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英輕阿:馬島戰爭中的美英關系及美國的對英軍援
英阿馬島戰爭是二戰后罕見的現代化條件下的大規模海空戰。其中,限于檔案缺乏,戰時美英特殊關系及美國對英軍事援助未得到詳實捕捉,如里根總統在其回憶錄中只承認對英國租借過一顆衛星,而對其他大規模對英軍援諱莫如深。2015年底,美國國務院解密出版《美國外交文件集:南大西洋沖突,1981-1984》,這為我們深入透視美英特殊關系及美國對英軍事援助提供了新的基礎。
避免“蘇伊士運河戰爭”重演
以“泛美主義”和“大西洋主義”這兩套地區體系為牽引,圍繞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爭端,美國的危機應對耦合于旨在防共反蘇的跨大西洋的美英同盟關系與美阿伙伴關系這對二元結構中。美英對稱性聯盟關系與美阿非對稱性戰略關系重要性的不平衡特征,以及里根時期獨特的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保守現實主義的執政哲學與美蘇“緩和”破裂的冷戰對抗新形勢等因素綜合作用,決定了美國應對戰略的基本面貌。
1982年3月25日,阿根廷加爾鐵里軍政府突然向馬爾維納斯群島中的南喬治亞島派遣礦工,隨后派遣陸戰隊登島。對此,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勛爵迅疾致信美國國務卿黑格,“請求美國斡旋,予以任何形式的幫助”。美國務院隨后指示駐阿根廷大使只需向阿方溫和表示,美阿關系是美國國際戰略的重要構成,阿如若采取軍事行動將沖擊美阿關系。美國此時還不愿對阿過分施壓。

英阿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沖突對美國西半球戰略造成嚴重影響:阿根廷方面,軍政府面臨1976年后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美國亟需應對親美軍政府可能垮臺,左翼力量趁機做大;英國方面,里根政府不希望馬島戰敗導致撒切爾下野,“英格蘭本土主義”抬頭。屆時英國軍費將遭削減,美國所推動的英國海基核武器升級與維系英軍航母在編將遇挫,這將動搖對于美國極為關鍵的美英對蘇防務體系,挫傷美國當時正在著手的應對波蘭危機的對蘇防御。
美國當時認為蘇聯可能出兵鎮壓波蘭團結工會,加之蘇聯于1981年動用50萬兵力舉行空前的“西方81軍演”,北約對蘇防務在1982年迎來高潮。美國亟需維持美英同盟關系的強韌穩固與英國的大國地位,維系英國在德國萊茵地區繼續駐扎裝甲師。基于此,黑格及防長溫伯格在斡旋之初便告誡里根,“美國無法承擔英國戰敗對西方同盟體系所造成的可怕沖擊,必須承擔美國的大國信譽”。同時,美阿關系也需穩定,避免阿左翼上臺,倒向蘇聯,避免馬島問題將升級為“東西方沖突”。因此,至4月1日,白宮獲悉加爾鐵里于3月31日做出決議攻打馬島后,其中立主義戰略發生調整。里根隨即致信撒切爾,強調美國“極為珍視美英友誼”,將盡全力援英。黑格也發出指令,“確保英國不再經歷蘇伊士運河戰爭般的軍事戰敗,保證其在西半球應有的防務義務與大國地位”。

縱觀相關檔案,英阿兩國,尤其是英國將談判作為集結兵力的時間籌碼,馬島問題的結構性矛盾絲毫未減,主要為:英國要求阿根廷先撤軍,阿方則要求同時撤軍;阿根廷堅持在馬島過渡政府中有一半阿方代表,并于1982年終前解決主權問題,英國則不同意阿方代表數,堅持不商談主權移交問題,必須尊重島民自決權。撒切爾對里根表示,“英艦隊南下,絕不是為了去談判。內閣已保證,全面收復對馬島的主權及行政管轄,保證島民自決權。英國存在于馬島的主權無可挑戰”。
