,在道教神殿中成了掌管水的神。他因此被奉為守護神,即禹帝,也被稱為大禹,他給了無數藝術作品、詩歌和版畫以靈感,其中就有魚屋北溪(Totoya Hokkei)在19世紀江戶時代所完成的作品(下圖)。我們可以在畫中看到神話中的帝王正面對著洶涌的洪水,龍的身影象征著洪水。

魚屋北溪(1780-1850)《大禹戰龍》
洪水始于堯帝統治的時代。他下令禹的父親鯀去治理洪水。哎,他選擇的方法是建立水壩和障礙,但以失敗告終。即便使用了息壤——一種神奇的物質,它據稱會自行生長,是從諸神那里偷來的,但也沒能阻止大水的肆虐。無數的犧牲者讓人感到悲痛,其中就有鯀自己,堯的繼承者舜也反對他。禹成了救世主。
他選擇去開鑿盡可能多的水渠,龐大的工作持續了數年之久,以期調控河水,讓住房和人口得以幸免。人們提到,黃河的河神河伯幫助了禹,給了他一張黃河及周邊地區的地圖。
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舜喜歡他勝過了自己的兒子,還讓他繼承了王位!夏朝就這樣建立了(持續了五個世紀),禹還設立了權力繼承轉移的原則。該神話也可以被理解為這樣一個神話,中華文明因為制伏了水患而轉向了農業社會。
這個神話中的哪些部分是真實的呢?禹是否真的存在過?歷史學家為此爭論已久。從他被認為存在的年代(公元前2200年至2101年)起的考古遺跡中,這位征服了水患的王者從未被提起過。到西周時期,他的名字才第一次被提到,距他相傳的統治時期有一千多年了。
這一情況隨著北京大學吳慶龍和他的團隊的發現而有所改觀。他們的新發現讓四個世紀前有過洪水這一看法有了可信度。這些研究人員對湖泊沉淀物進行了繪圖,并確定了這些沉淀物以及三個被掩埋者的遺體的年代。結果揭示的是,公元前1920年的地震造成的一次滑坡將黃河阻塞在了積石峽,后者位于西藏高原的邊緣,今天屬于青海省。水流堵塞了六到九個月,在此期間,大約12至17立方千米的水聚集在突如其來的水壩后面。而該水壩的消失……導致了中國北部廣大平原地區被淹沒,也就是該國文明的誕生地。我們可以想象,這次災難對親歷者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研究的作者們強調,伴隨這場洪水發生的是河道的改變,它開出了一條新的水道。此外,與這次災難同時發生的是一次重大的文化變遷,讓中國從新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二里頭文化對于考古學家而言便標志著這一過渡,它對應的或許就是夏朝。鯀禹治水因而進入了神話中的洪水的名單上,它們是歷史的基石(《圣經》便是如此)。那么禹呢?人們說,當傳說比歷史更為美妙的時候,人們便忘記了傳說。因為這一次兩者相吻合……
本文經授權摘自《藝術與科學:從野生茄子到三宅一生》一書,標題為編者所擬。

《藝術與科學:從野生茄子到三宅一生》,【法】盧瓦克·芒讓/著 陳新華/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22年2月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