因此,黑格雖在4月29日英阿談判最終破裂之前一直穿梭斡旋,但他早已獲悉倫敦決議擊潰阿軍,奪回馬島后再行實質性談判。基于對美英與美阿二元伙伴關系重要性的差別認知,斡旋同時,黑格引導里根將英美特殊關系置于泛美主義框架之上,形成“保持強健的北約國家間關系,維系美英跨大西洋同盟體系,比維持美國在美洲利益更為重要的”戰略認知,制定“重英輕阿”的指導方針。據此,黑格在阿軍登陸馬島后不久便向英國保證,“不妨礙英國采取任何軍事行動”,“確保英國有尊嚴地速戰速決”。在英軍尚在南下途中,英阿尚未交戰的情況下,美國全面開啟在后勤、情報及武器等方面的對英援助,并施行對阿制裁。
美國竭盡所能地援助英軍
阿軍于4月2日清晨登陸馬島后,英國隨即向美國求援,要求阿松森島美軍基地向英軍開放,并向英軍撥付6.3萬磅航空燃油。4日,英國再次請求美國為英軍提供后勤保障與空勤調度。5日,黑格同意上述請求,但強調美國不直接介入馬島爭端,美方援助是美英后勤保障協定所規定的常規義務。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克拉克也強調援英底線為不參與英軍對阿軍事行動。據此,對于隨后英國要求美軍增加駐阿松森島空管人員的請求,黑格予以拒絕,他同時指令對英進行油料補給的美國艦艇需用非戰斗人員。至4月6日,美國為英軍已轉運100萬加侖航空燃油。4月24日,美國再次援英240萬加侖油料,足夠其使用三周。對英軍援不能超越英美戰前在北約框架下制定的戰時合作協定的指導原則發揮了作用,凸顯美國對援英援助在初期還存在限度。
同期,4月3日起,美國在通信、情報、氣象等領域對英予以支持。里根首先批準向英軍分享美軍聲吶監聽系統所探測得到的南大西洋水情,幫助英軍捕捉阿軍潛艇信號。美國海洋和大氣局亦向英國傳送馬島及南大西洋海域的氣象及海洋信息,美國防部也利用國防衛星通信系統下轄的軍事偵察衛星向英軍提供情報。同時,美國通訊衛星公司向英國租借一顆高精度的大西洋填隙衛星,進一步增強其信息收集能力。為此,英國向美國租借五座便攜式衛星數據接收器以方便組建戰區天鏈通訊網絡。不僅如此,英軍還獲取美軍在波多黎各的海軍通信站情報。值得注意的是,4月初起,美軍SR-71型“黑鳥”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直接飛抵馬島,包括阿根廷兵力、艦艇部署等偵查照片悉數供給英軍。

伴隨援英,美國同期對阿制裁。阿根廷于4月3日拒絕聯合國第502號決議后,美國對阿制裁,暫停對阿軍售,凍結之前兩國達成的軍購合同,包括C-130型運輸機與A-4型攻擊機的配件及對空雷達與艦艇零件。美英亦推動法德對阿制裁。此外,英國還要求美國向其提供阿根廷武器裝備的參數數據。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援助局遂于4月13日將相關情報傳送給英國,并督促西歐盟國將其所掌握的阿軍武器性能情報轉交給英國。黑格強調,此次對英情報共享突破了英美既定的防務合作框架,是“重英輕阿”,深入援助英國的體現。
同日,英國又向美國求購6套“針”式防空導彈。對此,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對英援助應停留至情報、通信及后勤援助,在英阿尚未交戰而“斡旋尚存”的情況下對英售武并不合適。然而,防長溫伯格同意售英導彈,黑格亦批準,并特令援英大量美軍步兵用夜視器材。出售“針”式導彈與夜視器材,標志美國突破早前制定的對英援助停留在后勤、情報領域的限定性規則。
情報援助方面,至4月14日,英軍得到美國海軍通訊系統第二頻道的使用權。至4月中下旬,英國獲得美軍21組通訊頻道,包括對艦、對陸、對岸通訊網路,占用了美國部署于大西洋上空的11%的軍用偵查衛星資源。不過,黑格再次否決英國請求向阿松森島增派美軍空勤人員的求援,指令援英油料及戰斗物資補給艦不能趕赴馬島附近海域。為增強英國自主補給能力,美國允許在北大西洋對蘇戰備執勤的12艘英軍補給船全數南下。給予后勤、情報及武器援助,但不給予作戰人員支持,不參與英軍對阿行動,繼續成為美國援英底線。
鑒于英軍迫近馬島,美國防部與國務院成立特別審查委員會,籌劃全面擴大援英力度,并制定美軍應急預案。4月24日,國務院預計將向英國轉讓各型防空、反艦及反雷達導彈,包括空射型“魚叉”反艦導彈、“哈姆”反雷達導彈,并決定繼續援助“針”式防空導彈以及反跑道子母彈等特種彈藥,并提供各型直升機與“鷂”式戰機零件。同時,美國將提升英軍反水雷戰、電子戰及兩棲作戰效能。為應對阿軍潛艇,美國需向英國提供反潛聲吶浮標與拖曳列陣聲吶。危急情況下,不排除向英國出租美軍加油機、運輸機與巡邏警戒機,并在戰場救援、武器維修、港口清淤及反潛作戰等領域提供直接協助。而為預防潛伏在馬島附近的蘇聯核潛艇插手英阿沖突,美國航母編隊南下,做好萬全準備。
4月29日英軍到達馬島后,英國全面擴大求援力度,甚至是一些美軍還未裝備部隊的尖端武器,均為英國所求購。對此,里根政府基本予以批準,凸顯英美特殊關系的親密程度與白宮確保英國“速戰速決”的急切心態。4月30日,英國請求美國轉讓最新空射型“魚叉”反艦導彈。鑒于該型導彈剛研發成功,英國還求購配套的測試、訓練設備及教材說明。對此,美方予以批準。5月3日,美國還準允英國購買一套美國研制不久的“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價值約16萬美元。6日,鑒于“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阿軍擊沉,英國再次緊急求購兩座“密集陣”,黑格隨即批準。同期,經葡萄牙同意,美國允許英軍“獵迷”反潛機及“火神”轟炸機在亞速爾群島基地獲得后勤支持。

至5月中旬,英國求援且得到批準的新增武器包括:12套NESTOR語音加密系統、戰機箔條布撒器、15套地磁異常探測器、15套MIU-7型紅外曳光誘餌彈、20000個SSQ 41B型聲吶浮標、10部AN/PVS–5夜視觀瞄設備、50枚蛙人反艦水雷及350枚MK46型魚雷。而對于英國所求的美阿共同測繪的阿根廷本土高精度地圖,黑格則并未批準。同時,里根強調美國極不愿意看到英國空襲阿本土。無疑,避免英軍襲擊阿根廷本土亦成為美國對英軍援的另一條底線。
在隨后不斷增加的對英武器援助中,引起激烈爭論的是AIM-9型空空導彈議題,凸顯美決策層就援英限度存在一定矛盾。5月13日,英國求購300枚AIM-9L型導彈。參聯會認為,售英如此規模的導彈并不完全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英軍已有200枚庫存,而阿軍戰機僅140余架,英國導彈足夠。參聯會強調,由早期后勤、情報支持到大規模售英致命性武器,某種程度上促使英國有恃無恐,降低了其和談意愿,而一旦泄密,必將對美拉關系造成顛覆性影響。對此,黑格有所讓步,同意先期售英100枚導彈。不過至5月底,黑格指令售英后續200枚導彈。
至6月9日,英阿戰爭正酣之際,英國再次求購當時美軍僅有極少量數目,尚在測試的最先進的AIM-9M型空空導彈的紅外引導頭與20枚樣彈。參聯會再次反對,強調AIM-9M過于先進,不宜外售。但溫伯格仍于17日,即阿軍投降3日后,批準售英,將援助推向高潮。而為確保英軍固守馬島,保持優勢壓使阿根廷和談,黑格同意向英國出租兩架KC-10型空中加油機,并協助英軍清掃水雷和地雷。不僅如此,英軍于戰后求購24架F-4J型戰機,將其部署于斯坦利港,國務院不顧參聯會反對,在明知該批戰機將部署于馬島的情況下仍決議售英。
不過,美國在戰時也對阿根廷予以象征性援助。4月12日起,阿根廷請求美國告知其英軍艦隊位置等情報,強調否則將向蘇聯求援。對此,中情局獲悉蘇聯已調整偵察衛星的定位坐標,已向阿通報英軍南下進程。為避免美阿關系進一步惡化,保持對阿持續影響,黑格說服里根批準對阿根廷提供相關軍情。對此,黑格向英方強調是否給予阿根廷衛星照片“是美國自己的事情”,且相關照片僅為民用等級,于4月30日向阿根廷提供了美國“陸地系列”衛星所捕捉到的英軍艦艇編隊及南喬治亞島情況。不僅如此,為維系美阿關系,黑格還特令對阿出售中型民用直升機。
從馬島戰爭透視美英特殊關系
不同于冷戰期間局部沖突多為東西方矛盾表現的歷史經驗,馬島戰爭是為數不多的不具備東西方對抗性質的局部戰爭。圍繞跨越大洋的以大西洋主義為指導的英美特殊關系以及泛美主義框架下標定的美阿伙伴關系,美國為彌合地區二元伙伴體系的結構性抵牾,曾積極斡旋,避免英阿沖突長期延宕,激變兩國政情,惡化為“東西方矛盾”。對稱性的美英同盟關系與非對稱性的美阿伙伴關系的不平衡性,導致美國推行斡旋與軍援并進、援英又重于斡旋的雙軌戰略,這促使英國有所仰仗,對斡旋案虛與委蛇,謀求以軍事勝利求得現實優勢,但同時也在客觀上避免了馬島戰爭的長期化。總體而言,里根政府達到了防止英國保守黨受辱、強化美英同盟、避免阿根廷激進左派上臺以及基本維穩美洲國家體系的戰略目的。
就里根政府的馬島危機決策,可以看到領導人決策意志、保守現實主義對外政策哲學與美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間的鮮明互動。客觀上看,作為里根執政初期對外戰略的直接策劃者,國務卿黑格在斡旋案設定、對英軍援方面發揮了絕對主導作用,這在其反對軍方的審慎援英意見,壓制克拉克及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柯克帕特里克對里根施加影響等方面尤為突出。與基辛格及布熱津斯基等戰略家兼外交家類似,黑格的反蘇現實主義理念濃烈,對于美國地區伙伴體系的經營,包括就馬島危機的應對,相對而言更顯趨利性與保守現實主義。
本質上看,白宮的“重英輕阿”戰略是面對美國二元伙伴關系固有矛盾的現實性選擇。以安全要素為紐帶的美國二元伙伴關系的結構性矛盾表現為:其一,美國的外交與戰略資源有限,但多元伙伴關系賦予其的戰略任務則相對無限,美國面臨有限資源與無限責任的困境;其二,二元伙伴關系下的伙伴單元必然存在信任基礎、安全承諾及戰略目標的客觀差別,存在對稱性伙伴關系與非對稱性伙伴關系之分,因此美國對伙伴存在承諾難題;其三,美國無法抑制安全伙伴沖擊伙伴系統的自主行為與突發事變。據此,再加之里根執政初期國家安全決策機制階段性特質的作用發揮,便不難理解美國為何在危機期間將大西洋主義關系框架置于泛美主義戰略之上,推行“重英輕阿”戰略。不過,我們亦應看到,美國援英存在維穩美阿關系、保持阿根廷本土安全與政治穩定的基本底線,凸顯其對二元伙伴關系的微妙把握。
客觀上講,慣縱整個冷戰時期,美國一直是拉美中右翼政權地區安全產品與安全制度性安排的主要供給者,因此,馬島戰爭對美拉關系所產生的負面沖擊加速凸顯于美國的安全產品供給日顯不甚重要的后冷戰時代。當拉美威權主義體制伴隨冷戰結束而相繼終結,直接秉承民意的拉美中左翼民選政權又在進行全面反思新自由主義“美國化”之時,美國應對馬島戰爭的“重英輕阿”的相關決策,便成為美拉關系中關鍵性的負面歷史記憶。相關歷史遺產助推了拉丁美洲國家以拉丁美洲主義代替泛美主義以及美洲國家組織改革論等的相關思潮。如今,借助研究檔案,美國戰時援英等情況得到一定披露,這更加有助于我們復原馬島戰爭的歷史本真,有益于拉美國家以史為鑒。(僅就《美國外交文件集》所公開的援英檔案來看,其中仍約2/5的援助細節被刪除。)無疑,作為主導地區秩序的霸權國,美國對二元伙伴關系及戰爭危機的處理,既存經驗,亦有教訓。而以后冷戰時代視角審視馬島危機,與大國構建非對稱伙伴關系的地區國家更應從馬島危機的歷史經驗中汲取聯盟失效與獨立自主重要性的國際政治現實。同時,剖析美英特殊關系與美國對英大規模軍事援助也有助于我們審慎并清醒認知未來一定程度上潛在的西太平洋海空軍武裝沖突,以及其中美國可能的作用發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